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子刘劭和弟弟刘濬的关系初恶劣,因刘濬挑战太子地位

太子刘劭和弟弟刘濬的关系初恶劣,因刘濬挑战太子地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子刘劭和二弟刘濬的关系起初并不好,甚至相当恶劣,这是因为他们的母亲。这是因为刘濬的主动作为,他知道自己成为了太子的“眼中钉”。刘劭六岁就被立为太子,转眼已经到了三十多岁,父皇刘义隆虽然有段时间身体不好,甚至到了病危程度,但缓过劲儿后,身子骨显得越来越硬朗,看上去一时半会儿还轮不到自己接班。

太子刘劭和弟弟刘濬的关系初恶劣,因刘濬挑战太子地位

三次北伐将宋文帝刘义隆搞得灰头土脸,原本心情沮丧的他,遇到了更让自己感到震怒的事情,那便是有人告发太子刘劭和二子始兴王刘 濬联合起来,让女巫运用巫蛊之术,诅咒自己早死。

太子刘劭是皇后袁齐妫所生,正宗嫡子,他的官方出生日子为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初六,实际上应该更早些,因为他出生时,刘义隆尚在服丧期,所以没有立即宣布,而是等服丧期届满才公布这一喜讯。

史书记载,这位太子从小便显出异样,《宋书》里说袁皇后生下这个皇子后,仔细端详便觉得不祥,派人对刘义隆说:“这个孩子相貌异常,肯定会破国亡家,不可让他活下来。”想要将这个婴儿溺死,刘义隆听闻赶忙制止,这才让刘劭活了下来。

这个记载可信度不高,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仅仅因为长相就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杀掉呢?这或许是为了突出袁皇后的先知先觉,也为了映衬刘劭后来的残忍寡恩。

刘义隆起初为他起名为刘卲,但此字分开看,是召、刀二字,刘义隆觉得不吉利,便给他改名为刘劭。

尽管围绕刘劭的出生,出现了一些不祥之兆,但刘劭从小的表现很不错,他好读史书,骑射娴熟。刘义隆很喜欢他,在他六岁时,便将他册封为太子。元嘉十五年(438年),刘劭成亲,正式迁入东宫。刘义隆一心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对他的要求从不拒绝,当时东宫的兵力与皇家禁卫军相当,刘义隆觉得还不够,又增加了东宫的守卫力量,以至于东宫拥有甲兵万人。

太子刘劭和二弟刘濬的关系起初并不好,甚至相当恶劣,这是因为他们的母亲。

刘劭的生母是袁皇后,而刘濬的母亲是潘淑妃。潘淑妃出身贫微,在史书上甚至找不到她的真实名字,只是记载她以美色被选入宫中,起初她和众多宫中女子一样,根本见不到皇帝的面。不过,刘义隆有一个爱好,便是驾着羊车在宫里四处行走来决定临幸哪位女子,这应该是拜师于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这种怪癖被称为“羊车望幸”。

潘淑妃虽然出身一般,但想必读过史书,她向当年西晋后宫中的女子学习,在自己的门前撒上盐水,羊对盐很敏感,为了舔舐盐渍,刘义隆的羊车乖乖地停到了潘淑妃的门前,刘义隆以为这是天意,又见到潘淑妃美若天仙,便开始宠幸她,潘淑妃使出浑身解数,深深迷住了刘义隆,几乎达到了独宠的地步。刘义隆为此感叹道:“羊到了你这里都徘徊不前,何况人呢?”

宋文帝刘义隆很节俭,甚至有些抠门。皇后袁齐妫的娘家也不太富裕,她经常向皇帝求一些钱财接济娘家,刘义隆每次只给三万或五万钱,多了一分都不给。刘义隆对潘淑妃却很大方,只要她提出要求,刘义隆二话不说全部满足。

袁皇后听到这个消息,起初并不相信,觉得自己和刘义隆夫妻感情很好,他不会如此厚此薄彼,为了试探虚实,袁皇后让潘淑妃帮忙向宋文帝求取三十万钱,没想到不到一天,三十万钱便批了下来。

这让皇后袁齐妫崩溃了!

伤心透顶的袁皇后选择了“冷战”,从此称病不见刘义隆。刘义隆每次入宫,她都跑到别的地方躲避,和自己的皇帝老公玩起了“捉迷藏”,不仅拒见刘义隆,除太子刘劭外,其他人一概不见,很快便忧郁成病。

元嘉十七年(440年),袁齐妫病危,宋文帝刘义隆想起两人的昔日情感,拉着她的手泪流满面,表示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一切都可以满足。袁皇后凝视了刘义隆许久,一句话也没有说,拉上被子蒙住脸庞,不久后便去世了。她用生命最后的沉默,示意至死也不能原谅刘义隆。

刘义隆对袁皇后的死很是哀痛,他让“大笔杆子”颜延之撰写哀悼的策文,这篇悼文写得委婉动人,文辞华丽:“兰殿长阴,椒涂弛卫……霜夜流唱,晓月升魄……嗷嗷储嗣,哀哀列辟。洒零玉墀,雨泗丹掖……呜呼哀哉!南背国门,北首山园。仆人案节,服马顾辕。遥酸紫盖,眇泣素轩……邑野沦蔼,戎夏悲讙。来芳可述,往驾弗援。呜呼哀哉!”

太子刘劭把母亲的死完全归罪于潘淑妃,在他看来,这个女人就是害死母后的“狐狸精”,由母及子,刘劭对潘淑妃的儿子刘濬自然也很厌恶。

那为何刘劭和刘濬走到一起,合起伙来诅咒自己的父皇呢?

这是因为刘濬的主动作为,他知道自己成为了太子的“眼中钉”。太子是储君,如果将来刘劭继承大位,自己的结局如何,他心里像明镜一样,于是他放低身段,拼命巴结刘劭,在刘濬的糖衣炮弹和甜言蜜语前,刘劭渐渐打消了对他的敌意,两人的关系急剧升温。

按说刘义隆对这兄弟俩都不错,为何他们要让父皇早死呢?

这涉及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很微妙的关系,那便是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太子虽然贵为储君,角色却很尴尬,也很难做,既不能表现得很无能,也不能表现得过于聪明,既要培育自己的势力,但又不能引起皇帝的猜忌,尺寸拿捏得需要恰恰好。

刘劭六岁就被立为太子,转眼已经到了三十多岁,父皇刘义隆虽然有段时间身体不好,甚至到了病危程度,但缓过劲儿后,身子骨显得越来越硬朗,看上去一时半会儿还轮不到自己接班。更为重要的是,他与父亲在北伐的问题上意见不同,并和父亲身边的红人江湛、徐湛之等搞得很不愉快,甚至有些水火不容。而且他的弟弟们一天天都在长大,父皇刘义隆对其中的几个皇子甚为宠爱,这一切都让刘劭焦虑不已,他担心自己能否最终顺利登上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

就在刘劭陷入忧虑之际,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女巫,此人叫严道育,她学了一门秘门左道,自称可以通灵,能驱使鬼物。刘劭亲姐姐东阳公主有个婢女叫王鹦鹉,她和严道育相识并来往密切,她对东阳公主说:“严道育通灵,有异术。”公主对此很感兴趣,不过当时巫术在宫中被禁止,东阳公主借口严道育有一手养蚕的好技术将她召入公主府。

严道育入府后,小试牛刀便让公主服服帖帖。她对公主说:“神灵有吉祥之物赐予公主!”当天晚上,东阳公主躺在床上时,只见一束荧光从外而入射到一个箱子,打开箱子一看,竟是一双闪着光泽的青色宝珠

这也太神了!

东阳公主无意中将这段神奇之事讲给了刘劭,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刘劭顿时觉得找到了依靠,他和刘濬求严道育将一些不愿意让父皇知道的事情隐瞒过去。严道育对此拍着胸脯满口答应。二人大喜,尊称这位女巫婆为人师。

形势的变化让刘劭的危机感甚重,由于和严道育已经很熟稔,他居然想到了巫蛊之术,刘劭私下与刘濬、严道育、王鹦鹉合谋,用玉石做成他老爸刘义隆的模样,派公主府的家奴陈天兴送给宫中的内应太监庆国,把这个玉像埋到了宋文帝刘义隆的寝宫含章殿前。

刘劭觉得此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纸里哪能包得住火,问题就出在了陈天兴和王鹦鹉身上。陈天兴本来是江夏王刘义恭府上的家奴,生得一副好模样,结果被王鹦鹉看上了,她想方设法将他从江夏王府弄到了东阳公主府,对外宣称是将其收为养子,实际上两个暗自偷情,宛若夫妻一般。

陈天兴由此成为刘劭圈里的人,他圆满地完成了刘劭交给他的任务。感恩图报,刘劭破格将他提拔为东宫卫队队长。不久后,东阳公主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作为公主婢女的王鹦鹉应该下嫁,刘劭害怕王鹦鹉随便嫁个人家走漏风声,于是将她嫁给了刘濬的心腹沈怀远

东宫卫队将领的变化引起了宋文帝刘义隆的注意。他派人责问刘劭道:“听临贺公主说南第(东阳公主府在西掖门外,因此称为南第)有个下人要出嫁,又听闻这个下人养别人的奴才为子,而你却将此人提拔为卫队队长,为何提拔得如此迅速?最近的队长、副队长都是奴才出身吗?那个下人嫁到哪里了?”

这一连串的问句问得刘劭胆战心惊,刘义隆固然英明,但刘劭也太不注重细节了,在刘宋王朝奴才不能为官,何况陈天兴还是个婢女的义子。刘劭只能编瞎话搪塞父皇,他表示陈天兴能在东宫卫队担任职务,是因为东阳公主生前的嘱托,那个要嫁人的下人王鹦鹉尚未找到婆家。

这谎越扯越大,为了不让刘义隆发现真相,刘劭赶忙写信给刘濬,让他不能承认王鹦鹉嫁给了沈怀远。刘濬接到信后,建议索性不如把陈天兴杀掉灭口,而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后,也害怕她和陈天兴过去的奸情暴露,也主张杀掉陈天兴。刘劭于是按照两人的建议,派人秘密杀掉了陈天兴。

陈天兴的死,让一个人坐立不安,那便是太监庆国,正是他和陈天兴将巫蛊之物埋在了宫中。他敏感地意识到刘劭已经开始杀人灭口,陈天兴死后,下一个恐怕就要轮到他了。他不愿意坐以待毙,思来想去决定向宋文帝刘义隆自首,以换取一条生路。

刘义隆听到庆国的供述后,极为震惊,立即派人逮捕王鹦鹉,在她家中搜出了刘劭、刘濬的亲笔信,又挖出了埋在含章殿前的玉石雕像。刘义隆随即下令逮捕严道育,不过这位“半仙”或许早已测得凶吉,提前拍屁股跑了。

刘劭、刘濬到这个时候再也无法抵赖,只能低头认罪。刘义隆对太子刘劭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心里或许还有些准备,但万没想到刘濬也参与其中。他对潘淑妃说:“太子想要富贵,这还说得通,但虎头(刘濬的小名)竟然也这样做,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你们母子二人岂能一日没有我?”话里话外隐含这样的意思,潘淑妃和刘濬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自己罩着,没想到刘濬如此不明事理,不懂感恩。

该如何处置这两个儿子呢?刘义隆虽然气了个半死,最后还是决定放过二人。他如此仁慈,除了父子感情外,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虑,多年以来,他费尽心思构筑了一个以太子刘劭为核心的权力圈子,来对抗和制衡宗室各王和高门大族势力,如今要毁掉这个权力体系,恐怕会生出其他祸端来。

关键的是,把太子刘劭和始兴王刘濬废黜,刘义隆不知道该立哪个皇子为太子,剩下的皇子没有几个成器的,他能看上眼的只有四子刘铄、六子刘诞、七子刘宏三人,但觉得似乎他们也都比不上刘劭和刘濬。他还考虑到两个皇子的母亲,刘义隆对刘劭母亲袁皇后有深深的愧疚,如果杀掉刘劭,他觉得更加对不起袁皇后,而刘濬的母亲潘淑妃更是刘义隆最心爱的女人,爱屋及乌,他也无法下定决心除掉刘濬。

刘义隆希望自己的宽大仁慈,能让两个儿子改邪归正,使一度陷入混乱的朝局迅速恢复平静,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两个儿子不仅不思悔改,反而他的宽容竟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就在刘义隆选择息事宁人,整个局面逐渐恢复风平浪静时,突然又发生巨大的波澜,还是因为那个“半仙”严道育。

这个神婆看上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际上她暗地里一直与刘劭、刘濬保持着联系,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刘义隆任命刘濬为荆州刺史。在上任前,他从外地入朝拜见父皇,这次进京便秘密带着严道育。刘濬把她安排进了刘劭的东宫,刘劭害怕出事,将她藏在了京口平民张旰的家中。

这时,有人向刘义隆告发说京口张旰家有一个尼姑经常出入,而且有时还到征北将军刘濬府中,怀疑是朝廷通缉捉拿的严道育。刘义隆原以为刘劭、刘濬已经与严道育彻底断绝联系,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半信半疑,派人去京口抓捕张旰。虽然严道育又一次成功逃脱,但抓到了她的两个婢女,二人供认严道育与刘濬一起回到了京师

刘义隆的内心再一次被点爆,他本以为宽仁能换得二人浪子回头,但没想到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完全没有感恩图报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刘义隆这次决定痛下决心,准备废黜太子刘劭,杀掉始兴王刘濬。为此他召来侍中王僧绰来商议,并让王僧绰将汉魏以来废黜太子、诸王的典故搜集整理出来,接着又将这个议题抛给了尚书仆射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让他们琢磨将谁立为新太子。

这件事情如果设立密级的话,应属“绝密”,在没有正式实施前,除了核心圈子外,绝对不能对任何人说,但刘义隆自己却成为了第一个泄密者,他将计划告诉了心爱的潘淑妃,没想到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www.xing528.com)

潘淑妃听后大惊,她赶忙把刘濬召来,拉着自己儿子的手痛哭道:“上次你参与巫蛊之事,我还寄希望于你能改过自新,哪想你居然还敢把严道育藏起来。皇上对你失望至极,以至于我磕头求情,也难平皇上的愤怒,现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把毒药拿来,我先死在你的面前,实在不忍心看到你闯下弥天大祸,弄得身败名裂!”潘淑妃的苦言相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刘濬毫不领情,愤愤地说道:“天下之事靠自己决断,您放宽心,不会连累您!”

刘濬立即将这件事告诉刘劭,刘劭觉得除了发动政变,别无他路。于是,他们开始积极筹划,刘劭每天都设宴款待东宫卫士,有时还放下架子,亲自给大家敬酒,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取得成功最为可靠的力量,必须要让他们从心底效忠自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熟稔帝王之术的刘义隆却忽略了这一点,关键时刻他没有立即出手,给出的理由是,严道育的两个婢女尚未押送到京,严道育也没有抓获。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最重要的原因是下一步立谁为太子还没有商量好。

如果废掉刘劭,杀了刘濬,第三子武陵王刘骏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但遗憾的是,刘义隆非常不喜欢这个儿子,从刘骏十四岁起,他就让刘骏出镇外地,同时让他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妃子路惠男跟着刘骏。皇妃不陪在皇帝身边,而是跟着儿子出镇地方,这在古代王朝着实不多见,这说明刘义隆既不喜欢刘骏,也不待见路惠男,所以在他的盘算中,刘骏首先便被排除在外。

刘义隆看上的是第七子刘宏,这个儿子自幼丧母,爱好读书,性情淡泊,刘义隆很喜欢他。看到皇上首先破坏了立长的规矩,心腹大臣江湛和徐湛之都推出了各自的建议人选,江湛推荐的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刘铄,徐湛之则主张立第六子刘诞,这两位之所以如此积极,并非想为皇上排忧解难,而是从私心出发,因为刘铄的王妃是江湛的妹妹,而刘诞的妃子是徐湛之的女儿。

刘义隆一时拿不定主意,更要命的事,他没有当机立断废黜刘劭的太子之位并解除东宫的武装,或许他觉得废和立必须同时进行,但原本这完全是可以分开的事情。就这样,宋文帝刘义隆一步步丧失了自救的机会。

有一个人看出了其中的危险,便是王僧绰,他是东阳公主刘英娥的老公,换句话说是刘义隆的乘龙快婿。刘义隆见江、徐二人争执不下,对王僧绰发牢骚说:“他们各为自己利益算计,根本不能与国家同甘共苦。”王僧绰道:“立储之事,全由圣上做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做这种事,要做就要快,应以大义为重,割舍骨肉亲情。如果做不到,就该对太子像过去那样坦诚相待,不要再猜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能坐等灾难发生,让后世的人们取笑。”刘义隆对此答道:“卿可谓能办大事,但此事重大,不可不三思而行,况且庶人(指彭城王刘义康)刚死,如果再这样做,天下人会说我没有慈爱之道。”王僧绰看到他依然执迷不悟,说道:“臣恐千载之后,人们会说,陛下只会制裁弟弟,不能制裁儿子。”听完此话,刘义隆陷入了沉默。

如王僧绰所言,这种事,要做就应当机立断,对刘劭、刘濬痛下狠手,要不做就回到过去,重拾与刘劭的父子之情。刘义隆觉得回到过去已无可能,再往前走一步也很困难,只能在原地踏步。

正在几人商议之时,刘铄从寿阳入朝,这位皇子或许听到了什么风声,显得傲气十足,这让刘义隆大感失望,将其排除在候选人之外,江湛也就失去了商议的资格。从此,刘义隆与徐湛之开始夜以继日地密谈,为了防止泄密,刘义隆屏退左右,就这样还不放心,夜深人静时常常让徐湛之拿着蜡烛,四处查看是否有人窃听。

刘义隆这样做,简直就是掩耳盗铃,他把一切都告诉了潘淑妃,也相当于告诉了刘劭和刘濬。

刘劭觉得不能再等了,自己的老爸在加快节奏,严道育的两个婢女很快就要押解到京,她们到京之日,应该就是自己罹难之时。由此他伪造了一份宋文帝给自己的诏书,称有人谋反,让太子在凌晨时率军入宫,驻守宫门。

刘劭令手下张超之等人集合平时豢养的亲兵两千多人整装待发。当天夜里,他派人召来了右军长史萧斌、太子左卫率袁淑、中书舍人殷仲秦、左积弩将军王正见。见到这四位后,刘劭痛哭流涕道:“皇上听信谗言,将要废黜我,但我自感并无过错,不能受冤屈。明天一早,我将行大事,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说罢起身向每个人下拜。

这四位吓得够呛,敢情太子叫他们来,是要谋逆篡位,他们一时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萧斌、袁淑站出来齐声说道:“自古无此事,还请太子三思。”刘劭哪里还用得着三思,他早已千思、万思,觉得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事到如此,不干也得干。听到两人所言,他很不满意,脸色大变,横眉立目,萧斌害怕被杀,立即转向:“下官昔日侍奉大王,常思为大王效命,危难之时,愿意竭尽全力,听从大王指挥。”袁淑虽然不同意,但也不敢直接反对,他给刘劭找了个台阶:“你们以为殿下真要这样做?殿下小时候曾经得过疯病,大概是病又发作了。”

刘劭早已铁了心,根本不领情,斜着眼睛问袁淑道:“我的大事能不能成功?”袁淑答道:“居不疑之地,何坚不克!只怕做成之后,不为天地所容,大祸随之而来。真有此谋,现在息事还不晚。”意思是说,你在暗处,皇上在明处,应该能成功,只是事成之后,大祸便会降临,假使真有这个想法,现在收回还来得及。刘劭的脸色更难看,左右急忙把袁淑拉到殿外,劝他说:“这是何等事,怎么能中途停下?”

在刘劭看来,袁淑太理想化了,如今不成功便成仁,根本没有其他路可选,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关太子之位,而是关系到身家性命,成功了,便登基称帝;不成功,便人头落地。

第二日清晨,刘劭带着东宫人马向皇宫进发,他派人去叫袁淑,袁淑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直到四更才睡着。刘劭派人叫他时,他还在梦乡中,心里极不情愿的袁淑慢腾腾来到车前,刘劭让他上车,他却磨磨蹭蹭不肯上,联想起昨夜的表现,刘劭气不打一处来,使了个眼色,手下的侍卫手起刀落,袁淑身首异处。

刘劭率人浩浩荡荡直奔皇宫,按照朝廷规矩,东宫卫队不准进入皇城,刘劭拿出伪造的诏书对守卫说是奉诏入宫,大队人马从万春门入宫,张超之带着数十名骑兵从玉龙门快速进入,随即闯入宋文帝刘义隆所在的合殿,此时合殿的值班卫士还在睡梦之中。

刘义隆和徐湛之又密谈了一夜,他看到张超之带着士兵手持利刃冲了进来,顿感不妙,惊恐之余随手举起身边的茶几抵挡,但无济于事,张超之利刃一挥,刘义隆五个指头齐刷刷被砍掉,张超之上前再补一刀,刘义隆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位创造了“元嘉之治”的皇帝就这样一命呜呼。徐湛之见状向外狂奔,被蜂拥而入的士兵乱刀砍死。

宫中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尚书省值班的江湛听到外面一片嘈杂之声,心里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叹道:“不听王僧绰的话,以至于此。”他躲在小屋里以求避难,但很快被搜出杀掉。

刘劭一直忌恨的潘淑妃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他派兵进入后宫将潘淑妃杀掉,并命人将潘淑妃剖开胸膛,挖出心来,看看是正还是歪。他的手下揣摩上意,回报说是歪的,刘劭心满意足道:“奸佞之人的心,当然是歪的。”

刘劭总算给自己的母亲报了仇,这位潘淑妃实在可怜,如果没有她通风报信,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她不但害死了最为宠爱她的皇帝老公刘义隆,也让自己成为刀下之鬼。

刘濬此时身在西州,就是建康城的西边,他对京城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他自己王府的人赶来通报,说是太子谋反,宫里乱成了一团,但不知是真是假。

刘濬知道自己的大哥动手了,假装很吃惊的样子,问左右应该怎么办。有的说,应该驻守石头城,静观其变;有的说,应该立即行动解救皇上。刘濬当然不会坏了大哥的好事,他带着一千多人前往石头城。南平王刘铄此时驻守在石头城,也有一千多兵马,两人合兵一处。

刘濬到了石头城不久,刘劭派的使者拍马赶到,此人便是杀害他们父皇的张超之。刘濬屏退众人后,张超之将前后一一说来,刘濬得知经过后,立即下令进城投奔刘劭,他的手下大多不同意这样做,觉得这样无异于助纣为虐,刘濬却不为所动,今天这样的局面正是他期盼已久的。他大声说道:“皇太子有令,谁再多说,定斩不饶!”

刘劭见到自己的二弟后,首先告诉他,他的母亲潘淑妃被乱兵所杀,这显然是在说假话,他原本以为刘濬定然悲戚,但刘濬居然来了这样一句:“正合我意。”想必这话让刘劭也惊了,没想到二弟比自己还残酷无情,亲妈被杀了,居然还拍手称快。

刘劭随即宣布即位,他下诏称:“徐湛之、江湛二人谋反,弑杀父王,我率部入宫,但为时已晚,感到五内俱焚,肝肠寸断。所幸元凶已经伏法。现在我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太初。”

自古以来,胜者王败者寇,作为胜利者的刘劭,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好不容易坐上龙椅的刘劭,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父皇刘义隆的后事,他先是将老爸的遗体搬到太极前殿,宣布三天后进行大殓。出人意料的是,刘劭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席大殓仪式,这显然不合礼仪,他的病应该是装的,大概是因不敢面对被自己杀害的父亲。直到举行正式葬礼时,刘劭才露脸,这次他表现得很“卖力”,在太极前殿上哭得死去活来,在王公朝臣面前“秀”了一把。

三月二十日,刘劭下诏将宋文帝刘义隆葬于长宁陵,谥号为中宗景皇帝,应该是下面官员迎合刘劭,给了刘义隆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谥号。后来的孝武帝刘骏继位后,改宋文帝刘义隆的谥号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是时候给宋文帝刘义隆盖棺定论了!

他的一生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就像抛物线一样,到了一个峰值后急剧下坠。作为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第三子,他本来没有希望继承大统,但徐羡之、傅亮等人将他大哥、二哥杀掉,让刘义隆捡了个大便宜,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将老爸刘裕留下的基业带到了一个新高度,使得刘宋王朝成为当时南北朝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但是,北伐的接连失败,使得元嘉盛世半路夭折,刘宋王朝自此走上了下坡路,更令人唏嘘的是他最终的结局。

作为皇帝,他取得了还算不错的业绩;作为父亲,却是彻头彻底的失败,最后死于两个儿子之手。

刘义隆落得如此下场,说到底也怪不得别人,刘劭的阴谋最终能得逞,最大功臣恰恰就是他自己。为了利用太子对抗宗室力量,刘义隆为东宫配备了极为强大的卫队,与禁军不相上下,刘义隆最后正是死于这些人之手。

更为关键的是,刘义隆在发现刘劭图谋不轨后,没有当机立断,犹犹豫豫,久拖不决,丧失了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而且在此期间,刘义隆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居然将废黜太子、诛杀刘濬之事告诉潘淑妃,作为一个政坛老手,犯下如此无厘头的错误,实在不能用“百密难免一疏”来当作托辞,完全是昏了头,就这样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最终将自己送上了末路。

刘劭所制造的弑父惨案,不是一个个案,也不是结束,而是刘宋王朝内部互相残杀的开始。

刘宋王朝从开始便被涂抹上血腥的色彩,刘裕为了成功篡位,诛杀了大量的东晋宗室和异己大臣,特别是在他禅代登基后,没有放过手无寸铁的东晋废帝,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接着,被委以重任的徐羡之、傅亮等顾命大臣,在刘裕尸骨未寒时杀掉了宋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开启了刘宋王朝大臣杀皇帝的先河。刘义隆上台后,杀掉拥立他的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他的太子刘劭却成为了刘宋王朝明目张胆弑杀父皇的第一人,从此以后,刘宋王朝皇族内部杀来杀去,再没有消停过,以至于江南有首很流行的歌谣唱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猜忌和杀戮成为了刘宋王朝的主题词。

隋唐时的虞世南这样评价宋文帝刘义隆:“夫立人之道,曰仁曰义,仁有爱育之功,义有断割之用,宽猛相济,然后为善。文帝沈吟于废立之际,沦溺于嬖宠之间,当断不断,自贻其祸。 孽由自作,岂命也哉。”

“孽由自作,岂命也哉。”算是对一生大起大落刘义隆的总结陈词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