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世奇功:张兴世率领水军攻克巢湖口、白湖口

兴世奇功:张兴世率领水军攻克巢湖口、白湖口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朝廷水军在张兴世的率领下闪击巢湖口、白湖口两座水寨,并一举将它们攻克。该张兴世闪亮登场了,他原名叫张世,出身极为贫寒,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入伍从军,跟随王玄谟立了一些战功,被任命为西平王刘子尚的侍卫,负责保护这位王爷。为他改名后,刘彧正式任命张兴世为水军主将,率部出征。张兴世给出了地点——钱溪。

兴世奇功:张兴世率领水军攻克巢湖口、白湖口

东线进展如此迅速,甚至有些出乎刘彧的预想,这让他可以腾出手集中力量对付其他三个方向的叛军,其中对整个局势影响最大的是南线。

南线朝廷军队的前锋都督是兖州刺史殷孝祖,在危难之际他率军赶到建康,宋明帝刘彧对他心怀感激,于是让他取代沈攸之做了前敌总指挥。不过,此人有个大毛病——狂妄傲慢。每次打仗他都要让部下携带能够显示自己身份的仪仗鼓乐,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殷孝祖。将士们为此私下议论道:“殷统帅与敌人交锋,以仪仗暴露自己,如果敌人集中射手向他齐射,即使不想死,又怎么可能呢?”

不作死就不会死,殷孝祖指挥军队攻打赭 圻(在今安徽繁昌西),驻守那里的浔阳军是孙冲之、薛常保部。浔阳方面,陶亮担心他们守不住,发兵前去增援;朝廷方面,大都督刘休仁也派出从东线取胜回来的江方兴赶来增援。江方兴的援兵还没赶到,殷孝祖就因为过于高调而被射杀,朝廷军队大败。

前锋部队顿时群龙无首,将士们一致希望沈攸之出任前锋都督,但沈攸之考虑到江方兴和自己都是宁朔将军,职务、军衔、资历,两人都差不多,而江方兴刚在东线打了胜仗,所以他很担心自己指挥不动江方兴。为了大局,他选择屈尊,带着众将去见江方兴,表示愿意拥戴江方兴为前锋都督,自己甘为他的副手。江方兴很高兴,满口答应。

解决了内部团结问题,朝廷军队发起反攻,大破浔阳军。同时,朝廷水军在张兴世的率领下闪击巢湖口、白湖口两座水寨,并一举将它们攻克。浔阳军防线全线崩溃,陶亮急令孙冲之撤至鹊尾,把已经被朝廷军队包围的赭 圻交由薛常保守卫。

刘胡只好自己出马。刘胡本名叫刘坳胡,因为他的脸很黑,像胡人一样,所以起了这样一个名字,长大以后,由于这个名字比较拗口,所以就单呼为刘胡。他成名于讨伐蛮族的战争中,在战场上他非常勇猛,为人凶悍无比。蛮人都很害怕他,山蛮小孩子啼哭的时候,只要对孩子说:“刘胡来了。”小孩子立马就吓得不哭了。

刘胡是浔阳一方的前线指挥,负责节制他的是雍州刺史袁。刘胡赶到前线后,首要的任务是解决赭圻守军的吃饭问题。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下令用布袋装米,捆绑在木筏或船板上,然后将木筏和船板弄翻,伪装成翻船,顺流而下为赭圻送米。

这个小聪明很快便被沈攸之识破,江面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翻船,沈攸之觉得很奇怪,于是让人拦截它们,便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一计不成,刘胡又生一计:他亲自率领一万步兵,趁着夜色,劈刀开路,想辟出一条小道送米,眼见就要成功,天亮后却发现和赭圻之间还隔着一条小壕沟而无法进城。沈攸之得到消息,亲率大军对他发起进攻,浔阳军大败,刘胡负伤,勉强跑回大营。

薛常保看到刘胡败退,觉得大势已去,便率军突围,赭圻落入沈攸之之手,朝廷军统帅刘休仁也将大本营迁移至此。

南线战事进入了相持阶段。

刘胡见战事久拖不决,便请求袁带着雍州兵马来增援。袁带着一千多艘楼船,两万多兵马浩浩荡荡地来到鹊尾与刘胡会合。这样一来,浔阳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万多人,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不过,有句俗语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袁本来就是一介书生,而且素来胆小怕事,他虽然是浔阳军的前线统帅,但一点统帅的样子都没有,在军中不穿戎装,也从不谈论战事,每天除了吟诗就是作赋,好像压根儿没有打仗这回事。这惹得刘胡很不高兴,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每次去 袁帐中,袁对他的态度却很傲慢,通常三言两语便将他打发了。因此,浔阳军人数虽多,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刘胡军中缺粮,后方的补给还在路上,于是便向袁请求暂借襄阳的粮食,没想到袁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他的理由是:“我在建康还有两处宅子尚未完工,全靠这些粮食。”刘胡气得顿时无语,这位袁统帅实在是分不清轻重,如果仗打败了,脑子都要搬家了,宅子还有什么用。

这样作为并非完全因为糊涂,他有自己的盘算,因为他听说建康城里粮食匮乏,一斗米能卖数百钱,由此他推断朝廷军队自然也很缺粮,所以不用主动出击,只需耗着,等朝廷军队无粮可吃撤退时,再出击,定会大胜。

袁顗能等,沈攸之等不了了。

该张兴世闪亮登场了,他原名叫张世,出身极为贫寒,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入伍从军,跟随王玄谟立了一些战功,被任命为西平王刘子尚的侍卫,负责保护这位王爷。在这个任上,他犯了一个大错:有一次,他陪同西平王入台城见驾,居然“弃杖游走”,或许因为好奇心作怪,他竟忘记职责而在台城里游览观光去了,台城是宫中最为敏感之地,防卫措施甚为严格,张世作为王爷的带刀侍卫,在这里四处溜达,堪比刺杀皇帝的大罪。他被撤职查办,投入监狱,幸好有人替他说好话,在牢中关了一段时间便被放了出来。经过这个挫折,他的仕途变得非常黯淡。

混了八年后,宋孝武帝刘骏任命他为散骑侍郎、宣威将军、随郡太守,前两个名号都是虚的,而随郡又是一个很小的郡,离他的家乡不远。这一年,他已经四十五岁了。朝廷这样安排大抵算得上是一种安慰,如果没有其他变故,想必张世会如此渡过自己的余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不留一丝痕迹。

但机会还是来了,刘子勋起兵后,张世的老上级王玄谟被任命为讨伐军副帅,他极力推荐张世为水军主将。宋明帝刘彧没有立即同意,主要原因并非他不相信张世能力不行,而是觉得他的名字不好。刘彧非常迷信,尤其对名讳非常重视,他觉得“张世”音同“张氏”,实在有些“娘”,带兵打仗非常不祥。于是,他将张世改为张兴世,虽然只加了一个字,却感觉极有气魄。为他改名后,刘彧正式任命张兴世为水军主将,率部出征。

“大器晚成”用在张兴世身上再贴切不过,作为四十七岁的老将,他没有辜负王玄谟和刘彧的信任,先是率军攻克巢湖口和白湖口两个营寨,造成浔阳军防线一时溃败。更为重要的是,在双方对峙、朝廷军队粮草告急时,张兴世站出来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建议说:“敌人占据上游,兵力强大,地势险要,我们与敌人相持有余,想战而胜之却力量不足。如果派出数千奇兵迂回到敌人背后,占据险要地带,构筑堡垒固守,伺机发动进攻,叛军首尾难顾,进退两难,与后方的联系会被我们切断,运粮就会变得非常艰难,这将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

到哪里构筑堡垒呢?张兴世给出了地点——钱溪(今安徽池州)。他认为那里江岸狭窄,水流湍急,船只经过那里必须靠岸而行,而且距离主力大军并不算远,更重要的是,浔阳军的补给线要经过钱溪的长江水路,控制了钱溪,就相当于点中了叛军的死穴

张兴世的计策不错,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因为想要到达钱溪,必须要冲过浔阳军的水寨,而水寨长达十余里,成功的几率不大,即使勉强冲过去,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大,能够到达钱溪的战舰所剩无几,很难立稳脚跟,无法实现战略目的。

不过,这难不倒张兴世。他率领七千水军乘坐两百多条船逆流而上,紧逼浔阳军水寨,等敌人发觉后便迅速撤退,第二天,他如法炮制。搞了几次后,浔阳水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张兴世到底想干什么。但浔阳水军中也有高人,判断出张兴世的意图,向刘胡做了汇报。刘胡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们兵力占优,尚不敢越过他们直取建康,张兴世是个什么东西,岂敢绕过我们跑到我方身后。”

张兴世依旧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时间一长,浔阳军便习以为常,放松了警惕。张兴世见时机成熟,令兵士们拉起长帆,驾船乘风破浪,穿越浔阳水军营寨,直奔钱溪而去。(www.xing528.com)

刘胡这才发觉上当,急令部将胡灵秀率领舰队尾随追赶敌军。张兴世又出奇招:他在距离钱溪不远的地方突然停下,摆出要与胡灵秀决战的姿态。这一下胡灵秀彻底晕了,他没有接到上级指示,也不知道张兴世的虚实,所以不敢轻易出战。张兴世使出的是缓兵之计,在双方对峙时,他暗地里派手下黄道率领着七十艘战舰赶往钱溪构筑营寨。等营寨初步构建完成后,张兴世令全军调转船头,扭头进入钱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胡灵秀。

刘胡此时彻底明白过来,张兴世的目的原来真是要断自己的后路。于是,他亲率水路大军,朝钱溪扑来,但他对钱溪的水流状况根本不熟悉,这里岸窄水急,有很多漩涡,浔阳水军的不少前锋战舰陷入漩涡之中,后来的战舰无法向前,现场拥挤不堪,舰队顿时乱了阵脚。张兴世等抓住机会,下令全线攻击浔阳军。浔阳军大败。

水路不行,只好从陆路进攻,目标只有一个,便是拔掉张兴世这个钉子。刘胡率一千骑兵、两万步兵进攻钱溪。为了缓解张兴世的压力,沈攸之、吴喜率军对驻守在浓湖的浔阳军主力发起进攻。根本没打过仗的袁顿时慌了神,急召刘胡回师。刘胡没办法,只好掉转马头回来救援袁

刘胡留了一个心眼,仗虽然没打,却派人到处宣扬说:“钱溪已经平定,敌军被全歼。”正在进攻浓湖的朝廷军队信以为真,有些军心不稳,有的将领建议停止进攻,但沈攸之认为这不过是刘胡的小伎俩。他说:“如果钱溪前线真的失败了,张兴世所部有万人之众,肯定会有人跑回来报信的。这一定是敌人在散布假消息,目的是扰乱我军的军心。”于是,沈攸之下令全军继续进攻,钱溪的消息很快传来,并送来了战利品——敌人的耳鼻。沈攸之让人将这些战利品扔给浔阳守军,袁看到大骇。觉得目的达到了,沈攸之便下令撤军回营。

张兴世在钱溪的营寨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现在轮到浔阳军缺粮了,因为他们的补给线被拦腰切断。万般无奈之下,刘胡率军第三度进攻钱溪,但仗越打越没信心,他知道自己不善水战,对在江中作战心里一点谱也没有。行至半路,他对长史王书念说:“我从小熟悉陆战,不熟悉水战。在陆地上作战,经常是几万人一起搏杀;进行水战时,你却只能坐在一条只载三十人的船上,而且每条船各自为战,互不关联,这让我如何指挥啊!我才不冒这个险呢!”于是,他假称患了疟疾,让龙骧将军陈庆带着战舰继续前进,并给陈庆打气说:“张兴世,我太熟悉了,你不用进攻他就会跑掉。”

刘胡不敢打,陈庆更不敢,他将任务转包给了部将王起,令王起率一百艘战舰对敌人发起进攻。王起哪里会是张兴世的对手,很快便大败而归。心里本来就发虚的刘胡见状连夜跑回了浓湖。他向袁表示张兴世的营寨已经修建完成,一时难以攻克,不过,张兴世所部已经被包围,所以不足为虑。袁对他不亲自出战非常恼火,质问刘胡道:“粮道被切断了,你说该怎么办?”刘胡说:“既然张兴世能越过我们逆流而上,我们为何不能越过他们顺流而下呢?”

觉得有道理,于是命部将沈仲玉带一千步兵从陆路赶回南陵,把粮食装载上船后,突破张世兴的防线,顺流而下回到鹊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沈仲玉将三十万斛粮草装上船后,到了离张兴世水寨不远的地方,却不敢前进,派人去联络刘胡,让他派遣大军前来接应。“强行突破”变成了一个大笑话。刘胡的接应部队还没到,张兴世就抢先动手了,沈仲玉被迫放弃粮草辎重,三十万斛粮食成为了张兴世的战利品。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袁心灰意冷。他哀叹道:“敌人已入肝脏,我们岂能活命。”就在他坐立不安时,刘胡主动请命,请求袁将全部骑兵拨给他,他愿意率军走陆路与张兴世决战。

大喜,觉得关键时刻还是刘胡的觉悟高,对他的要求满口答应。但让袁没想到的是,刘胡带着两万多骑兵并没有向钱溪进发,而是掉头向西逃走。袁得知这个噩耗,险些晕倒,破口大骂道:“我被这个混蛋害惨了!”然后命人牵来他的千里马“飞燕”,对手下说,“我亲自去追赶他们!”他居然弃十万大军于不顾自己逃命去了。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无厘头了。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群龙无首的浔阳军乱作一团,建安王刘休仁兵不血刃便收了十万降兵。刘胡带着两万人沿长江北岸一路西上,想逃往沔口(今湖北武汉),但兵士越跑越少,到了石城(今湖北钟祥)时,只剩下数名骑兵。竟陵郡丞陈怀真听闻刘胡要经过这里,带着一些人半路拦截他们。刘胡人困马乏,自感很难逃脱,便乖乖地跟着陈怀真进城。刘胡说自己口渴,陈怀真于是命人给他递上酒水,刘胡痛饮后抽出佩刀自杀身亡。陈怀真砍下他的首级,将它送往建康。

跑到鹊头后,拉着驻守这里的薛伯珍一起西逃,打算逃回浔阳。半路上,他被薛伯珍所杀。薛伯珍杀掉袁后向朝廷军队投诚,但也被杀,两人的人头被人送到建康邀功请赏。

南线的战局是决定性的。

在此之前,浔阳政权本来占尽优势,但自此以后形势发生了大逆转。浔阳城内人心惶惶,很快便发生了内乱,邓琬被吏部尚书张悦所杀。沈攸之率军攻入浔阳城,将刘子勋杀掉了。这位自立为帝的皇子死时年仅十一岁。

建安王刘休仁令吴喜、张兴世率军向荆州进发,命沈怀明向郢州进发,刘亮、张敬儿兵指雍州,孙超之向湘州进发。同时,沈思仁、任农夫向豫章挺进,意图一举扫清叛军的残余势力。

树倒猢狲散,荆州刺史刘子顼被手下逮捕并被献给了朝廷,湘州行事何楚文自杀身亡,豫州刺史殷琰投降,益州刺史萧惠开请降。冀州刺史崔道国、青州刺史沈文秀也归顺了。到这场席卷全国的动乱,竟戏剧般地在一年之内被彻底平定。

起事之初,大半个天下站在刘子勋一边,宋明帝刘彧能控制的地方只有建康周边不足百里的地方,但他依靠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范、刘休若四个弟弟,以及吴喜、张兴世、萧道成、张永、沈攸之等一批将领最终平定叛乱。

胜利来得如此迅速,似乎连刘彧都没有想到。刘彧把功劳归功于苏侯神的保佑,苏侯神是当年引发东晋最大内乱的苏峻,此人很能打,被江南人视为战神,人称苏侯神。非常迷信的刘彧在平叛时发誓要与苏侯神结为兄弟,叛乱被平定后,他给弟弟刘休仁写信说:“这段时间的确是苏兄神力的帮助啊!”

纵观整个战局,南线是关键,南线的关键又在钱溪,张兴世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浔阳军队的命门上,这使得他一战成名。《宋书》的作者沈约赞叹道:“兵固诡道,胜在用奇。当二帝争雄,天人之分未决,南北连兵,相扼而不得进者,半岁矣。盖乃赵壁拔帜之机,官渡潜师之日,至于鹊浦投戈,实兴世用奇之力也。建旆垂组,岂徒然哉!”沈约为他立传时将他排到第十名,令柳元景、沈庆之等名将望尘莫及。

毛泽东对宋明帝刘彧创造的平叛奇迹也很赞赏。他评价道:“刘彧据建康,四方皆反。内线作战,以寡对众,以弱敌强。以蔡兴宗为谋主,以刘休若、刘休祐、刘休仁、吴喜、任农夫、张永、萧道成、王道隆、刘勔、沈攸之、黄回、吕安国、张兴世、刘嗣祖诸人为将帅,终于全胜,可谓奇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