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表:认识安全气囊
二、参考信息
(一)乘员保护系统
汽车的安全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作“主动性安全”,另一类叫作“被动性安全”。因此,从汽车安全性的角度来说,乘员保护系统可以分为主动安全系统与被动安全系统。
凡是能尽量阻止事故发生的安全装置都属于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可防患于未然,主要包括良好性能的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牵引力强劲的发动机。例如,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侧滑调节系统ASR、电子稳定性调节系统ESP、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PB、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电子差速器锁止系统EDS等。另外清晰的视野、舒适的座椅、良好的空调装置以及简洁明了的操作和显示元件能够帮助驾驶员保持良好的状态,也属于主动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
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发生事故时所有用于防止乘员受伤或者降低受伤危害程度的安全装置。尤其在发生碰撞时,被动安全系统除了进行乘员保护之外,还能在发生事故时兼顾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保护。目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部件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限力器、主动式头枕、儿童座椅、蓄电池断开元件等。
(二)安全气囊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SRS)也称作辅助乘员保护系统。它是一种在汽车遭到冲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垫。它通常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十分有效的防撞保护。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撞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如图4-1所示。由于乘员在和安全气囊相碰时容易因震荡受到伤害,所以在安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为25 mm左右的圆孔。这样,当乘员和安全气囊相碰时,借助圆孔的放气可减轻震荡,放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保护乘员。
被动安全系统的组成
图4-1 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安全气囊(系统)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安全气囊的数量来分。按照安全气囊的数量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侧)、双气囊系统(驾驶员侧和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2)按照气囊的大小来分。按照气囊的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来分。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www.xing528.com)
① 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转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其中,美式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是在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的情况下,在汽车相撞时起保护作用。其体积较大,约60 L。欧式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了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体积较小,约40 L。日本的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也属于此类。近年来,由于安全气囊的生产成本有所下降,日本的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的规格有所增加,如本田轿车的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的体积为60 L。
② 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由于副驾驶员侧座椅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了保护副驾驶员在撞车时免受伤害,为其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美式的约为160 L,欧式的约为75 L(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约束的因素)。
③ 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④ 侧面防撞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⑤ 头部安全气囊。头部安全气囊也称为帘式安全气囊,安装于汽车顶部,用于防止从侧面撞击车内乘员的头部。通常情况下,其安装空间极小。
(三)碰撞标准
新车碰撞测试(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最早始于美国,在1978年USNCAP提出5星评价方法用于在正面碰撞中评价汽车保护车内乘员的性能。目前,全球NCAP评价程序包括NHTSA(美国)、Euro NCAP(欧洲)、C-NCAP(中国)和J-NCAP(日本)等。
(1)NHTSA。1972年,美国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出台了《汽车信息公开与使用成本节约法案》,其中第二章明确规定要求厂家公布车辆的安全性能。为了实现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评价,NHTSA在1979年创立了NCAP。NHTSA碰撞测试项目主要包括56 km/h 100%正面碰撞测试,62 km/h侧面可移动壁障27°碰撞试验,SUV的翻滚试验、柱碰试验等项目。与Euro NCAP不同的是,NHTSA的柱碰试验不是试验车辆垂直撞击柱壁障,而是以75°的角度撞击,NHTSA认为,这种试验形式能更好地模拟实际路面上的交通事故。另外还增加了ESP(车辆稳定系统)、FCW(前碰预警系统)、LDW(变道警告系统)等新的考核项目。
安全气囊的类型
(2)Euro NCAP。Euro NCAP创建于1997年,旨在检验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在安全性能方面的表现,为汽车消费者在汽车安全性能方面提供真实、独立的评价。Euro NCAP碰撞测试项目主要包括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试验、柱碰试验、挥鞭测试、行人保护、儿童碰撞保护等项目。
目前Euro NCAP已经取消了100%重叠的正面碰撞项目,因为这种碰撞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发生,只保留了40%重叠的可变性壁障碰撞,速度为64 km/h。Euro NCAP侧面移动障碍的速度为50 km/h,相对美国标准来说,这个速度稍小一些。与此同时,Euro NCAP新增了追尾测试(挥鞭效应)项目,如图4-2所示,模拟车辆的追尾情况,并通过对驾驶员颈椎的保护来判断车辆的安全标准,主动式头枕和座椅的设计在此碰撞中似乎能体现出价值。
图 4-2 追尾(挥鞭效应)测试
(3)C-NCAP。C-NCAP是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加速国内汽车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3月2日正式发布的首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碰撞测试项目主要包括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柱碰测试、挥鞭测试、行人保护、儿童碰撞保护等项目。
C-NCAP正面碰撞测试有正面100%重叠、正面40%重叠刚性障碍壁碰撞试验,执行速度分别要求不小于50 km/h和56 km/h。另外,C-NCAP也关注侧面撞击的安全性,侧面可变性移动障碍壁会以40 km/h的速度撞向车身,该速度与国际主流标准基本吻合。安全带提醒和侧面、头部安全气囊被列为额外的加分项目,因此送测车辆的配置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车辆依据上述碰撞标准进行新车碰撞测试,其测试成绩是车辆被动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参考。新车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5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