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生态定位分析
黑河干流全长821 km,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 km,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气候阴湿寒冷,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 km,两岸地势平坦,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 km,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属极端干旱区。
黑河流域湿地主要集中在黑河出山口一带的张掖市境内。据统计,依托黑河形成的湿地共有316万hm2,其中黑河干流流经的张掖市甘州、临泽和高台三个县区形成湿地面积就达61.5万hm2。这些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2.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生态定位
核心区位于黑河出山口河流冲积扇的边缘,受祁连山雪水融化后产生的地下径流影响,地下水位较高,形成湿地生态环境。其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湿地“生境”最佳的区域
由于农田灌溉所进行的人工干预,导致场地地下水位高低不一。而不同地下水位适宜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因此形成了生长于地表水环境中的芦苇、菖蒲,浅层地下水环境中的苔草,深层地下水环境中的沙枣、红柳。相对于黑河河流湿地,湿地可持续利用区湿地类型更加多样,也因此形成了丰富的食物供给,适合飞禽类、两栖类动物的生存,可谓是黑河流域最佳的“生境”环境。
(2)黑河水源调配的天然水库
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的水源补给部分来源于黑河河水渗透,同时其富余的地下水最终也将流入黑河。在丰水期黑河补充湿地水源,湿地的保水性使得在枯水期又回补黑河。随着湿地可持续利用区内农田转变为湿地,湿地的保水性有助于维护黑河全流域的用水安全。可以说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的湿地是黑河水源调配的天然水库。
6.2.2 旅游定位分析
1.区域旅游规划
依据《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张掖将全力塑造“金张掖”系列旅游品牌,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河西走廊吸引力颇强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特色旅游区和甘肃旅游一个富有魅力的新亮点。预计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20.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达6.92亿元,占到全市GDP的4%~5%,年均增长率达到10%~15%,促进旅游繁荣,带动三产发展。
目前,张掖市与周边省地市合作,在不断完善西安—兰州—张掖—敦煌—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和张掖—民乐—西宁—青海湖—西藏,张掖—宁夏—内蒙古等省际旅游线路的同时,推出了张掖—马蹄寺—金塔寺(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张掖—临泽—高台(红色旅游、绿洲农业观光旅游),张掖—临泽—肃南(丹霞地貌自然景观旅游),张掖—焉支山—军马场(祁连草原风光旅游)一日或多日旅游线路,形成以张掖市为中心、辐射全市的旅游区域布局,贯通东西南北旅游线路网络。湿地可持续利用区地处张掖—临泽—高台的绿洲农业观光旅游线上,因此旅游发展应符合绿色生态主题。
2.湿地可持续利用区旅游资源分析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沿线。河西走廊正是因为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的滋养而生生不息,并诞生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拥有着诸如雷台汉墓、马蹄寺、莫高窟、嘉峪关、雪山冰川和风蚀岩奇观等众多旅游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湿地对于河西走廊而言是极其稀有的,仅分布于黑河中段出山口的张掖市境内,总面积约316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虽然面积较小,但却是河西走廊“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生命源泉。可以说,湿地是河西走廊旅游资源中一块未曾发掘的瑰宝。
相对于张掖黑河沿线的河漫滩湿地,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的湿地类型多样,拥有芦苇荡、牧草地、水塘、沙枣林等多种形态,同时湿地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是黑河湿地景观之集大成者。因此,可以借助其特色打造具有震撼力的湿地景观,与雪山、冰川、丹霞、喀斯特等张掖周边其他地貌景观形成差异,与张掖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形成互补,形成相互联动的旅游产品系列。
3.湿地可持续利用区旅游市场分析(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旅游市场的大小取决于交通时间成本和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两大要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值越高而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越短,则旅游市场规模越大,相反则越小。就张掖旅游发展现状而言,大部分旅游景区,例如裕固家园游览区、马蹄寺—海潮湖游览区、扁都口游览区、山丹军马场—焉支山游览区等,虽然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但总体知名度不高,旅游开发程度较低,旅游经营服务落后。同时,大部分景区周边没有高速公路联系,只能通过国道、省道甚至地方公路方能到达,交通可达性较差也制约了这些景区的发展。据统计,张掖的外省市游客以一日游为主,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兰州至嘉峪关高速公路沿线,包括大佛寺、丹霞地貌、骆驼城古城、焉支山军马场等,但不在张掖境内过夜。当地游客以一至两日游为主,旅游项目偏向自然风光与人文遗迹,包括丹霞地貌、扁都口、焉支山军马场、马蹄寺、骆驼城古城、大佛寺等。整体而言,张掖的旅游发展还处在景点建设阶段,旅游品牌尚未建立。
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张掖旅游市场的拓展、旅游品牌的建设,其关键在于使流动的客源停留下来,选择在张掖住宿消费,将一至两日游演变为三至四日游,实现张掖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向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规划中的湿地可持续利用区拥有着优越的湿地景观,与甘州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完整的“金张掖”旅游品牌,同时,两者相互毗邻、相互依托,可利用城区完善的居住、餐饮、休闲服务设施为湿地公园和历史文化景点提供旅游服务,共同打造成区域旅游中心。
4.湿地可持续利用区旅游定位
(1)特色旅游区
历史文化游和自然风光游是河西走廊的两大旅游产品。本项目以湿地为特色,区别于戈壁、大漠、丹霞、草原等自然风光,是河西走廊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旅游区。未来,可以将湿地荻花的白色景观与黑色戈壁、黄色沙漠、红色丹霞、绿色草原共同包装形成“五彩甘肃”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张掖湿地的旅游地位。
(2)区域旅游中心
依托优越的湿地旅游资源和张掖主城区完善的服务设施,共同形成综合旅游区,打造区域旅游中心,辐射张掖市域范围和周边城市的休闲人群以及各色旅游人群。使流动的客源停留下来,选择在张掖住宿消费,将一日游演变为三至四日游,实现张掖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向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6.2.3 城市定位分析
1.城市总体规划
在最近完成的《张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0》中,提出在张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天造地设的区域环境基础上,以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契机,重新疏导城市水网,构筑多层次、复合型的绿地生态体系,将生态湿地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塑造有机融合,重现“湿地之城”景观,以体现“金张掖”城市品牌。
同时,总体规划中将北部湿地生态区纳入城市“一心、三区、四轴”的城市结构中,利用其优美的环境和特色的湿地景观,培育良好的生态体系,成为当地市民和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
2.湿地可持续利用区城市定位
(1)城市名片
历史上的张掖“半城塔影、半城芦苇”,如今的湿地可持续利用区与甘州古城重现了这一城市景观,延续了“湿地之城”的特色,是城市对外宣传的最佳名片。
(2)城市后花园
湿地可持续利用区紧邻张掖主城区,大面积的湿地经过曝晒,蒸发形成的水汽提高了空气湿润度,提升了主城区的居住环境适宜性。同时,湿地丰富的动植物景观,也成为当地居民休闲、游憩、接触并享受大自然的最佳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