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业幸福感:青年大学生的幸福密码

提升学业幸福感:青年大学生的幸福密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多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只有合理的可达到的目标计划,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反之,就是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将出现习得性无助感,直接影响时间效能感的树立。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还错过了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经常体验不到成功感,对时间管理缺乏信心,时间管理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能够掌握学习安排的技巧,在时间安排上有条不紊,体验到成功感,才能进而体验到幸福感。

提升学业幸福感:青年大学生的幸福密码

学商,就是学习商数,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影响学商即学习能力的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管理能力。众多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呈正相关。[4]高中生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其一般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时间管理能力对于青少年成才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

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拖延现象,拖延的根源就是不会时间管理。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因此青年时间管理的能力应该倒推回去补课——培育该能力。

了解一下14岁以下孩子的注意力特点,对于培育青年大学生专注力非常有必要。

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注意力不易集中且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有规律地做事,对时间的感知缺乏概念,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计划性,容易养成拖延的不良习惯。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14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发展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容易被身边事物吸引,偏爱身体活动,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

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内在的时间意识,但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后天习得的技能。小学阶段作为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早期阶段,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小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循序渐进地推进时间管理教育,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小学低段通过开展一系列游戏,让小学生对时间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小学的高段则提升时间监控能力,培养小学生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可控感,确立良好的时间效能感。

而青年大学生,错过了以上阶段的培育,现在可以怎么做呢?

(1)从意识上建立惜时观念,培养时间价值感。

人的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具有单向性,逝去不再拥有。回忆学习、生活的点滴,让自己明白一天的意义,一天能做的事到底有多少。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建立时间的空间感,对时间及时间的价值有更准确的认知。

(2)从制定计划开始,培养时间监控感。

有计划的人生才可能有意义。尝试自己制定计划,一天的学习生活计划,一周的学习生活计划。目标就像方向,没有目标,就像无头苍蝇,设定好目标,才能在日常烦琐的学习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按照“重要程度”和“缓急程度”对事件进行分类排序。

有时制定的目标空泛,没有计划的意义。有的大学生制定的计划目标总是完成不了,体验到深深的挫败感。究其原因,可能是计划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计划超出了自身的能力,完成起来困难重重,自己也对完成度不满意。因此,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几个原则,也就是时间管理中的SMART原则。

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chievable)、切合实际的(Realistic)、合时宜的(Time-based)。

(3)树立时间效能感。

时间效能感是指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预估和信心程度。大学生要让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体验到成功,从每一个小的计划开始,提高计划的完成度,每次都完成计划,逐步树立时间管理的信心,确立“我可以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我可以按计划完成要做的事”的信念,树立时间效能感。这里提到的计划的完成度以及成功的体验,都离不开计划制定的可达到原则。只有合理的可达到的目标计划,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反之,就是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将出现习得性无助感,直接影响时间效能感的树立。(www.xing528.com)

(4)运用时间管理的方法。

帕累托法则(Pareto's principle)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即“二八定律”。

在时间管理上,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在学习上,这个法则同样适用。做事、列计划之前先分析事情的重要程度,再划分事情的优先等级。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分配在最重要的、高效益的20%的事务上,抓住主要矛盾。一些青年大学生在处理学习事务时,完全不考虑任务的轻重缓急,认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最后拖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结果只能草草了事。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给青年大学生的拖延症带来了福音。优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次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那重要等级(程度)如何界定?对于完成目标计划贡献大的事件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5)营造宿舍氛围。

相比教室,宿舍是一个相对放松的场合,更容易被打扰,青年大学更需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排除干扰的学习环境。比如,书桌摆放闹钟,确立时间意识。宿舍尽量不摆放装饰品,书桌上尽量简洁,以免分散注意力。选择合适的台灯,偏蓝的白光更有益于产生创造力,也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思维;相反,昏黄的灯光则是要避免的,因为会让人昏昏欲睡。

(6)时间管理的家庭教育。

青年大学生从小较少接受时间管理教育,父母常代为制定计划。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还错过了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一旦进入初中、高中、大学,没有了父母的时间计划,他们就会束手无策,面对学习生活不知如何规划安排时间,对难做的事产生畏惧心理,拖延症就来了。经常体验不到成功感,对时间管理缺乏信心,时间管理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时间管理效能感越强的孩子,学业表现越好;时间管理效能感越低的孩子,学业表现越差。因此,要让大学生自己尝试制定计划,尝试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

(7)掌握任务安排的技巧。

同样多的学习任务,有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有的却忙得鸡飞狗跳。能够掌握学习安排的技巧,在时间安排上有条不紊,体验到成功感,才能进而体验到幸福感。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一次处理完一个任务。在工作、学习任务并不急迫的时候,我们容易拖拉,一件事分成几段时间去做,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耗费时间,因为每次都需要从头开始,重温以前的思路或想法,然后进入状态。每件事争取一次处理好,每件事只处理一次,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重复。当然,有的任务无法一次完成,那么就需要每次完成一个可以作为小整体的部分。

琐碎的事情安排在一天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完成,一次性处理完毕。如果把这些琐碎的事件穿插在一天中,分散处理,就会影响完成其他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将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安排在一个集中的不被打扰的时间,上午的时间比较合适,因为头脑清醒,精神状态较好,一般不安排在中午,尤其是午饭过后,人昏昏欲睡,不适合完成重要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