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衍称帝!揭秘背后的权谋!

萧衍称帝!揭秘背后的权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深知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在重要岗位必须换上自己信任的人。高处不胜寒的萧衍,除了篡位称帝,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他心里其实早有这样的想法,但又不好自己直接说出口,不过有三人早已洞穿了他的心思。萧衍过目后大喜,一字未改。萧衍称帝只是时间问题,他已经开始琢磨登基以后的事情了,下令将萧宝融的三个弟弟郡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高嵩、桂阳王萧宝贞处死。

萧衍称帝!揭秘背后的权谋!

“一朝天子一朝臣。”萧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深知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在重要岗位必须换上自己信任的人。

萧衍让王茂、王亮、任昉、张弘策等人在朝中担任要职,派五个弟弟萧宏、萧伟、萧秀、萧憺、萧恢分别掌握雍州、荆州、南徐州建康城的防卫大权,同时又任命功臣曹景宗、杨公则、陈伯之等出任地方大员,他还重用了几个萧宝卷时代的旧臣,如豫州刺史马仙琕、广州刺史沈徽孚等。

豫州刺史马仙琕,曾经打死也不愿意投降。萧衍率军东进时,派他的老友姚仲宾去劝降,马仙琕设宴款待姚仲宾,酒足饭饱后却下令将老友推出斩首。萧衍不死心,又派马仙琕同族叔父去说服,马仙琕想大义灭亲,将叔父也杀掉,众人苦苦相劝,他才放过叔父。马仙琕不仅不肯降,还经常带着军队劫掠萧衍所部的军粮。萧衍包围宫城后,其他州郡纷纷表示归顺,马仙琕依然决心死扛到底。听说宫城失陷,马仙琕哭了一夜,对手下将士说:“我受君王重托,大义上不可以投降,你们都有父母,可当孝子,我当忠臣,这不很好吗?”于是,他下令城内士兵出城投降,仅留数十个贴身卫士和自己守卫历阳城。不久,萧衍部队将历阳团团包围,马仙琕命贴身卫士拉满弓弦,使得敌人不敢靠近,一直僵持到夜里,看到没有任何希望,他将弓箭扔到地上,说道:“你们尽管上前抓我,但我绝不投降。”萧衍的军士将他投入囚车,送到了建康。

萧衍听闻马仙琕的事迹,召见了他,一同接见的还有一样宁死不降的吴兴太守吴昂。萧衍对二人说:“我要让天下的人们看看这两位义士。”转而对马仙琕说道,“小白(齐桓公)不记管仲旧仇,重耳(晋文公)亦不记寺人旧怨,而为过去的人所赞美。您不要因杀了我派去的使者和阻断我的粮运道路而感到不安。”这话让马仙琕颇为感动,他谢罪道:“小人像一条失去主人的狗,新主人喂养它,它就会为新主人卖命。”不久,马仙琕的母亲去世了,萧衍知道他家境不宽裕,赏赐了不少财物,这让马仙琕更加感恩戴德,他哭着对弟弟说:“我深受再生之恩,还没来得及报答,如今又受到如此恩典,唯有与你竭尽全力报答主上的大恩大德。”

不得不说,萧衍收买人心还真有一套。

高处不胜寒的萧衍,除了篡位称帝,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他心里其实早有这样的想法,但又不好自己直接说出口,不过有三人早已洞穿了他的心思。他们是大司马谘议参军范云、骠骑司马将军沈约和记室参军任昉,这三位算是萧衍的资深好友,都是“竟陵八友”的成员。

沈约颇为含蓄地向萧衍谈及此事,作为试探,萧衍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一直沉默不语。几天后,沈约索性向萧衍挑明,说道:“士大夫之所以听命于你,都是希望建功立业,以保全他们的荣禄。现在连放牛娃都知道齐国的国祚已经完结,正巧由您来承接大任。天意不可违背,人心不可丧失,假使命运已经做好安排,您要谦让也没有用。”萧衍本来就有此意,于是不再藏着掖着,表示自己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沈约听他这样说,接着说道,“您当初在襄阳起兵,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如今大业已成,还有什么可思量的,如果不早作决定,迎合天意民心,一旦有人出来唱反调,就会伤害您的恩德和声望。况且,人非金石,世事难料,怎能只盼望着将建安郡王的爵位留给子孙?如果天子(萧宝融)回到京师,君臣名分一经确定,朝廷百官各自就位,不再有三心二意。到时候,君王在上,忠臣在下,还有谁愿意和您一起做贼呢?”

这席话说到了点子上,如今萧衍掌控了朝政大权,而皇帝萧宝融还远在荆州,一旦他回到建康,形势将非常复杂,即使萧衍最终废黜萧宝融自立,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沈约走后,萧衍又召见范云,想听听这位老友的见解,范云讲得和沈约基本一样。萧衍就此下定决心,对范云说道:“智者所见,竟如此一致,明早可带沈约一起来。”范云出宫后,告知沈约,两人约好明早一起入宫。

沈约为了抢头功,第二天一早没有等范云,径直入宫去见萧衍。萧衍命他起草禅位诏书,沈约早已提前准备好了,更绝的是竟然还列好了各部门的人选名单,表现得比萧衍还积极。萧衍过目后大喜,一字未改。而范云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殿门外,却被侍卫阻拦。正当他纳闷时,他看到沈约从殿里出来了,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范云问道:“对我如何安置?”沈约伸出左手示意,意为尚书左仆射,范云心领神会,颇感满意道:“没让我失望。”萧衍接着召见范云,当着他的面赞扬沈约才气纵横,见解高明,对范云说:“我从起兵至今,各位将领有很大功劳,但成就我帝业的,是你们两位啊!”

既然下了决心,萧衍便加快了步伐,他先让宣德太后晋封自己为相国、扬州牧、梁公,将十个郡划归自己管辖,赏赐九锡。和几乎所有篡位的权臣一样,萧衍起初假装退让,后来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下,才“勉强”接受。接着,宣德太后将他封为梁王,又增加了十个郡,准许萧衍的帽子像皇帝那样悬挂十二条穗子,仪仗队打起天子专用的旌旗,出入净街,乘坐天子车子,和皇帝就差一个名分了。

萧衍称帝只是时间问题,他已经开始琢磨登基以后的事情了,下令将萧宝融的三个弟弟郡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高嵩、桂阳王萧宝贞处死。齐明帝萧鸾一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了早夭的两个,次子萧宝卷被杀掉,三子萧宝玄被萧宝卷诛杀,五子萧宝源病死,这三位王爷被杀后,仅剩下从小就是哑巴的长子萧宝义,在荆州当皇帝的八子萧宝融以及六子萧宝寅。

萧衍接着对萧宝寅动手,派兵包围了他的府邸,亏得萧宝寅手下早有准备,他们趁夜在墙上挖了洞,并在江边提前准备了一艘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袄,摸黑跑到江边。第二天看守萧宝寅的兵士发现他跑了,开始到处搜捕,萧宝寅扮作渔夫成功脱身,渡江后投奔到一个叫华文荣的百姓家里,华文荣和家人将他先藏到山洞里,然后找了一头毛驴让他骑着,昼伏夜行,跑到北魏控制的寿春,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萧衍大肆诛杀萧宝卷的弟弟们,说到底是为了清除异己,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便是为他的哥哥萧懿报仇。

荆州的萧宝融决定动身返回建康,作为皇帝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荆州,他知道萧衍已经控制了朝政,此行凶吉未卜,但他似乎没有什么选择,要么在荆州起兵反抗,要么乖乖回到建康,前者完全是死路一条,后者还有些许生机。临行前,他任命夏侯详为荆州刺史,但夏侯详根本不敢接受这个职务,坚决推让给了萧憺。

萧宝融走到姑孰时,做出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萧衍。这样,萧衍登基便扫平了一切障碍,宣德太后下令将皇帝宝座禅让给萧衍,萧衍照样假装推让了一番,在南齐百官的劝进声中,萧衍答应禅代称帝。

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初八,萧衍在建康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朝贺,正式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元监,建立了梁朝,是为梁武帝

俗语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文人出身的萧衍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登上了帝位,创造了“一州扫平天下”的壮举,进展如此顺利,除了萧衍的决心和谋略外,最关键的是萧宝卷已经丧失人心,最后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

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更何况萧宝卷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萧衍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结束登基大典后,他对范云说:“朕现在就是用一条朽败的缰绳在驾车啊!”范云回道:“希望陛下一天比一天小心谨慎。”

千头万绪,总是要一件一件来,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置萧宝融。萧衍原本打算把南海郡(今广东省广州市)改做巴陵国,让萧宝融迁移到那里居住。沈约坚决反对,他说:“古今情况不同了,曹操说过‘不可为了虚名而得实祸’。”萧衍觉得有理,派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强迫萧宝融吞下金块自尽,萧宝融说:“要我死不用金块,喝醉就可以了。”于是,他喝得酩酊大醉,郑伯禽将其杀掉,死时仅仅十五岁。(www.xing528.com)

萧宝融死后,除了萧宝义因天生残疾而没被杀,萧宝寅逃亡北魏外,萧鸾的儿子无一幸免,这位齐明帝当初屠戮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的子孙时,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的子孙也会有如此悲惨的境遇,正所谓:“杀人者,人恒杀之。”

梁武帝萧衍登基称帝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传来一个坏消息——心腹张弘策死了。他死于萧宝卷旧臣孙文明等人的叛乱,孙文明带着数百名同党,趁着往宫里运送荻草之际,将武器藏于荻草之中,对皇宫发动了突然袭击,焚烧了神虎门、总章观,攻进了卫尉府,杀掉了正在值班的张弘策。吕僧珍带人前来迎战,但一时无法击退叛军,正当众人慌乱时,萧衍表现得气定神闲,他穿上戎装,来到前殿,说道:“贼党趁夜前来,肯定是因为人少,一旦天亮,便会自行散去。”于是下令值夜官提前敲五更,王茂等听说宫中发生变故,率军来救援。孙文明等人仓皇逃走。第二天,萧衍下令全城大搜查,将参与者全部诛杀。

张弘策是典型的“忠臣孝子”,他从小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时,五天无法进食,他也五日不吃东西。母亲去世后,张弘策三年不食盐菜。他对萧衍忠心耿耿,在襄阳举兵时便跟随在萧衍左右,出谋划策,亲力亲为,屡立功勋。他为人也很值得称道,人缘非常好。史书记载:“(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禄赐皆散之亲友。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孙文明算是开了个头,紧接着陈伯之也反了。

陈伯之当初在浔阳投降萧衍,多少有些被迫的意思。他跟随萧衍攻打建康时,每当有投降的人从城中出来,陈伯之就召来小声询问城中的情况,萧衍知道他心中的小九九,对他说:“听说城中将士对你投诚非常恼火,想派刺客来杀你,你应该谨慎小心。”陈伯之不相信,觉得萧衍是在故意吓他。正赶上萧宝卷手下将领郑伯伦来降,萧衍就让郑伯伦经过他那里,对陈伯之说:“城中的人对你都很愤恨,想写信引诱你投降,你一旦投降,就要剁下你的手脚。你如果不投降,也要派刺客刺杀你。你一定要做好防备。”陈伯之这才害怕,彻底打消了阵前倒戈的念头。

萧衍登基后,作为功臣的陈伯之继续担任江州刺史,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活下来,经常以偷盗为生,根本没有读过书。目不识丁的陈伯之,对郡县上报的各类请示文件,只会在上面圈阅,具体事务交由心腹邓缮、戴永忠、朱龙符等人处理,这些人利用陈伯之的昏聩,肆意贪赃枉法,把江州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萧衍对此早有耳闻,亲笔下诏陈述朱龙符种种罪状,让陈伯之的儿子陈虎牙将信交给父亲,但陈伯之护犊子,不肯对朱龙符做出任何处罚。萧衍委派一个人代替邓缮做江州别驾,陈伯之照样置若罔闻。他给萧衍回信道:“邓缮处理州务很得力,请求将委派的新别驾改任为治中。”对萧衍不满的邓缮劝说陈伯之造反,表示朝廷国库空虚,东方各郡又发生了饥荒,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切不可白白浪费。褚緭、戴永忠等人也极力附和。陈伯之对他们说:“我再次上书请求留下邓缮,如果朝廷还不同意,我们就造反!”

终于等来了萧衍的回复,萧衍做了妥协,表示可以将江州的一个郡交给邓缮作太守,但依然不同意他继续担任江州别驾。陈伯之决心反了,他让褚緭伪造了一封逃亡到北魏的建安王萧宝寅的书信,然后将江州所有官员召集起来,说道:“我接到了建安王萧宝寅的书信,建安王已经率十万大军南下,抵达到了六和(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他命我动员江州所有力量,迅速东下,运送粮食。我深受明帝厚恩,当以死相报。”随即下令戒严,将伪造的书信让大家传阅,让人在大厅前修筑高台,在台上和大家歃血结盟。陈伯之还暗中通知儿子陈虎牙等,让他们从建康逃出。

萧衍听说陈伯之反了,下诏令王茂出任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率军讨伐陈伯之。陈伯之得知王茂带兵前来,对褚緭等说:“王观、郑伯伦等均不从命,我们眼看就要被围困,现在应该先攻占豫章,打通向南的通道,征发更多的兵力,运来更多的粮食,然后聚集所有力量,向北进击,扑灭饥饿疲惫之师,不愁不能取得胜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陈伯之留同乡人唐盖人留守浔阳,自己率军进攻豫章。遭到豫章太守郑伯伦的顽强抵抗,始终无法攻克,而王茂率领的朝廷讨伐军将至,陈伯之腹背受敌,无奈之下,他与陈虎牙、褚緭等人一起叛逃到了北魏。

陈伯之叛乱刚被平定,远方的益州又出事了。

益州刺史刘季连在萧衍起兵期间,心存观望,没有明确表示拥护萧衍。萧衍登基后便下诏召其回京,让邓元起取代他做益州刺史。刘季连接受诏令,表示等邓元起来到益州,办好交接手续后动身回建康。这两位新旧刺史在历史上有过瓜葛,刘季连曾经是邓元起的上司,当初刘季连担任南郡太守时,邓元起也在南郡,不过是一个级别比较低的官员,刘季连一直看不上他,从那时起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新任刺史邓元起有个手下叫朱道琛,他是个无赖小人,过去犯过事,刘季连打算杀掉他,朱道琛提前跑路才免于一死。他向即将赴任的邓元起建议让自己作为先行官,提前去安排邓元起等人的食宿事宜,邓元起觉得有理,便让他去打前站。

朱道琛到了成都后,无赖嘴脸显露无疑,他飞扬跋扈,对益州官员态度恶劣,傲慢无礼,见到谁家有贵重东西,就强行索取,有人不愿意给,他便威胁道:“这东西早晚易主,何必这样舍不得呢?”他这样说,搞得益州官员很紧张,觉得邓元起将来会搞清算,不仅会诛杀刘季连,还会杀刘季连的亲属和益州的官员。官员们纷纷向刘季连报告,刘季连不由得心生恐惧,联想起自己当年和邓元起的私人恩怨,害怕邓元起借机报复,于是便起了反心。刘季连查询户口名册后,粗略算算能够动员的精锐部队有十万人,不由得叹息道:“占据天险之地,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进可以辅助王室,退可以当刘备二世,离开这个地方,还能去哪里呢?”于是召集部下,谎称得到了南齐宣德太后的密令,诛杀了朱道琛,正式树起了反旗。

刘季连的造反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他给巴西太守朱士略、涪城县令刘膺写信,要求他们归顺自己,遭到两人拒绝,等邓元起的军队到达巴西郡后,朱士略开城迎接,刘季连震怒,诛杀了朱士略的三个儿子。刘季连派部将李奉伯等率军阻挡朝廷军队,开始时双方互有胜负,但时间一久,李奉伯无法支撑,败回成都。邓元起推进到了西平(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刘季连驱赶居民进城,紧闭城门固守。邓元起率军进抵距离成都二十里的蒋桥,把辎重留在了琕城,没想到,刘奉伯等抄小道袭占了琕城,朝廷军队的辎重尽失。为了速战速决,邓元起径直率军将成都团团围住。

重围之下的成都闹起了粮荒,每升米卖三千钱,但还是买不到,饿死的人很多,甚至没有亲戚朋友的人,会被其他人杀死吃掉。刘季连本人一连数月只能吃粥,穷困至极,没有一点办法。正在此时,萧衍派主书赵景悦送来劝降诏书,表示只要刘季连投降就可以赦免他的罪行,走投无路的刘季连只好脱去上衣,袒露胸背,出城投降。邓元起将他安置到城外,并亲自前往拜访,对他很尊重。刘季连谢罪道:“早知道这样的话,哪里会有前一段的事情呢!”意思是说,早知道邓元起这样对自己,打死他也不会造反。

邓元起派人将刘季连押送回京师,萧衍召见了他,刘季连从东掖门进入,每走几步就跪在地上磕头一次,表示由衷的谢罪,一直跪拜到萧衍面前。萧衍笑着对他说:“你想当刘备,却连公孙述都比不上,岂不是因为没有像诸葛孔明这样的臣子吗?”遂将其赦免为平民。萧衍没杀刘季连,但两年后,他死在了仇人的刀下。刘季连担任益州刺史时,杀了兰道恭的父亲,兰道恭出逃到建康,终于找到机会手刃了刘季连,算是报了杀父之仇。

萧衍预感到禅代登基后,一定会有人出来闹事,但所幸都是一些小打小闹,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更没有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由此可以看出,萧衍建梁代齐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