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宣之乱”虽然得以平定,孝武帝刘骏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虽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发生了地方叛乱,情势一度很危急,如何才能剪除州镇对中央朝廷的威胁?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刘骏便寝食难安。
怎么办呢?刘骏想到的是改置州镇,重点是扬州、荆州和江州。扬州作为京畿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荆州和江州是另外两个大州,三州的人口数占全国的一半,东晋偏安江南以来,大部分叛乱都起源于这三州,义宣之乱也如此。因此,刘骏下决心拆分三州,他下诏将扬州的五个郡分割出来,成立东扬州。又从荆州分出五个郡,从湘州、豫州、江州各分出一个郡,由这八个郡组建郢州,还下令撤销设置在荆州的南蛮校尉,将南蛮校尉所部全部调回建康。
刘义宣死后,江夏王刘义恭成为刘骏唯一在世的叔父,这让一直致力于明哲保身的刘义恭更感惶恐,他主动请求撤销自己担任的录尚书事一职,离开建康回到京口,只想着做好南徐州刺史的本职工作,以此向刘骏表忠心。
其实,刘骏对这位甘于平庸、见风使舵的叔父并不是很担心。他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弟弟,除了已经死亡的,此时刘骏还有十二位弟弟。
十弟武昌王刘浑成为第一个倒霉蛋,这位王爷一直就极不靠谱,他被任命为雍州刺史,闲来无事与亲随们制作檄文,自称楚王,改元元光,设置百官,他这样做,并非想造反篡位,而只是觉得好玩,完全是吃饱了撑的。刘骏知道后大怒,将不知天高地厚的刘浑废为庶人,并流放到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刘骏还觉得不够解气,派人逼其自杀。
在这些弟弟中,刘骏最为忌惮是六弟刘诞,这不仅因为他在存世的弟弟中排名老大,更因为刘诞功勋卓著,当年刘骏起兵讨伐刘劭,他率先举兵响应,刘义宣造反后,刘骏想不战而降,又是刘诞站出来坚决予以制止,关键时刻总能看到刘诞正确伟岸的身影。因此,他在朝野中很有声望。
平定刘义宣叛乱后,刘诞的职位得到晋升,由卫将军被加封为司空。他修建了华丽异常的府邸,设计理念和装修材料都选用当时最好的,王府中聚集了不少文武人才,而且他的卫队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这让宋孝武帝刘骏感到相当不爽。
刘骏下诏将刘义恭和刘诞进行对调,让南徐州刺史刘义恭改任扬州刺史,原扬州刺史刘诞为南徐州刺史,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刘义恭重新召回朝廷,而将咄咄逼人的刘诞赶出京师,让其到京口上任。过了两年,又改任刘诞为南兖州刺史,南兖州的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和京口隔江而望,离建康更远了,同时由他的心腹刘延孙接管南徐州,以防御刘诞对京师的军事威胁,这显示出刘骏对这位弟弟的猜忌越来越深。
不久后,北魏军队入侵青州、兖州,被宋军打退。刘诞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知道皇帝哥哥对自己多有猜忌,所以必须要有所准备,他以北魏进犯为由,在广陵城修筑城防,囤积粮食,打造武器,加强战备。
一个传言不胫而走——刘诞要造反了!
宋孝武帝刘骏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他不能再等待了。不过,奇怪的是,刘骏并没有直接动手,引子是建康有个叫陈文绍的百姓上书控告,说刘诞迫害其父司空长史陈饶致死,却谎称他是畏罪自杀,紧接着吴郡百姓刘成、豫章百姓陈谈之也相继上书,声称自己的亲人因获悉刘诞造反而惨遭杀害。
这些人很有可能都是“托儿”,毕竟身为百姓,上书控告一位王爷并不是正常的事情,况且像商量好似的,早不说晚不说,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纷纷上书。
刘骏觉得时机成熟,便暗示“某些人”上书弹劾刘诞。“某些人”很给力,迅速总结了刘诞的七大罪状,建议将刘诞削去爵位,贬为庶民,打入大牢。刘骏假装不同意,“某些人”态度很坚决,刘骏同意削去刘诞爵位,遣送回他的封地。
不过,刘骏这一诏书并没有公开发布,此时他又有了新想法,他任命义兴太守垣阆为兖州刺史,并派给事中戴明宝带着一些羽林军和他一起去兖州,对外宣称是到兖州上任,真正使命是路过广陵时快速偷袭刘诞,将其拿下。
刘诞对此并不知情,戴明宝到达广陵城郊时,秘密派人向刘诞的典签蒋成通报情况,让他里应外合,明天一早打开城门。谁知蒋成毫无保密意识,他将此绝密消息告诉了府舍人许宗之,他不知道许宗之是刘诞的心腹。
刘诞从许宗之那里知道实情后,大为震惊,立即集结兵马,逮捕蒋成,并实施全城戒严。城外的垣阆、戴明宝并不知道城里的情况,第二天拂晓,他们来到城下,城门非但没有打开,刘诞却出现在城头,他当众斩杀了蒋成,然后令心腹部将带兵出城攻打垣阆、戴明宝,垣、戴两人本来是搞偷袭的,根本没有正面交锋的准备,结果大败。垣阆在乱战中被杀,戴明宝狼狈逃回建康。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脸皮,宋孝武帝刘骏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公开宣布讨伐刘诞。他任命老将沈庆之为讨伐军主帅,并令南兖州周边的豫州宗悫、徐州刘道隆、南徐州刘延孙、青州颜师伯等各州部队,均服从沈庆之指挥,对广陵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大军压境,刘诞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广陵周边的村落全部烧毁,将百姓们驱赶到城里,并派人向远近四方报信,号召响应支持他。除此之外,他还公开发布檄文,表示当年“刘劭之乱”,自己积极响应。“义宣之乱”,他再三劝阻刘骏不能投降,才让社稷转危为安,谁知皇上听信谗言,派人来杀自己,自己受不了冤枉,才将他们诛杀。(www.xing528.com)
刘诞说的是事实,算是为自己做无罪辩论,在这篇檄文的最后,他却捅了马蜂窝,他写道:“陛下宫帷之丑,岂可三缄。临纸悲塞,不知所言。”这相当于将刘骏的宫闱丑事,大白于天下,这让刘骏震怒不已,他随即下令将刘诞在建康的朋党故旧及其亲属全部诛杀,被杀的有上千人。
柏杨先生认为刘骏这一过激反应是因为他做过这些有违伦理的丑事,事实到底如何恐怕不能这样简单地推论,但刘诞将各种丑闻的传言写进檄文,就注定了他惨烈的结局。
沈庆之很快便率部到达广陵城下。刘诞登上城楼对这位七十岁老将说:“沈将军年逾花甲,为何而来?”沈庆之不屑地说道:“朝廷因为你既狂妄又愚蠢,不足以有劳年轻人,所以才派我前来。”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陆续带兵赶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朝廷大军,刘诞部众军心动摇,有些手下密谋献城投降,刘诞觉得这样下去是死路一条,他决定弃城北逃。不过,这早在刘骏的意料之中,他早就命令沈庆之将大营移往距城十八里的白土,为的就是断其北逃之路。
刘诞率数百名亲信,出城后向海陵(今江苏泰州)逃去,沈庆之得知后下令进行追击,但没想到,刘诞这些亲信仅仅跑了十余里,就不愿意继续跑了,请求掉头回城。刘诞没办法,问他们如果回去是否会全力抵抗,每个人都拍胸脯表示誓与广陵共存亡。就在犹豫之时,沈庆之派出的部将戴宝之拍马赶到,他跃马挺枪,险些刺中刘诞。刘诞心里大感惊恐,觉得再往东跑也是死路一条,带着亲信们又快马跑回广陵。
刘诞只剩下据城抵抗,别无他路。
刘骏对平定“刘诞之乱”显得颇为着急,他命屯骑校尉谭金等率羽林军赶来增援,同时不断催促沈庆之发动总攻,他还在军中悬赏,能活捉刘诞的封为食邑一千户的竟陵县开国侯,最先登上广陵城墙的封为食邑三百户的建兴县开国男。同时命令沈庆之在广陵西南面的桑里修筑三所烽火台,如果攻破广陵外城,点燃一座;攻破内城,点燃两座;擒获刘诞,点燃三座。
按说大军围城,已成为孤城的广陵似乎指日可下,沈庆之却一筹莫展,连续不断的大雨导致无法组织有效攻势,宋孝武帝刘骏督促进攻的诏书却一封接着一封送来,刘骏甚至让御史中丞上书弹劾沈庆之,以刺激他全力攻城。
终于等到了天晴,但沈庆之那边还是没有动静。这下把宋孝武帝刘骏搞火了,他宣称将御驾亲征,但遭到刘义恭等王公大臣的极力劝阻,这才作罢。
沈庆之知道刘骏对自己感到不满,于是下达了总攻令,他自己身先士卒,作为一个七十岁的老将,总是冲在前面,这很大程度是故意做给刘骏看的。刘骏听说后写信劝诫他说:“爱卿身为元帅,只需坐镇指挥,何必要亲自冒着枪林弹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就划不来了。”
总之,不积极不行,太积极也不行。
在沈庆之表率作用的带动下,朝廷军队一举攻克了外城,接着乘胜攻陷内城,刘诞逃入后花园,结果在桥上被朝廷军将领沈胤之等人追上,刘诞挥刀自卫,却被沈胤之一刀砍中面部,重伤坠水,随即被拖出水面,拉上岸杀掉,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刘骏听闻刘诞被杀,表现得欣喜若狂。他乘车驾出宣阳门,命群臣高呼万岁表示庆贺,只有在御车上陪侍的侍中蔡兴宗没喊。刘骏问他为何不喊,蔡兴宗道:“陛下今日正应涕泣行诛,岂得皆称万岁!”就是说,“陛下今天正应该流下眼泪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怎么可以让臣下们都山呼万岁呢!”刘骏听后觉得蔡兴宗实在太扫兴,带着一脸不悦回了宫。
蔡兴宗所言不虚,刘骏很快便开始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他下诏将刘诞革出宗籍,贬其姓为留氏,同时下令对广陵屠城,将广陵城内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屠杀。沈庆之于心不忍,上疏劝谏,刘骏最后同意对不足五尺的男子予以赦免,五尺约合一米二,被赦免的大多应该是孩子,除此之外的数千名男子全部被杀,下令在石头城用他们的头颅构筑成了“京观”,女人们则赏赐给了参战的军人。
刘诞对结局早有准备,在城破之前,他派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刘景粹出城,想就此隐匿在民间,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被捉住杀掉。
刘宋王朝的内部残杀已经刹不住闸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