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魏历史事件:侯景援兵未至,引狼入室的结果

东魏历史事件:侯景援兵未至,引狼入室的结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魏接到侯景叛乱的消息后,派大将韩轨率军围剿,将侯景包围在颍川,此时梁军援兵尚在路上。为了自保,侯景再次向宇文泰求救,条件是割让四座城池给西魏。赵贵生疑婉言拒绝,继而计划诱使侯景进入自己大营,将其生擒,但被李弼制止。宇文泰派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厚德率军增援。

东魏历史事件:侯景援兵未至,引狼入室的结果

就在萧衍忙着舍身出家时,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那便是侯景。

侯景是羯族人,受到边镇剽悍好武风气的影响,从小就骁勇好斗,他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尔朱荣击破葛荣百万大军的滏口之战上,一战成名,获封定州刺史。高欢消灭尔朱家族后,侯景又投奔高欢。后来北魏一分为二,高欢和宇文泰相继扶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傀儡皇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双方展开了五次大战,在河桥之战中,侯景立下大功,高欢封其为河南大将军、大行台,拥兵十万,成为河南地区的最大势力。

侯景和高欢的世子高澄死不对付,他曾说:“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高澄对他也很忌惮,他老爸高欢病重时,高澄决心消灭这个心头大患,他以高欢的名义给侯景写了一封信,让侯景来晋阳商量要事,想着要调虎离山。但高澄没想到,高欢和侯景私下里有约定,他们两人的书信要做特殊的标记,以防别人伪造,但高欢没有告诉他,侯景看到这封信,一看没有暗号,心里便猜得八九不离十,觉得高澄要对自己动手了。

何去何从呢?侯景决定投奔高家的死对头西魏的宇文泰,他向西魏派出使者请求献出河南六州投诚,宇文泰封其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但没有派军队来增援。东魏此时已派出征讨大军,侯景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来了一个“一女两嫁”,派使者到南梁,愿献出十三州归顺梁朝。

就在侯景使者到来前几日,萧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中原各地的官吏纷纷投诚,本来以为是黄粱一梦,没想到侯景的降书随后就到,萧衍觉得这是天意使然。他召集群臣商议是否接纳侯景,尚书仆射谢举等大部分朝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南梁和东魏关系很好,边境相安无事,如果接受东魏叛臣,一定会招来祸患。

萧衍虽然有意接纳侯景,看到众人反对后,变得犹豫起来,萧衍曾将做梦的事情告诉过朱异。朱异深知萧衍的心思,说:“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慕仰?为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国太半,输诚送款,远归圣朝,岂非天诱其衷,人奖其计!原心审事,殊有可嘉。今若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这段话的大意是,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天下百姓无论南北都愿接受您的领导,只是没有机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如今,侯景将东魏的一半土地拿来归顺,假如不是上天让他如此,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拒绝接纳,恐怕会断绝人们的希望,这是显而易见的,希望陛下不要迟疑。这席话完全说到了萧衍的心坎上,他最终决定接纳侯景,下诏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并派司州刺史羊雅仁率军接应。

东魏接到侯景叛乱的消息后,派大将韩轨率军围剿,将侯景包围在颍川,此时梁军援兵尚在路上。为了自保,侯景再次向宇文泰求救,条件是割让四座城池给西魏。对于是否发兵救援,西魏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就在朝臣们争论时,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却率先出动,宇文泰觉得事已至此只能出兵,派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一万人赶往颍川。

脚踏两只船的侯景又怕梁武帝萧衍怪罪,派人到建康向萧衍解释说:“梁军尚未到达,但形势迫在眉睫,万不得已,才向西魏求救。我既不能安心接受高澄的控制,又怎能得到宇文泰的包容?壮士断腕,实属无奈,但是我心向着梁朝,希望陛下不要因此而责怪。既然获得他们的帮助,就不能背弃他们,所以割让了四州的土地,但从豫州以南,直到大海以西,还在臣的控制之中,九州的土地,全部献给梁朝。”萧衍对此表示充分理解,回道:“高级官员在外,遇到重大事务,尚可以独断专行。何况你首先提出了这一奇策,将会建立大功,自然可以随机应变,爱卿忠诚之心,我自然知道,不必多说。”

韩轨听说西魏李弼、赵贵率军将到,便撤兵回到邺城。侯景看到危险解除,居然打起了西魏援兵的主意,他摆宴邀请李弼、赵贵,想将两人生擒,然后吞并西魏军队。赵贵生疑婉言拒绝,继而计划诱使侯景进入自己大营,将其生擒,但被李弼制止。两边的阴谋都没得逞,李弼、赵贵率军返回长安,王思政此时赶来,率部进入颍川,侯景不敢与王思政同驻一城,于是找了个由头,率军离开颍川,进驻悬瓠(今河南省汝南县)。

侯景到了悬瓠,担心东魏又派兵来,再次向西魏求援。宇文泰派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厚德率军增援。大行台右丞王悦听说这个消息,提醒宇文泰说:“侯景和高欢是同乡,又是君臣,位居上将,后又升为宰相。高欢一死,侯景就立刻反叛,因为他欲望很大,不会甘心做别人的下属。他会背叛高氏,岂能向我们效忠?现在派兵援助他,只会增加他的声势。如果将来出现不测,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宇文泰觉得王悦说得很有道理,遂下令请侯景离开悬瓠入关来长安。

侯景当然不肯,高澄召他入朝,他便起兵造反,现在宇文泰故技重演,他岂能就范。但他觉得公开翻脸还不是时候,于是对增援的西魏将领韦法保等人特别厚待,希望能将他们争取到自己的阵营,同来增援的史裴宽提醒韦法保说:“侯景狡猾,肯定不会入关,他和你表现得很亲热,但此人绝对不值得信赖,如果你能设下埋伏,把他斩首,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不能,应严防死守,不要被他的甜言蜜语所诱骗,到头来自己后悔。”韦法保深以为然,不久后率军撤走。镇守颍川的王思政也发现侯景有些不对劲,秘密召回贺兰厚德,然后派出军队,进驻侯景献出的七个州、十二个军镇。侯景一看西魏军队全部撤走,觉得是时候与宇文泰摊牌了,便给宇文泰写信说:“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意思是说,我连高澄都瞧不上,岂能与你平起平坐。

侯景做了最终决定,不再首鼠两端,一心投靠南梁。没过多久,南梁羊雅仁率援兵进入了悬瓠。侯景的归顺,给八十三岁的梁武帝萧衍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垂暮之年的他想着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于是,他决定发动一场针对东魏的大规模战争

关于统兵主帅,萧衍最初选定的是鄱阳王萧范,但朱异表示反对,理由是萧衍曾经说过“江右有反气”,而萧范正是在“江右”当职,任雍州刺史。对朱异言听计从的萧衍放弃了这个人选,选了自己的孙子萧会理,这多少有些矬子里拔将军的意思,因为这位皇孙胆小如鼠。萧会理总是怕人谋害他,于是让人将他的轿子用木板加厚,外面又蒙上牛皮,这事传到萧衍那里,他觉得这位孙子不仅胆小,头脑也过于简单,他让萧会理想想,如果轿夫被杀,牛皮木屋里的萧会理如何能活命。

当上主帅的萧会理还是老样子,躲在轿子里不肯见人。主动请缨的豫州刺史萧渊明对此很不满,他是萧衍哥哥萧懿的儿子,论辈分比萧会理还大一辈,他于是向朱异打小报告,朱异转给萧衍,萧衍又改了主意,让萧渊明代替萧会理担任了主帅。

萧衍给萧渊明的作战指令是驻守寒山,不要轻举妄动,在那里修筑水坝,用河水倒灌彭城,孤城难以坚守,自然会沦陷。当年陈庆之用这样的方法攻克寿阳,萧衍想故技重演。

东魏派出的主将是慕容绍宗,此人是高欢留给儿子高澄专门对付侯景的人物,为此雪藏了他十年之久,侯景在东魏诸将中对他最为害怕,先听说韩轨要来,侯景说:“吃猪肠的小儿,能做什么?”后又听说高岳来,他说道,“部队精锐,主帅平庸。”最后得到的情报是慕容绍宗统兵而来,侯景面露畏惧之色说,“是哪位让鲜卑小儿(高澄)懂得派慕容绍宗来的?如果真是如此,莫非高王(高欢)还没死!”

萧渊明按照萧衍的指示,进抵寒山,侯景也率军从悬瓠到涡阳,两军互为犄角。萧渊明派大将羊侃组织修筑围堰,东魏的徐州刺史王则闭城固守。二十日后工程完工,大水几乎淹没彭城,羊侃建议萧渊明发动总攻,但被萧渊明拒绝,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www.xing528.com)

就在萧渊明迟疑不定时,慕容绍宗率领的魏军主力进抵彭城,他亲率一万多步骑直扑潼州(治所在今安徽省泗县)刺史郭凤的大营,企图掘坝放水,解除彭城之危。关键时刻,萧渊明却在寒山营中饮酒,而且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发令,众将心里畏惧,不知如何办为好,只有北兖州刺史胡贵孙带着本部人马杀入敌阵,虽有斩获,但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在此之前,侯景派人告诫梁军:“乘胜追击时不要超过两里。”这是经验之谈,毕竟侯景对慕容绍宗和东魏军很了解。开战前,慕容绍宗对诸将说:“我将假装败退,引诱梁军追击,你们趁机抄他们的后路。”两军对垒后,东魏军队佯装败退,梁军杀得兴起,早将侯景的提醒抛诸脑后,结果被抄了后路,遭到前后夹击,死伤数万人,主将萧渊明被生擒,只有羊侃所部得以保全。

噩耗传到建康后,梁武帝萧衍正在睡午觉,宦官将其叫醒,说有重要军情报告,萧衍赶忙赶到文德殿,朱异见到他说:“寒山大败!”萧衍听后受到巨大刺激,险些栽倒,随从急忙将他扶稳,落座后萧衍不由得叹息道:“难道我将步晋朝的后尘吗?”

东魏取得寒山大捷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文告,更像是檄文。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很长也很精彩,核心意思有三点,一是侯景是个无赖,先投西魏,再投南梁,南梁为了这样一个小人,竟然和东魏交恶,实在愚蠢至极。二是侯景野心很大,将来必成南梁隐患。如征召他入朝,他很快就会谋反,但造成的危害会小一些;不征召他的话,他叛变的日子会拖延一些,但造成的危害会更大。三是梁朝皇帝年事已高,昏庸无道,政治腐败,用人失当,废立无序,百姓流离失所,人人困苦。信任轻浮的小人,兵权又落外人之手,骨肉之间,定有大难,干戈将直指皇宫。

不得不服,杜弼是一个预言家,梁朝覆灭的过程,和他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梁军败走,只剩侯景唱独角戏,他率部进攻谯城(今安徽省亳州市),没有攻克,转而攻占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他派行台左丞王伟到建康劝说梁武帝说:“邺城文武密谋,征召臣侯景一起讨伐高澄,但事情败露,高澄将孝静帝元善见囚禁在金墉城,屠杀元姓皇族六十余人,黄河以北的百姓都怀念旧主,请求册立一位在江南元氏贵族为主,以顺应民意。这样一来,陛下有兴亡断绝的美名,臣侯景也有建立功勋的机会,黄河南北就成为梁朝的附属地,全境男女也都是大梁帝国的子民。”侯景的真实意图是想在河南搞一个“独立王国”,萧衍却被他成功忽悠,下诏封元贞为咸阳王,拨给他一部分军队,让其回到北方,并承诺等元贞渡过长江后,拥立其为皇帝。萧衍还把备用的仪仗队给了元贞。

还没等元贞到来,慕容绍宗先来了,面对克星,侯景心生胆怯,带着辎重车数千辆,战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守到涡阳。慕容绍宗率领十万大军直扑涡阳,旌旗招展,铁甲耀眼。侯景见状更为惊恐,派人去见慕容绍宗问道:“你是想送客呢,还是想一决雌雄?”慕容绍宗回道:“将与你一决胜负。”

侯景别无退路,只能以命搏杀。侯景下令士兵全部改穿铠甲,手持短刃,冲入敌阵,狂砍东魏骑兵的双脚和马蹄,东魏军没有想到有这种战法,大败而归,慕容绍宗一度从马上摔下,仪同三司刘丰生受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生擒。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带着残兵逃到谯城,守城的斛律光怪罪他们大败而归,慕容绍宗说:“我经历了太多的战斗,从未见过像侯景这样难对付的对手,你们不信的话,可以亲自试试。”斛律光还真不信邪,穿上铠甲带兵向侯景杀来,结果也败下阵来。

侯景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一时无法击退东魏军队,两军相持了一个月,侯景遇到了大麻烦——军粮吃光了。侯景军队无力再战,慕容绍宗乘势杀来,侯景手下士卒为了逃命争相跳入涡水,又一次上演了“涡水断流”的惨状。侯景带着几个亲信渡过淮河南下,沿途收拢了一些残兵,但慕容绍宗紧追不舍。侯景派人告诉慕容绍宗说:“我侯景如果被擒,你还有什么用处?”慕容绍宗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于是放了他一马,侯景一路狂奔到了寿阳。

南梁朝廷听说侯景兵败,但不知道具体情况,纷纷猜测侯景死了。太子萧纲说:“淮北刚刚传来消息,说侯景已经脱身。”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却说:“如果侯景真的死了,那才是朝廷的洪福啊!”萧纲听了,脸色大变,问其原因。何敬容说,“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叛臣,终有一天会把我朝搞乱。”

又一个预言家!

侯景跑到寿阳后派人到建康,请求梁武帝给自己贬官降爵,但萧衍慈悲为怀,不仅没有处罚他,还正式任命他为豫州牧,让他在寿阳安顿下来。光禄大夫萧介对梁武帝这个决定表示强烈反对,上书说:“我听说侯景在涡阳打了败仗,单人匹马逃出一命,陛下不追究其责任,反而又加以接纳。臣听说恶人本性难移,侯景狡猾凶恶,他蒙高欢赏识,官至宰相,然后,高欢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就立即翻脸,反咬一口。他力量不足,故而先投西魏,宇文泰不收容他,又转投我们。如今他全军覆灭,和边境上的一个普通居民没什么区别,陛下却因一介匹夫丢掉一个盟国,极不妥当。侯景不是乱世尽力节的忠臣,他抛弃祖国故乡,轻松得像脱下木屐;背叛君主亲人,像抛弃草芥一般,这种人怎会仰慕陛下的盛德,甘心成为我朝的臣子呢?”

但是,萧衍对此根本听不进去。

侯景战败,引发连锁反应,羊雅仁弃守悬瓠,返回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丢下项城南逃。这样一来,东魏收复了侯景献给梁朝的所有土地。梁武帝萧衍忙乎了半天,除了收获了侯景这个定时炸弹外,一无所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