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天下为前提的解决方案

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天下为前提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墨、道,乃至后起的阴阳,他们都以天下为范围寻找解决方案。“白刃”在战国时期成了常用词,表明鼓风炉所吹出来的高温已经能够稳定锻造出精钢级硬度的铁器了。不过,要制造高温,要烧炼出更多“白刃”,当然就需要更多的铁矿原料,也需要更多的燃料。

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天下为前提的解决方案

封建秩序不再是现实。经历了封建秩序瓦解所带来的漫长战乱,到战国后期,天下一统的观念与记忆非但没有被遗忘,儒家甚至还将之刻画得更美好、更理想。这样的思想潮流有效阻挡了要以分裂天下建立“列国并存”状态来解决战乱的主张。尽管“天下共苦斗不休”,但大家解决问题的前提还是以天下为整体,必须找出能够适用于整个天下的解决方案

儒、墨、道,乃至后起的阴阳,他们都以天下为范围寻找解决方案。他们的内在思想冲动,都不是规划国与国之间怎样和平共存,而是如何打破国与国相争的局面。这样的思想不是凭空萌发的,不是躲在学院象牙塔里抽象推演的,而是伴随着战争思考得出的。

战争的具体、现实条件和思想密切互动。前面提过,战国时代铸铁业大幅成长,和战争需求产生了循环加强效果。铸铁业越发达,武器铸造得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快速,战争相应就打得越激烈;战争打得越激烈,对于铁铸武器的需求——量与质的双重需求,也就越来越高,更进一步刺激了铸铁技术与铸铁程序的改良。

白刃”在战国时期成了常用词,表明鼓风炉所吹出来的高温已经能够稳定锻造出精钢级硬度的铁器了。不过,要制造高温,要烧炼出更多“白刃”,当然就需要更多的铁矿原料,也需要更多的燃料春秋末年,南方吴、越一度成为铸铁技术突破的中心,一部分原因是这两国地处偏僻、开发较迟,所以要在这一带找到新的铁矿或煤矿比较容易,这里也有比较丰富的林木资源可当燃料。

铸铁业的发展,必然激化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侵夺。要有铁、有煤、有炭,还要有工匠技术,才能成就铸铁业。但铁矿、煤矿并不是哪里都有,就算原来有的也会开采完,山林也同样会砍光,工匠呢?他们有脚,会从这里搬到那里去。(www.xing528.com)

于是为了开展铸铁业,甚至只是为了维持铸铁业既有的规模,就必须不断去找、去控制这些资源。在运输、贸易系统不发达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武力占领、控制资源。把有铁矿的地方攻占下来,把林木茂密的一个山头据为己有,或是出兵侵略一个掌握现成铸铁技术的城,是当时国君理所当然的选择。于是工业,尤其是铸铁业的发展带来了将地理上分散的相关条件都收纳在同一国内的需要,也就形成了走向一统的一股动力。

另外还有一股动力来自商业发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货币经济提供的动力。交易热络,为超越单一且复杂的以物易物形态,货币应运而生。然而要让货币发挥“交易中介”的功能,关键有二,第一是大家要信任货币的兑换价值,第二是公认的货币价值不需经过复杂、难以处理的换算手续。

刚开始的货币是临时性的,由私人运用,少数人彼此认可用于交易。有了货币中介,免除物物交易的麻烦,有助于促进交易;交易活动多了,对于货币的需求也就不断提高。不只是量的需求,还有性质上的需求。卖了东西,换来货币,想去买东西,人家却不接受我手里的货币,怎么办?好多种货币同时并存,各有各的价值,而且还没有固定的换算比例,该如何换算,算到哪年哪月去?

一旦开始使用货币,就必然出现强大的推力,让货币朝统合、单一化的方向走。越是固定权威单位发行的货币,越是统一的货币,就越有用、越好用。国家、国君握有强制行为的武力,也有庞大的财富,最适合发行货币,保障货币价值。而且国界建立起来后,开始有了“关征”,国君也就越容易感受到货币的方便好处。在货币运用上,分歧就代表麻烦,多一种货币就多一次换算的手续,多一分不确定的变量,于是很自然地出现了货币运用者的主观期待:如果只有一种货币,只有一家发行货币的终极权威,该有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