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研究:现状与必要性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研究:现状与必要性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2湿地研究的必要性1.保障荒漠绿洲生态安全、实现流域和谐发展的需要黑河流域中游年均降雨量只有100 mm,而蒸发量却高达1400~2700 mm,且绿洲处在大沙漠、大戈壁的包围之中,生态条件相当严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研究:现状与必要性

1.2.1 湿地研究现状

湿地是当前国际众多学科学者共同关注的前沿热门研究领域,但作为湿地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尚处于正在发育,尚未定型的胚胎阶段。湿地研究最早源于泥炭的研究和利用,北欧四国以及荷兰、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等湿地研究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在沼泽和泥炭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苏联是沼泽湿地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H.Я.kaμ发表的《苏联和西欧的沼泽类型及其地理分布》一书,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沼泽湿地专著。在20世纪中叶,不论是在湖泊、沼泽资源考察,还是湖沼学理论方面,苏联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初,德国沼泽学家维别尔深入研究了全欧洲典型沼泽地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现各地沼泽演化中连续变化的相似性,并提出了沼泽发育的三个阶段,即低位(富营养)阶段、中位(中营养或过渡)阶段和高位(贫营养)阶段理论。目前,欧洲湿地研究所涉及的方面已经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微量元素迁移,湿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方面。

美国和加拿大关于湿地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但20世纪中叶以后湿地研究才得已真正重视。20世纪70年代,美国湿地的研究领域向海岸带扩展,重点是滨海盐化湿地和红树林沼泽。由于滨海湿地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区,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比较明显,因而美国的滨海湿地的研究比内陆湿地受到更大的重视。北美的湿地研究成果很多,范围也很广,涉及生境特点和效率、生产力、湿地植被的因子分析、湿地损失原因分析、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这些大都是在滨海湿地上进行的。由Mr.William J.Mitsch和James G.Gosselink撰写的《湿地》一书是目前美国湿地研究最综合和最全面的著作,其中有对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论述。1991年为准备美国第七届海岸带大会,由Oriville T.Magoon和H.Suzanne Bolton编著的《海岸湿地》文集,主要强调了海岸湿地的开发与管理。美国对滨海湿地研究较为重视的另一原因是,这里辟有大量的度假村、观光地及国家公园,对其环境的优化和保护尤为重要。美国还加强了湿地理论研究,除湿地编目外,对湿地定义、分类、生态过程等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由于美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并不尖锐,将湿地开发为农田、牧场或林地的要求并不迫切,因而强调湿地环境保护,湿地的生态结构、功能、环境效应、动态变化过程监测和湿地保护立法等是最热门的湿地研究方向。

我国对湿地的认识和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地学丛书中才出现沼泽一词,而对湿地的系统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对泥炭和沼泽地的研究。其中以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对三江平原等内陆沼泽湿地的研究最详细,在沼泽类型、成因、发育规律、特性、泥炭形成时期和古环境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沼泽泥炭研究一直是我国湿地研究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沼泽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室在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做了许多工作。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并使“湿地”这一概念广泛流行。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中国湿地研究》一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众多湿地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湿地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湿地的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

近10年以来更出现了与世界湿地研究接轨的新趋势,获得了令国际瞩目的成就。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1994-2003年已发表有关湿地的论文1423篇,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统计,1999-2003年发表有关湿地的论文28篇,并已相继出版了《湿地环境与泥炭利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研究》《中国红树林生态学》《中国沼泽志》《中国湿地植被》等湿地著作。

近年来,湿地研究内容增多,领域扩大,几乎涵盖了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各方面。目前,关于湿地研究主要包括湿地定义概念,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结构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区古环境演变,人工湿地构建的理论与技术,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湿地健康与湿地评估,湿地开发、保护与管理,湿地教育、法规与政策及湿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1.2.2 湿地研究的必要性

1.保障荒漠绿洲生态安全、实现流域和谐发展的需要

黑河流域中游年均降雨量只有100 mm,而蒸发量却高达1400~2700 mm,且绿洲处在大沙漠、大戈壁的包围之中,生态条件相当严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是整个绿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绿洲的生命线。课题区所在的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承东启西,是河西走廊的咽喉枢纽,历来就是河西重镇,是黑河孕育千年的“荒漠明珠”。

近年来,黑河流域中游区域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湿地面积进一步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下游地区的生态问题更为突出,产自该地区的沙尘暴影响范围涉及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甚至华东地区,所影响的总面积约200万km2,成为我国重要的沙源之一。对于整个流域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有效恢复治理黑河流域中游荒漠湿地,必将步入产生绿洲生态灾难、甚至导致绿洲文明消亡的边缘。

对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建设,充分发挥湿地在黑河流域绿洲的水源涵养、防治沙漠化、减少风沙危害、调节气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和效益,对于增强黑河流域中上游的蓄水能力,缓解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矛盾,保障荒漠绿洲生态安全、实现流域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对实现张掖绿洲及整个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2.顺利实施流域分水方案,维护国防安全需要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黑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享有“金张掖”之美誉;下游地处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边境线长507 km,区内有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因此,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繁衍生息、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

然而,研究区气候干旱,特别是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的严重退化,直接减少了地下水补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使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造成了相当突出的水事矛盾。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遏止日益严重的荒漠化趋势,今天的额济纳必将变成第二个古楼兰、第二个罗布泊。接下来,张掖、酒泉绿洲也将步其后尘,直接暴露在万里风沙线上,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势必沦为风沙走廊。(www.xing528.com)

黑河的危机,牵动着中南海的目光。世纪之交,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和流域治理的重大决策。1999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对黑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为合理利用黑河水资源和协调用水矛盾,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将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有效遏止流域生态系统恶化,采取多种措施分阶段恢复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黑河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之一。

进行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建设,事关流域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保证持续向黑河下游内蒙古额济纳分水,维护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事。

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我国党和政府站在时代高度,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做出的重大决策。张掖市地处干旱荒漠区,是古丝绸之路和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黑河水养育了张掖人民,使张掖环境优越,物阜民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黑河之水孕育了“金张掖”,并给了张掖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黑河湿地生态系统是主要水资源来源,是维持着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对于张掖市而言,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黑河中游地区长期以来对湿地不能科学认识,大量盲目开垦湿地,湿地景观被道路、排水沟、农地等分割,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使得湿地遭到严重污染,生境日益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湿地生态功能严重下降,已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实施本课题,切实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工作,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经济投资环境,才能够更有效的吸引技术、资金和人才,全面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4.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候鸟迁徙通道和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物种组成复杂多样,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区系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并具有明显的区系过渡性。研究区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旱生、超旱生植被类型不仅是广袤的西部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珍稀群落结构模型,而且是严酷环境中保留下来的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是我国珍贵的基因资源库。依据张掖市林业局全市湿地资源普查报告统计,流域内分布的高等植物种类有84科399属1044种,野生动物59科231种,区内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星叶草、红花绿绒蒿等10种,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大天鹅、小天鹅、鸢、红隼等225种。该区域是北方鸟类和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对中国北方生物多样性保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全球8条候鸟迁徙的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部分候鸟从俄罗斯中西部、蒙古进入我国后,在黑河流域作短暂停留,以补充长途迁徙所必需的食物养料,然后飞往我国东南部地区越冬,部分候鸟继续向东西或南方迁徙,到印度等地越冬。湿地内有鸟类17目31科62属100种,每年3月中旬—4月下旬、9月上旬—11月上旬约有10~15万只水禽在黑河中游湿地集结和停歇。黑河中游湿地成为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候鸟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路线的主要停歇地。

黑鹳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世界仅存2000只,中国有1000只,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大熊猫,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数量极少。而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分布的黑鹳却相对较多,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9月上旬—11月上旬,约有200~300只在此停留,个别黑鹳在此繁殖,黑鹳定期栖息数量占到全球的10%以上。

目前,中国黑河流域湿地虽然成立了高台县黑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湿地候鸟及其生态环境,由于保护管理人员不足,基础条件较差,综合管理能力较低,一些珍稀鸟类的滥捕乱猎、野生植物乱挖滥采、湿地围垦、挖取泥炭等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开展黑河中游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对依赖湿地栖息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实施有效保护,使其免遭灭绝的威胁,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基因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对于保护珍稀濒危湿地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保护和恢复好黑河中游这块“沙漠明珠”刻不容缓。课题的实施,将对人类回归大自然、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和张掖市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