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7.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20号文)》;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报批稿)》(国家林业局2007年);
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14.《国务院关于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批复(国函[2001]86号)》;
15.《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0]13l号)》;
16.《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17.国家林业局颁布的《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8.《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水利部);
19.《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20.《国家有关退田还泽、还湖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关规定》;
21.国家林业局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和《黑河流域荒漠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两个项目的意见;
22.《黑河中上游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02年)》;
23.《张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年)》;
25.《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0)》
26.《张掖市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27.《张掖市滨河新区道路工程专项规划》
1.2.1 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1.规划总体目标(2008-2020年)(www.xing528.com)
(1)活力之都
充分利用张掖自然资源优越的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改善城市面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产业竞争优势突出的增长核心,增强城市在自身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协调等方面的活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2)国家名城
充分挖掘张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保护并有机利用历史文化价值,发展现代城市文化,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融合,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和魅力。
(3)湿地之城
在张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天造地设的区域环境基础上,以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契机,重新疏导城市水网,构筑多层次、复合型的绿地生态体系,将生态湿地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塑造有机融合,打造水之城、绿之城,凸显丝路水城风貌。
(4)和谐之城
在城市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共长、经济与文化和谐增长的新格局。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为城市居民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就业条件,创造和谐、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
2.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城区的现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本次总体规划调整的用地布局沿袭组团式结构,形成新的“一心三区四轴”轴向多心式的组团形态城市结构(详见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心:指张掖市老城区。
三区:指中心城区周边分布的三个主要功能分区,分别是东北部产业园区、西部新城区和北部的湿地生态区。三区以中心城区为连接核心,彼此间相互呼应、互为补充。
四轴:指南北向轴线、东西向轴线以及两条斜向轴线所组成的连接各功能分区及各分区中心的城市主要发展轴线。
1.2.2 张掖市“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概要
“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及黑河流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一批生态恢复与保护性工程建设,加强祁连山北麓沿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等措施,保护祁连山冰川、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加大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保护、水源涵养、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力度,增强黑河流域上中游水源涵养能力,实现黑河流域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项目实施,以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恢复与保护、绿洲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荒漠区生态保护及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为重点,重新审视并开展黑河上中游生态现状评估,以此确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规模,调整优化项目布局,综合考虑水源涵养、湿地保护、水资源配置、产业建设等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和节水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推广低耗水、高效益农作物,加快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生产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实施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项目。即: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张掖市高效节水林业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张掖荒漠绿洲区生态建设项目和张掖市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项目。
1.2.3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2009年为基准年,规划建设期限确定为10年,即2011—2020年。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前期为2011—2015年,后期2015—2020年。
1.优先保护,突出重点。以保护黑河水和湿地资源、珍稀濒危候鸟及其生境,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为根本目的,坚持保护第一,所有规划建设项目不得对保护对象造成负面影响。紧紧围绕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需要,以保护工程、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为建设重点,着力提高保护区管护能力与管理水平。
2.分区管理,分类建设。将保护区分为保护区域和经营区域两个管理区,实行分类管理。核心区和缓冲区作为保护区域实行严格保护,实验区作为经营区域,允许适度开发,但不得对保护对象产生不利影响。各类建设项目按照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等类别,合理布局,分类建设。
3.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性质、建设目标、功能区划、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全面协调、衔接各项建设任务,建设过程中突出先保护后利用,优先建设基础设施,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4.因地制宜,讲究实效。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布局各类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简约、实用并与当地景观相协调,确保质量。建设水平符合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
5.社区参与,强化管理。积极进行保护区重要性的普及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使群众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共同参与保护与管理,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6.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保护区发展与建设资金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政府配套与保护区自筹资金相结合,并广泛争取社会资金和国际投资,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保护区的投入力度。
1.2.4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概要
按照“顺应自然、简单梳理、恢复原生态”的建设理念,通过实施退耕还湿地、水系疏浚、植被恢复、植物造景、观景栈道、非机动车道、园林建筑小品等工程,形成连片整体性湿地景观。在建设中,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恢复“甘州城北水云乡”的如画美景,建成张掖生态建设的地标性工程、城市的后花园和重要的避暑度假胜地。公园规划分管理服务区、科普宣教区、农耕文化区、湿地恢复区、休闲娱乐区五部分。湿地公园的建设,既有利于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又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对公众进行生态科普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