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地理位置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从发源地到居延海全长821 km,横跨三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单元,流域面积约14.3万km2。黑河流域北部与蒙古接壤,东以大黄山与武威盆地相连,西部以黑山与疏勒河流域毗邻。黑河自莺落峡以上为上游,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流域面积分属甘肃、青海和内蒙古三省(区)。
课题实施范围为张掖市黑河流域。包括张掖市所辖的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六县区,及其农林、牧场(站)和祁连山区的所有湿地,地理坐标为97°25′~102°13′E、37°28′~39°59′N,东西跨度465 km,南北跨度148 km,土地总面积419万hm2。
2.1.2 地质、地貌
黑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单元:祁连山地槽褶皱带、阿拉善台隆和北山断块带,以及河西走廊凹陷盆地。本区域新生代以来的区域沉积、建造及地下水的贮存与运动是由晚近地质构造运动所控制,中生代以来,明显进入以强烈的差异性断块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期。
黑河流域盆地地势较高,海拔1400~2200 m,盆地内大型洪积扇构成洪积扇型倾斜平原和前缘的细土平原,地质构造上具有山前凹陷或山间断陷地性质,其南缘与祁连山多为断层相接,该压性断裂与祁连山麓中新生界褶皱一起构成一个阻水屏障,使山区地下水径流难以直接补给盆地。新第三系或白垩系构成盆地基底,其上沉积了数百米乃至千余米厚的洪积—冲积扇第四系松散物质,其间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
黑河流域湿地地貌主要是由震荡上升并被水流割切的梯状高平原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低山丘陵等构成的准平原,以及由冲积、洪积砾石戈壁平原,冲洪积细土平原及风积平原等组成的走廊平原区。
2.1.3 气候
黑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属中温带甘蒙气候区。区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是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
1.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2683~3088 h,日照充足,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3.36~148.42 kJ/cm2;
2.热量资源丰富,温差大。年均气温川区为7.0~7.6℃,山区为2.8~5.8℃,气温日较差大,最高达20℃左右;
3.蒸发量大,降水少。年平均蒸发量2500 mm左右,年均降雨量100~250 mm,属干旱地区;
4.无霜期短,灾害频繁。全年无霜期110~170天,沙尘暴、干热风和冻害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2.1.4 土壤
黑河流域因受气候、地形和植被影响,土壤具明显的垂直带谱,主要土壤类型有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寒冻毡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泥炭土型寒冻毡土)、高山草原土(寒冻钙土)、亚高山草甸土(寒毡土)、亚高山草原土(寒钙土)、灰褐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灰钙土等。
流域湿地区属灰棕荒漠土与灰漠土分布区。除这些地带性土类外,还有灌淤土(绿洲灌溉耕作土)、盐土、潮土(草甸土)、潜育土(沼泽土)和风沙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2.1.5 水文
1.河流及水系
黑河是本区最大的河流,发源祁连山北坡和前山地带,年径流量15.8亿m3。祁连山河源地区分布有大小冰川428条,冰川储量27.6亿m3,因而河流的年径流量比较稳定。(www.xing528.com)
2.降水资源
降水是荒漠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水资源,黑河流域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多少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显明的特征。流域南部的祁连山山地多年平均降水深377 mm,年平均降水总量55.4亿m3,占流域降水总量的43.9%,是流域的主要降水区;浅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39 mm,年平均降水总量24.1亿m3,占流域降水总量的19.1%;研究区所在的中游走廊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112 mm,年平均降水总量9.81亿m3,占流域降水总量的7.8%。上游祁连山区,年降水量300 mm左右,中游走廊区降水量为100~250 mm。
3.地下水资源
黑河中、上游流域地下水总补给量18.5亿m3。从区域分布上看,祁连山区比较丰富,走廊平原次之,北部山区贫乏。地下水的特征为:山区地下水赖于大气降水补给,绝大部分在出山口以前已转化为地下水;平原区地下水则主要来源于河川径流的渗漏与潜流的侧向补给,平原地下水绝大部分是山区水资源的重复。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不重复总量为3.33亿m3,其中山前侧向补给量为2.647亿m3,
2.1.6 植被
1.植物资源
(1)植物种类
根据《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5)》和《张掖市北郊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8)》,湿地区域分布的高等植物种类有84科399属10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74科380属1020种(附件);乔木有48种,灌木有145种。其中尚保存有一些珍贵稀有的植物种类资源,如裸果木系中亚荒漠的特有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的第三纪古老残遗成分;星叶草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林下及山坡阴湿之地。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在祁连山区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和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孕育下,物种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物种遗传的一个基因中心。
(2)研究区主要植被类型
研究区湿地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主。因此,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按照《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调查方案,湿地区域的植被类型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即盐生灌丛植被、高草湿地植被和低草湿地植被。各植被型具有不同的植物种群系。
植被型和群系主要有:水菖蒲群落、芦苇群落、黑三棱群落、柽柳群落、金露梅—箭叶锦鸡儿群落、线叶眼子菜—狐尾藻群落等。
2.动物资源
(1)动物种类
动物种类组成:张掖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处于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由于地处青藏、蒙新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差异及繁多的植被类型使境内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湿地及其周边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比较丰富。据调查,仅脊椎动物就有5纲、30目、65科,计312种。鱼类1目、3科、13种,占甘肃省鱼类种数的12.75%;两栖类1目、2科、2种,占甘肃省两栖类种数的8.33%;爬行类4目、5科、15种,占甘肃省爬行类种数的25.86%;鸟类是张掖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有17目、39科、206种,占甘肃省鸟类种数41.63%;兽类有7目、16科、76种,占甘肃省兽类种数的43.43%。
保护动物种类:在黑河流域分布的国家和省保护野生动物共计225种,隶属于5纲29目56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一级16种,二级44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和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5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雪豹、西藏野驴、马麝、白唇鹿、野牦牛、普氏原羚、黑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大鸨、遗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豺、棕熊、石貂、黄喉貂、水獭、草原斑猫、荒漠猫、猞猁、兔狲、马鹿、黄羊、藏原羚、鹅喉羚、岩羊、盘羊、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猎隼、红隼、鸢、苍鹰、雀鹰、棕尾鵟、大鵟、普通鵟、草原雕、秃鹫、兀鹫、白尾鹞、白头鹞、短趾雕、鹗、淡腹雪鸡、暗腹雪鸡、血雉、蓝马鸡、灰鹤、蓑羽鹤、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
(2)研究区湿地动物分布
沼泽湿地动物有124种。两栖类只有花背蟾蜍1种,但最为常见,爬行类9种。《湿地公约》定义的水禽在张掖有凤头、普通鸬鹚、大白鹭、池鹭、苍鹭、黄斑苇鳽、黑鹳、灰雁、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翘鼻麻鸭、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琵嘴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普通秧鸡、骨顶鸡、灰鹤、蓑羽鹤、凤头麦鸡、金斑鴴、金眶鴴、环颈鴴、黑尾塍鹬、鹤鹬、红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矶鹬、扇尾沙锥、黑翅长脚鹬、红胸滨鹬、长趾滨鹬、乌脚滨鹬、弯嘴滨鹬、鱼鸥、遗鸥、红嘴鸥、棕头鸥、普通燕鸥、斑鸠、鹡鸰、戴胜、杜鹃、啄木鸟、伯劳、椋鸟、燕类、柳莺、苇莺、猛禽等。以昆虫、鱼、蛙、水草甚至鼠类为食,主要分布在高台、甘州、临泽的沼泽、河流、库塘生境中;属夏候鸟的有24种、冬候鸟的有2种、旅鸟的有20种。其中黑鹳、遗鸥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灰鹤、蓑羽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尚有39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重点湿地区可见黑鹳的群体一般为5~20只,大天鹅的群体有20~50只,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的混合群体可达200~500只。常见的湿地兽类只有根田鼠、麝鼠、黑线仓鼠3种,栖于湿地岸边的湿生草甸和沼泽芦苇丛中,湿地周边荒漠草原有黄羊、鹅喉羚、兔狲、虎鼬等兽类17种。
河流湿地的动物除在上述沼泽湿地分布的种类外,还有短尾高原鳅、重穗唇高原鳅、梭形高原鳅、酒泉高原鳅、背斑高原鳅、大鳍骨鳔鳅、花斑裸鲤、鲫鱼、麦穗鱼、草鱼、鲤鱼、白鲢、波氏栉鰕虎鱼等13种鱼类,其中前8种为土著种,后5种为引入种,土著种以底栖为主,少数为中层鱼类,除鲫鱼外体表无鳞。土著鱼是水禽的重要食物,在水体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河流变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在水禽栖息地应禁止捕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