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心疾病特征及致病因素简析

身心疾病特征及致病因素简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讲,身心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患者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躯体变化与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持久和强烈。身心疾病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后者没有器质上病变。

身心疾病特征及致病因素简析

身心疾病是一种躯体疾病,但其产生、发展、治疗和预防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治疗也需要除药物治疗以外的心理治疗。一般来讲,身心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患者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躯体变化与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持久和强烈。身心疾病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后者没有器质上病变。

身心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最近的研究中指出:身心疾病在临床疾病中的比例为25%~35%。性别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类型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身心疾病多体现在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胃溃疡)、呼吸系统哮喘)、内分泌系统(过早闭经)、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等的疾病。

1.生理因素

身心疾病的产生也与人的身体因素有关,相同的心理社会刺激,其中只有少数患身心疾病,而且所患的也各不相同:溃疡、冠心病、癌症心理学家Hihkle用“器官选择理论”加以说明,他认为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发育较弱的器官。

2.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是身心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应对的方式是有差异的,而这个差异就是引发疾病的因素。人格类型一般分为三类:A型、B型、C型。三种类型都有各自典型的行为特点。

(1)A型人格。

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被称为心脑血管病易感人格。具体表现:

① 时间上的紧迫感。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

② 不能接受自己停下来,会因休息而产生罪恶感。

③ 走路、做事都很快,“快”成为习惯。

④好胜心强。

2011年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因病去世,去世前在《生命日记》里总结: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拼命三郎,争强好胜是让她患病的主要原因。而时间上的争分夺秒而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争强好胜就是A型人格的核心特点之一。

(2)B型人格。

其特征为:

①从未感到被时间所迫,也不会因时间不够用而感到厌烦。

②懂得停下来欣赏、享受身边的美好。

③允许自己享受休闲时光时,不会产生罪恶感。(www.xing528.com)

④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

⑤不争强好胜。

B型人格是相对最健康的人格。B型人格反映出来的是平和的心态,平和的情绪、对美的欣赏这种美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本身就是幸福的一些良方。

(3)C型人格。

也被称作“癌症人格”,指那种敏感多疑、悲观、害怕竞争,逆来顺受,有气往肚子里咽,爱生闷气的性格。

3.情绪因素

关于情绪和人的身体的关系,早在我国经典古籍《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喜伤心、怒伤肝、哀伤脾、忧伤肺、惧伤肾。简而言之,负性情绪(愤怒、哀伤、忧虑、恐惧)伤害身体,正性情绪(快乐)过度了也会伤害身体。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情绪低落或被负性情绪围绕时,吃了东西后会感觉胃痛。其实,早在1932年,美国20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首先分析了不同情绪状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区分了有利或不利于胃肠道分泌和收缩的各种情绪,认为“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他的研究还证明,情绪不仅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而且与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系统功能也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4.社会因素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家庭环境、角色适应和变化、社会制度、社会地位、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人影响最大、现在研究最多的是给人带来压力的生活事件。

每天发生的生活琐事。每天的生活中发生大大小小各种事,关于工作、学习、家庭、人际关系,正是每天的琐碎的小事构成了压力的来源,让人感到无处遁形。青年大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每天的学习活动和宿舍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就是宿舍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良好有助于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其他压力,宿舍人际关系不佳会带来压力,带来负面情绪,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问题、身体疾病。

压力的传染性。压力具有传染性。由于人有特别的脑细胞镜像神经元,这种特殊的神经元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压力感同身受。尤其是对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或是在自己身边的人的压力。

突发的、对个人造成巨大伤害的,防不胜防的事情。人对于不在掌控之中的事件都有恐惧感、畏惧感。突然发生的事,打破了人们的承受范围,对个人造成巨大伤害,让其对突发事件猝不及防,陷入深深的无助中。比如,亲人的突然离世、家里的巨大变故,都会对青年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约瑟夫·施兰德认为,在压力产生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上所发生的一切反应只不过是正常的、具有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如何通过调节,让自己平静下来,可谓意义重大。[1]

根据霍尔姆斯于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的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如表9-1所示)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已婚人士而言,配偶去世、离婚、分居对其影响最大,排在前三位,分别是100、73、65。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亲密家人的离世,影响大小为63。究其原因,这三个压力事件都是亲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亲密关系的良好程度可以预测幸福感,亲密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配偶去世、离婚、分居、家人离世”则会给当事人带来压力,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压力事件,则有可能诱发身心疾病。

表9-1 1967年正式用于临床的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