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程成果

西部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程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乡级湿地保护站用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这些因素都给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乡级湿地保护站共建设管理用房400 m2,购置办公设备及家具4套。

西部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程成果

4.1.1 湿地保护管理工程的重要意义

黑河湿地是张掖绿洲存在的基础。内陆河流是水陆交错,或依山傍水,或河湖相连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生境和丰富的物种与生物群落,它既是水生生态,也通过补充地下水,哺育两岸土地,极大地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湿地和绿洲主要是由内陆河水滋养形成的,浩瀚严酷的西部内陆地区,从帕米尔冰川罗布泊苇荡,从祁连山雪线到居延海红柳,河流所到之处,沙漠披上了绿装,蛮荒书写着文明。由祁连山雨雪冰川融汇而成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纵横其间,使这里成为西部旱区中得天独厚的绿洲群,成功阻挡着几大沙漠东进的势头。内陆河不仅滋养了绿洲,而且通过渗入地下和直接流入沙漠,在沙海中形成了一块一块的沼泽湿地,有效地分隔和阻挡了沙漠的前移,形成了绿洲的天然屏障。当绿洲内过多地耗水,使湿地的水源补给不足时,湿地势必就会萎缩甚至消失。而湿地一旦消失,则引起地表植被破坏,导致风沙活动加剧和沙丘的形成,沙漠化景观开始出现和发展,进而肆无忌惮地侵入绿洲,最终绿洲将难以保住。众所周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的现实就是有力见证。所以,湿地和绿洲是以内陆河为纽带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河流在、湿地存,湿地旺、绿洲盛,湿地消失、绿洲则亡。要保护绿洲,就必须要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

黑河流域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栖息地。全球候鸟迁徙的通道有三条:西太平洋通道;东亚到澳大利亚通道;西亚到印度洋通道。我国候鸟的三大迁徙路线:一是西部路线。在干旱草原地带,包括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的候鸟,主要沿青藏高原向南迁徙到达四川以及更南部的云贵高原。西藏地区的候鸟有一部分飞到印度去越冬。二是中部路线。包括内蒙古东部华北西部以及陕西省,候鸟主要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大巴山飞到四川以及华中华南地区去越冬。三是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华北的候鸟主要沿着这条路线飞到华东、华南地区,有些甚至飞到东南亚,更远的飞到澳大利亚。张掖黑河中游湿地是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中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鸟类资源非常丰富。

4.1.2 湿地保护站建设

1.湿地保护站建设方案(推荐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区湿地资源的管理,把人为干扰对湿地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项目区湿地资源分布状况,在交通、水、电、通讯等基本供给和人员、车辆等干扰源分析的基础上,计划在新墩镇流泉村十社靠近张(掖)—靖(安)公路处建设2000 m2在流泉区级保护站,在乌江镇元丰村、西城驿林场黑河滩护林站附近和乌江镇敬依村靠近西大湖一侧建设元丰保护站、黑河滩保护站和敬依保护站保护。每处乡级保护站建设砖混结构管理用房100m2,购置办公设备及家具1套。共建设管理用房300 m2,购置办公设备及家具4套(表4-50)。区乡级湿地保护站用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

表4-50 湿地保护站建设规模表 m2、套

在建设过程中,流泉区级湿地保护站用地类型是已批复的建设用地,概算挖、填土石方量为8000 m3,元丰、黑河滩、敬依三个乡级湿地保护用地类型为荒地,概算挖、填土石方量为600 m3

区、乡级湿地保护站建成之后,敬依乡级湿地保护站位于项目区的西北角、元丰乡级湿地保护站位于项目区的东北方向、黑河滩乡级湿地保护站位于项目区的西南角、流泉区级湿地保护站位于项目区的东南角,基本形成了围绕项目区四角设立保护站的湿地保护布局,基本满足对出入湿地境内人员和车辆的登记检查,严禁放牧、樵采和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限制鸣笛范围、夜间行车等有碍野生动物活动的行为,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安全。

2.湿地保护站建设规模论证

项目区湿地1733.00 hm2,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然而,项目区内人口多,成分复杂,经调查区域共有6014户(农业户数2945户、城镇户数3069户),人口38690人(农业人口11172人,城镇人口15004人,在校学生12514人),项目区内道路也较多,四通八达,有道路25条约97.7公里。这些因素都给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又加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湿地生态系统,盲目围垦、过度开发、湿地污染、泥沙淤积和河流阻隔等人为因素,直接导致了湿地面积锐减、功能减弱、水体恶化和生物多样性衰退,面临着人为生产的威胁,成为张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根据项目区湿地资源分布状况,在项目区四周确定建设2000 m2的区级湿地保护站和3处乡级湿地保护站,形成四周包围式的湿地保护布局,区级保护站对乡级保护站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根据管理人员的办公和日常管理需要,区级湿地保护站购置办公设备及家具1套。乡级湿地保护站共建设管理用房400 m2,购置办公设备及家具4套。

4.1.3 界碑、界桩、标志牌建设

1.界碑、界桩、标志牌建设方案

虽然在《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项目(2006—2008)》实施中界桩、标示牌已经先期建成,但在本项目前期现地勘察期间,发现有部分地段的界桩和标示牌有人为损坏现象,尤以西大湖和北郊靠近铁路一侧最为突出。为明确湿地资源分布界线,限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区内自然资源的干扰和破坏,发挥警示和指示的双重作用,需沿原有界桩和标示牌设置点进行界桩和标示牌补设。根据损失情况,在湿地保护区边界和交通路口处设置界碑300块;湿地保护区边界处每100 m埋设1个界桩,地形变化复杂处应增设界桩,总长度约320 km,共设界桩3200个;在通往湿地保护区的东环路、张靖公路、312国道等主要路口、进出地段和旅游景点处设置指示性、宣传性和警戒性强的标志牌16块。

界桩和标志牌均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界桩规格为20×30×150 cm,布设间距200~500 m,在人类较频繁的地区或转向点适当加密。标志牌规格为200×120×30 cm,设在靠近现有湿地、退耕还湿和人工辅助植被自然恢复区的区域,对人流密集区也需加密布设。界桩和标示牌埋深应不低于50 cm。

2.界碑、界桩、标志牌建设规模论证

过去,侵占、破坏湿地,湿地边界不清引起的乱占滥用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湿地被大量蚕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破坏湿地速度。为了明确湿地边界,宣传和提高湿地保护意识,警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湿地保护区边界长度和交通路口的数量设置界碑300块;湿地保护区边界处每100 m埋设1个界桩,地形变化复杂处应增设界桩,总长度约320 km,共设界桩3200个;在通往湿地保护区的东环路、张靖公路、312国道等主要路口、进出地段和旅游景点处设置指示性、宣传性和警戒性强的标志牌16块。根据常规工作经验,界桩和标志牌均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根据工作实践,界桩规格为20×30×150 cm3为宜,布设间距200~500 m,在人类较频繁的地区或转向点适当加密。标志牌规格为200×120×30 cm3为宜。

4.1.4 野生动植物及生境保护区建设

1.野生动植物及生境保护区建设方案(www.xing528.com)

(1)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

湿地是黑鹳、大天鹅、红隼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较集中区域。为了便于抢救、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拟在新墩镇流泉十社附近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详见湿地保护工程布局图),建筑面积为1000 m2,概算挖、填土石方量为4000 m3,用地类型是已批复的建设用地,用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成之后,能够负责抢救、收容、治疗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伤害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能够驯养项目区内有经济价值,种群数量较大动物种类;能够繁殖项目区内种群数量较少、濒于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

(2)瞭望塔建设

项目区湿地的鸟类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候鸟来此栖息、繁殖、越冬,仅国家I、Ⅱ级保护的珍稀鸟类就达十几种之多,不仅是鸟类重要的停歇地、取食地和越冬地,也是研究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开展鸟类环志工作的理想基地。根据湿地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湿地瞭望巡查的实际需要,分别在北郊湿地保护核心地段的十里行宫、黑河滩和西大湖建设瞭望塔1处,同时建设笼舍、围网等设施,并配备救助、治疗、驯养、繁殖设备。瞭望塔钢结构为高11 m,楼梯宽1.2 m,下部为观鸟平台,长3 m、宽4 m,观鸟景观盒长5.9 m、宽2.5m、高2.5 m,上下采用φ219钢管,侧面采用Φ140钢管,观鸟景观盒拉索采用Φ30P索;观鸟塔支柱采用φ325~180变截面钢管,拉索采用Φ30P索。并配备观察、通信设备。西大湖瞭望塔建设用地为荒地、什里行宫道班瞭望塔建设用地为已批复的建设用地,黑河滩瞭望塔为荒地。

瞭望塔建设之后,可观测和记载每年鸟类环志的情况,分析、比较、研究迁徙鸟类的动态变化;可瞭望巡查大范围内的湿地及其资源;可提供湿地科普教育现场观望平台。瞭望塔建设之后,悬挂于空中,犹如一个鸟笼悬挂于湿地之上,游人可由平台进入湿地中,也可登上观鸟景观盒,体验鸟在天际飞翔,人在笼中观鸟的意境

(2)野生动植物及生境保护区建设规模论证

项目区湿地及其周边典型的湿地动物及在湿地生境见到的常见种,经调查有116种,隶属于3纲23目39科74属,其中两栖类1目1科1属1种,鸟类17目31科62属100种,兽类5目7科11属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陆栖部分)335种的7.16%,占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陆栖部分)106种的22.64%,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为7种,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分别为69种和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国家和省保护的“三有动物”共计102种,占野生动物116种的87.93%。项目区湿地区域分布有鸟类100种,其中留鸟26种,夏候鸟45种,冬候鸟8种,旅鸟21种,可以说,项目区湿地是河西地区乃至全省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方鸟类和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对中国北方生物多样性保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邻近区域没有动物救护场所及设备,因此,修建野生动物救护站和瞭望塔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抢救、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需要,因此在黑河滩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建筑面积为1000m2,动物疫情控制工具4套。分别在湿地保护核心地段的十里行宫、黑河滩和西大湖建设高20m的瞭望塔1处,同时建设笼舍、围网等设施,并配备救助、治疗、驯养、繁殖设备。

4.1.5 湿地巡护设施购置

1.巡护设施购置方案

湿地甘州区城市北郊湿地位于城市边缘,其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虽已形成管理体系和管理路网,但为了加强日常监护与保护能力,需建立日常巡逻防护制度,成立专业巡逻防护队伍,改善巡防队伍设备配置,拟购置巡逻越野车2辆、摩托车20辆、通信工具20部、防火工具1000件、动物疫情控制工具4套。

专业巡逻防护队伍装配改善之后,可及时制止随意采伐和破坏植被、放牧、偷猎、烧荒、不按规定用火与副业生产等一切非法生产活动,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置;对于教学、实习、旅游、农垦、取水等活动如有损害保护区内动植物生境、滥用水源、污染环境和水体的行为都可及时予以处理,同时可及时处理湿地突发性火灾和动物疫情。

2.巡护设施购置规模论证

项目区湿地1733.00 hm2,湿地面积大;项目区人口38690人,道路也较多,四通八达,有道路25条约97.7公里;项目区湿地是河西地区乃至全省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方鸟类和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湿地野生动植物分布比较集中,人为活动也很频繁;另外,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大陆性冷温带干旱气候区,特别是冬春两季,干燥风大,年平均风速2.1 m/s,实测最大风速28.0 m/s,湿地防火责任十分重大,湿地防火重于泰山,为实现从外围到内部的全幅面进行湿地资源管护,因此拟购置巡逻越野车2辆、摩托车20辆、通讯工具20部,防火工具1000件。

4.1.6 湿地公安派出所建设

1.湿地公安派出所建设方案

项目区是城市中最宝贵而没有开发的土地,土地资源十分珍贵。项目区分布大量的珍稀鸟类,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制止破坏湿地资源的不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本项目拟加强湿地公安设施建设,在新墩镇流泉十社附近建立1000 m2的湿地公安派出所办公室,配备公安车1辆,办公设备5套、通信设备5套、信息采集设备1套、档案管理设备1套。湿地派出所建设概算挖、填土石方量为4000 m3,用地类型是已批复的建设用地,用房建筑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

2.湿地公安派出所建设规模论证

湿地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是湿地保护制度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破坏湿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通过司法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予以严惩,而湿地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各种制度的设置和实施也是以法律责任的追究为最终保障,法律责任是湿地立法中其他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也是法律强制性的重要体现。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和故意破坏的行为会违背湿地保护优先和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然而目前的地方湿地保护条例对于湿地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却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仅有的规定也仅仅是涉及湿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类犯罪,缺少对于直接破坏或是污染湿地产生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责任的相关规定,并未做好与湿地相关法规的衔接。为此在今后地方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必须对湿地法律责任制度加以系统的研究,建立完整的湿地法律责任体系。为了迅速有效地制止破坏湿地资源的不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建立1000 m2的湿地公安派出所办公室,配备公安车1辆,办公设备5套、通信设备5套、信息采集设备1套、档案管理设备1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