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奉献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的重要指向

奉献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的重要指向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奉献社会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和指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和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应当在求利的过程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奉献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的重要指向

奉献社会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和指向。

(一)奉献社会的含义

奉献是什么?奉献与职业的关系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奉献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对于每个从业人员来说,只有对奉献有所认识、理解,才能将其化为职业动力并付诸日常的工作中。

奉献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品质。奉献,是指不期望有所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生命的情怀和品质。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能够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人民和社会。在职业道德的视域中,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也是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高层次职业道德修养。它要求从业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在从业过程中以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为重,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所付出的劳动能够对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产生积极的意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当今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人才、造就人才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每一个从业人员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实现职业理想的宽阔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志向、抱负、才干的人只有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奉献社会,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进一步弘扬和落实奉献精神,必须明确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奉献与求利的相融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与求利之间的关系是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奉献是指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促进社会利益增多;求利是指个人向社会提出补偿性或回报性要求,也就是向社会索取。求利有整体求利与个体求利之分。奉献与求利,看似是一对相互排斥、彼此矛盾的概念,其实二者具有相融性,那就是无私奉献精神要同人们的正当利益追求相结合。一方面,劳动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应该给劳动者以相应的补偿和报酬;另一方面,奉献是求利的前提,人们所求之利来自人们对社会的奉献。此外,求整体之利,特别是求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群众之利益,同奉献也具有极大的相融性,因为竭力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求利本身就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市场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质是以实现利益为转移的竞争,它所伴生同行的利益观,必将在人们处理利益关系时发挥向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和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应当在求利的过程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而个人求利首先应当以奉献为前提条件,把个人的利益融合在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勇于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将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和永生。

2.奉献社会需要充足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

奉献社会需要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这一要求对于每个从业人员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掌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人民建功立业的真实本领,并付出了辛勤有效的劳动之后,才具有奉献社会的资格。只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能切实有效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现代社会是科技、信息时代,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第一要素,应当尽快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同时必须创新学习方法,形成学习制度,将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指导实践,切实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应抓好以下3方面的学习。

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规律的认识。特别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奉献精神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新经验,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技术,拥有一技之长,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本职工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是向先进人物学习,通过仔细对比,领悟先进人物到底先进在哪里,我们的不足又在哪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社会的能力。

3.正确处理好奉献社会与吃苦耐劳的关系

实践充分证明,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人,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充足的干劲;相反,凡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人,必然精神不振、斗志衰退。因此,广大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首先,思想要刻苦,就是要加强学习,动脑子想问题,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耐住寂寞,勇于探索;要在熟练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想点子,找方法;在完成各项任务上想点子,找方法;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上想点子,找方法。

其次,要安心本职工作,勇于在条件差、问题多的地方和单位锻炼自己,勇于迎难而上,不打退堂鼓。要勇于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盯着问题做难点、重点的工作,要有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抓好工作不罢休的精神,把奉献之责尽到底,把工作任务做到家。

再次,作风要扎实,就是要放低身段,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自己各项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落实,扎扎实实奉献社会。

4.奉献社会不仅要有明确的信念,更要有崇高的行动

奉献社会应当在思想上高起点、高要求,从行动上、细微处入手。奉献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要通过具体扎实的行动来体现。奉献就要实干,把语言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奉献社会并不抽象,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埋头苦干、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很大程度上必须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服务他人和社会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是奉献;勇敢地奋战在艰苦的第一线,主动关心社会问题、他人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奉献;工商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贡献力量,使企业经营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同时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回报,这也是奉献。可以说,凡是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能够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社会利益的事情,就应当尽力去做;凡是不利于社会和人民,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损害的事情,就应当避免和反对。(www.xing528.com)

总之,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当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切实地把奉献社会的精神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以积极的姿态,用高水平的奉献来回报社会。

【生涯案例】

2012年2月25日,一名青年男子黄某来到某市格力空调专卖店,声称要买12台空调,以谈生意为名约当班的业务员小陈来到某饭店。黄某说:“我想请您协助收集一些资料,很简单的。”随即拿出一张纸来。小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黄某非常认真地说:“我们都是年轻人,爽快些,要多少钱,你开个价!”一听“开价”二字,小陈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黄某见小陈在犹豫,随即抛出了诱饵:“这样好了,我们给你付工资,第一个月给你工资1 500元,以后每月支付1 000元,按时给你打进工资卡。”当天晚上,小陈彻夜难眠。他十分清楚黄某收集的资料几乎全是企业的技术秘密。为了做好保密工作格力空调公司已与全体业务员签订了《保密承诺协议》,一旦泄密,他将按协议赔偿公司30万元的损失费,同时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经过考虑,小陈向总公司领导做了汇报。总公司领导看了这张纸上列出的11条信息后,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收集资料事件,而是一起有预谋、有策划的窃取企业重大技术秘密的事件,格力空调公司迅速向当地警方报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黄某的行为已属于侵犯企业技术机密,他将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相关知识】

1.构成商业贿赂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商业贿赂的主体是经营者,对象常为经营者的交易相对人或对商品成交具有决定作用和重大影响的人。包括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既可以表现为经营者为了销售商品而向有关人员行贿,也可以表现为经营者或个人为了销售或购买商品而接受贿赂。现实中,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十分突出。一是领导干部商业受贿突出,商业贿赂犯罪虽然属于市场经济犯罪领域,不属于贿赂渎职犯罪类型,但在市场经济主体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实施商业贿赂犯罪的情况很多,在国家机构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除进行公务贿赂犯罪外也会实施商业贿赂犯罪;二是有的干部因接近50岁,临近退休,感到劳碌了一辈子,现在两袖空空,充满失落感,产生了补偿心理,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机捞一把,这也为商业贿赂犯罪提供了空间。

(2)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其目的是获得交易机会或更多利益,并排除诚实的同行竞争者。如果贿赂的目的不是销售或购买商品,如为了解决户口、私放罪犯而行贿受贿等就不是商业贿赂。同时,犯罪行为具有关联性、相关性。行贿人为达到目的,在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中,疏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形成商业受贿犯罪单个存在、群体相连、各自为政、心照不宣的局面。而在商业贿赂犯罪中受贿者往往属于掌权人物,极易产生一不做二不休的消极心理,同时涉及贪污、挪用、私分等犯罪行为。

(3)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廉政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酬,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间接性。商业贿赂犯罪不仅犯罪手段繁多而且犯罪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内部勾结,又有内外勾结的情况。有的利用办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之际,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给予或收受重金厚礼。

2.商业贿赂形成的原因分析

(1)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形成了供远远低于求的现实,很多经商的人缺乏雄厚的资本和政府的支持,如果失去一个项目往往会让一个企业垮掉,而得到一个项目就让它能够风光无限长期繁荣,这种生死之间的抉择,最能迫使追逐利润的企业想方设法抢夺发展的空间。

(2)从事经营活动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利大风险小,精于算计的商人自然就要向商业贿赂这条“黑色潜规则”靠拢,以求以小博大。就工程承包来说,利润就极大,行贿几十万揽下了几千万元的工程,这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利润。

(3)过去若干年我们一直把打击政府官员、党政领导干部腐败作为重点,而对于行贿方的商业企业这一方则打击得不够,力度也不大,虽然相比来说,打击官员腐败要比打击商业行贿要难,阻力更多、更大,但往往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中双方是一对孪生体。

(4)高收益与低风险诱使一些黑心商家敢于“出手”,但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是一些本不愿参与这种黑色交易的商家担心正当的交易会被别的商家通过商业贿赂剥夺,从而也被迫纷纷“拉关系、搞交情”,以致将整个行业都拉进了夜幕笼罩的“较劲”中。

3.商业贿赂造成的危害

(1)商业贿赂滋生腐败,官商勾结侵蚀吏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资源发放、医药购销、产权交易等领域成了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工程上马,干部落马”,近年来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区的交通厅厅长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因贪污受贿而被判刑。

(2)公共支出中的很多项目使得政府官员取得“廉价投票权”,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选择公共项目的合作伙伴时,选择哪一家企业对其自身利益并不会造成实际损害和收益,这样他就会选择那些通过违法途径给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企业,也就是能够提供更多、更好形式商业贿赂的合作伙伴。这种利益的驱动使得政府投资额增加,而政府投资额的增加又为腐败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3)商业贿赂使得大量的商品交易通过账外暗中转为地下,单位因收受商业贿赂而得到的收入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或者是单位工作人员手里,而未体现在单位的会计账簿中,通过这种方式逃避国家对单位和个人征收所得税。单位进行商业贿赂的支出通常是通过做假账的方式或以其他名义从单位支出,很少会由单位的小金库或单位工作人员个人支出,所以单位进行商业贿赂的支出不能够冲抵接受商业贿赂而得到的收入。国家税收减少的直接后果是公共产品供给情况恶化。

(4)商业贿赂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态,在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既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市场交易秩序,也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并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

(5)助推假冒伪劣盛行。当交易的天平向行贿者一方倾斜时,不法商家生产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而行贿的成本也必然算入商品价格中,受害的都是消费者。

(6)商业贿赂虽然见不得光,却能大行其道且呈蔓延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屈从于“潜规则”。“以前说起行贿,那是人人喊打。现在再谈贿赂,大家的态度似乎动摇了。”现在很多商人并不以行贿为耻,而是以能找到“关系”、办成事、赚到钱为荣。商业贿赂的流行在一些地方甚至演化为“笑廉不笑贪”,这是泛化的商业贿赂给社会造成的重大创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