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训为人深藏不露,善于谋划,很受当过宰相的堂叔李逢吉的宠信。李训出身低微,遭到大官贵族的蔑视,听说郑注爱惜士人,可以共同谋划大事,便去拜见郑注。可是郑注、李训到了文宗身边,没有按照王守澄的意图办事。就这样,文宗把诛除宦官的重任托付给了他们。李训、郑注找到舒元舆、王璠、韩约等几人密谋除掉宦官。李训、郑注又借口追查唐宪宗被害的事件,处死了在外地作监军的另一个大宦官陈弘志。
李训,字子垂。李训为人深藏不露,善于谋划,很受当过宰相的堂叔李逢吉的宠信。郑注本姓鱼,擅长医术,又很会说话。李训出身低微,遭到大官贵族的蔑视,听说郑注爱惜士人,可以共同谋划大事,便去拜见郑注。李训与郑注彼此都很欣赏对方。
大和八年(834),大宦官、右神策中尉王守澄推荐郑注给文宗治病,之后文宗便信任郑注。李训也由于王守澄的推荐见了文宗。王守澄推荐他们两人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付左神策军。可是郑注、李训到了文宗身边,没有按照王守澄的意图办事。文宗和他们俩朝夕议论国家大事,谈得很投机。
文宗问他们:“现在朝堂内外,问题重重,我很想大加整治一番。你们认为应该从哪里着手呢?”他们向文宗献计说:“要想干大事,就得先除掉宦官。宦官实在嚣张。”这话说到了文宗的心坎上。就这样,文宗把诛除宦官的重任托付给了他们。
李训、郑注找到舒元舆、王璠、韩约等几人密谋除掉宦官。他们先是说服文宗,将王守澄明升暗降,巧妙地剥夺了他的实际兵权。不久,文宗又赐死了王守澄。(www.xing528.com)
李训、郑注又借口追查唐宪宗被害的事件,处死了在外地作监军的另一个大宦官陈弘志。这一来,那些一贯擅权作恶的宦官们,见了李训十分害怕,低声下气地向李训下拜叩头。
擅权作恶的宦官见了李训都十分害怕。
大和九年(835),舒元舆和李训都当了宰相,郑注当了凤翔(今陕西凤翔)节度使。他们准备用内外夹攻的办法消灭宦官。可是,由于他们私心太重,缺乏真正的团结,演出了一幕自相屠杀的惨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