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原是我们的最初的福地、人生的摇篮、共同的故乡。无论我们是远航还是归来,开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梦里永远的牵挂、历久弥新的乡愁。
溯源而下。近1万年来,无数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开原人,在北纬42°32″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饶的文明,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珍贵的记忆。开原,是关东大地最富饶的地区。这里民族众多,不同的文明体系,在发展蔓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碰撞、交汇和融合,使开原身处经久不息的变迁之中,并在变迁中不断优化和成长。当我们放大自己的视域,我们就会与女真、乌桓、鲜卑、契丹,当然还有汉族等族群留下的历史痕迹不期而遇。可以说,走进开原就走进了烽火硝烟的古战场,郝里、完颜阿骨打、金兀术、徽钦二帝、耶律留哥、蒲鲜万奴、王浍、努尔哈赤、郝裕等,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呼啸而至,五光十色地映现在开原的历史舞台上。
开原是辽金文化的发祥地。位于老城街道的咸州古城,曾为夫余、大金、东辽、东夏四国都城,辽金元明清五朝重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千年古城。历史进入有明一代,据说“元”字犯了朱元璋的名讳,开元悄然转身为开原。连同名字,还发生四大变化:一是城池升格。周12里20步,高3丈5尺,东移后的新城,城垣由青砖包砌。这样的规制,在广袤的大东北,除了辽阳,就是它了。二是重兵布防。先将三万卫移置开原,后迁入辽海卫,设开原兵备道和北路参将府,常备马步军1.3万。三是封王镇边。朱元璋把自己的第二十个皇子朱松封到开原,封号为韩王,以开原为藩国。尽管英年早逝的朱松没能到任,但他的儿子来了。二世韩王一住15年,直到后来改封平凉。四是兴建长城。在明朝与蒙古人之间,划出一条长达60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以增加安全系数。凡此种种,将开原推向辽东防御版图的最前沿。孤悬东北,三面濒夷,冯瑗用一部《开原图说》释读了边防形势之紧迫。而置马市200年,辟驿道5条,又使开原成为东北的交通和物流枢纽。那是开原历史不折不扣的黄金时代!
悠久厚重的历史为开原储备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丝关文化、流人文化、小令之王纳兰性德、子弟书大家韩小窗、民国书法团队、小品王赵本山、萨满舞、二人转,已经成为誉满华夏的文化名片。文脉绵亘,薪火相传。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洗礼,开原文化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东北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开原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站在萃取精华、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凝聚精神的高度,创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全域旅游文化战略建设“文旅强市”为路径,举全市之力,共谋家乡崛起。市政协秉持谋长远、谋根本、谋全局、干实事的工作理念,在积极履职尽责的同时,从品牌打造、历史挖掘、资源活化入手,助力开原文化建设,彰显文化开原魅力,加快提升开原文化软实力,为打造“文旅强市”奠定重要基石。《开原丛书》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爱国与爱家乡,一脉相承,互为依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名句,历经几十年,至今读来仍然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放置于开原这个视角考量,推进“文旅强市”建设毋庸置疑应从爱我家乡开始,从“知我开原、爱我开原”开始。而《开原丛书》的推出,在夯实开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也为全体开原人热爱家乡、情系乡愁提供范本,以此为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原、认识开原、亲近开原。政协人所肩负起的这份使命和文化担当,名垂后世,功载史册。(www.xing528.com)
典藏开原,滴水藏海。这是一把打开开原文化之门的钥匙,一张走入开原精神内涵的地图。对于新一轮经济大潮中全面振兴的开原来说,其文化表情和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尤为重要。我们相信,有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全市干部群众的携手奋进,一定能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断积淀厚重,为无限幸福美好的新开原建设描绘出更为瑰丽的画卷!
开原,正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共开原市委书记
2018年1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