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湿地生态体验区
此区是现状景观非常优美的一处湿地,根据张掖城市文化的延续与生长,构建“金木水火土”五大景点,与城市“金木水火土”塔文化底蕴相呼应。此区由于和城市关系很紧密,所以规划成为一处游人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景观开敞空间,该区组织自由式的路网、生态化的路面(透水砂石路青砖路面或砂壤广场地面),并布置以下五个区域:
《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根据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构建“金、木、水、火、土”五大景点,与城市“金、木、水、火、土”塔文化底蕴相呼应。
城市中的五塔,如人一生的圆满功德。而湿地中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区,如参天大树,枝叶繁茂,象征人青春年华,风华正茂。五区按照金、木、水、火、土在五行中代表的方位规划。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央。
金,相传张掖一塔上嵌有金顶,故称“金塔”。每当旭日初上,塔顶光华四放,整个寺院金碧辉煌。在此区,规划放置不同大小的玻璃材质三棱锥,每当阳光照射,折射出七彩光,再现“金塔”昔日光彩。此区还安排垂钓中心,农家乐,野营地等湿地参与型项目。
木,景区大部分景点为木材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滨水岸线建立木栈道,并且铺设木制广场,采用多样的道路形式,给人创造多种漫步感受。栈道旁植物主要点植杨树,柳树,沙枣,并且大面积种植芦苇,提供充足的食物来吸引鸟类。此区设置十里长廊、沙枣留春、百鸟朝凤、古木交柯等景点。十里长廊是用湿地中原生态的木材、芦苇、茅草等搭建,自然、生态;沙枣留春景点,利用沙枣树干纹理制作雕塑,展现沙枣极强的生命力;百鸟朝凤景点,利用湿地植物搭建鸟架,吸引鸟类停留。
水,按五行理论,人体内脏中代表肾,而湿地又是地球之肾。在此区中心用水草地组成肾图形。水是生命之源,先天之本,肾是腑脏阴阳之本。草地和水,木栈道组成太极形,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本区还规划有浅水摸鱼、曲水迷宫、瞭望塔等景点。
火,此区和北部新区仅一水之隔,设计景点较少。在入口处设置热气球,燃火制造热气使气球悬于空中,游人可在上面观赏整个湿地景观,自然、生态,又具视觉冲击力,吸引游人、市民前来体验。他的加热装置,体现了火的主题;篝火雕塑景点,为一大型自然木搭建的篝火状雕塑,晚上用灯光打出火的形状,在城市看过去,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篝火,在湿地中燃烧,游客一起喝酒、跳舞,感受民俗风情;鸟禽剧场景点,在大型鸟笼内的“驯鸟表演”,极富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土,代表种植庄稼,化生万物。干旱土地龟裂纹理的田地里庄稼生机勃勃。景点有土夯墙、瞭望塔、草亭等。
湿地公园与城市过渡带之间形成以流动水面为主的水岸线,此处是“大树主干”之所在,是湿地与建设区的隔离空间,能有效地阻隔湿地蚊虫滋生对建设区的影响。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所有城市的水岸线是城市地价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特色区域。因此,湿地水岸线的形成也为该区域带来根本性的发展机遇。依托水系,在公园外围形成城市北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带,主要布置商业、旅游服务业、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公共建筑用地及高端房产、办公写字楼等,使之成为张掖北部新的经济增长点。(www.xing528.com)
5.5.2 湿地生态园区
该项目的核心思想是将生态改造和建设与资源经营进行捆绑,实现“生物链、生态产业链、健康产业链和文化产业链四链集成”,用系统工程的思路策划和构思产业支撑,强调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以求改变从事生态建设项目赔钱,资源经营赚钱的发展怪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链建设思路的试点将是我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
将生态改造和建设与资源经营合一,用系统工程的思路策划和构思产业支撑,强调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以求改变从事生态建设项目赔钱,资源经营赚钱的发展怪圈。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及减轻污染需要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综合治理。
以试验区域生态重建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基于生物链恢复的基础上,建安全食品生产与供应体系为该生活区域的民众提供健康保障,由此实现“生物链、生态链、健康链和文化链四链集成”。
政府监督,企业主导。政府制定原则并负责监督,企业根据政府制定的原则主导实施。
构建开放式综合集成研究平台、开放式资源汇聚平台和多渠道融资平台(财政、企业投入、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环保组织等等)。
张掖市以湿地资源为依托,按照湿地规划要求划定多个集中连片的循环经济区,积极发展稻蟹混养、苇鱼蟹立体湿养等循环养殖湿地农业形式,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在湿地产业区内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同时保护湿地产业区用水。湿地农业部监测总站曾对湿地产业区的这种循环经济区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等指标监测评估,结果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这里产出的稻米和河蟹全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目前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湿地农业布局区划,逐步构筑起以北部湿地农业种植和水田作物种植、中部水稻立体生态种养以及东部湿地恢复和淡水养殖为主导的“三区”格局,使湿地产业区划逐步趋向合理。通过水田的合理布局及成方连片规模种植,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调度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湿地农业协会考察绿色稻米生产和稻—蟹—鱼立体循环养殖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