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助力职业发展

大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助力职业发展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了解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现今工作单位的性质多种多样,这里以公司为例,介绍大学毕业生应了解的具体情况:①了解公司的创业、成长过程,初步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④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的领导结构、公司实行何种管理模式等。⑤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考勤制度、工作纪律、操作规程,甚至差旅费的报销制度等。⑥了解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

大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助力职业发展

不管过去有过多么辉煌的成绩,除了留下一份自信外,要让自己“从零开始”,争取新的业绩。了解新的工作环境和掌握有关信息,能使我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处于有利位置,进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我们就不是被动地等待指派和安排,而是主动地去适应工作中的各种要求。认识新的环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现今工作单位的性质多种多样,这里以公司为例,介绍大学毕业生应了解的具体情况:

①了解公司的创业、成长过程,初步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

②了解公司的性质,包括公司的资产规模、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公司的经营方式等。

③了解公司的现状,如果是生产性公司,还应了解公司的产品结构

④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的领导结构、公司实行何种管理模式等。

⑤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考勤制度、工作纪律操作规程,甚至差旅费的报销制度等。

⑥了解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

(二)了解和体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文化现象在企业中的体现,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于新员工而言,熟悉本企业文化是了解本企业的关键环节。只有了解和体会企业文化,才能迅速理解企业的精神和宗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公司或企业的总体目标,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才能使自己迅速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以及和公司员工的人际交往之中。

(三)了解工作单位一些不成文的规则

每个单位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初进单位的大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潜规则”,并对公司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有助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对日后的工作也将大有益处。

(四)明确自己的职责

大学生初进单位后在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尽快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要熟悉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清楚自己岗位的任务和本岗位的责任。

②明确本岗位处理事务的工作权限。

③明确本岗位处理事务的执行程序,并按程序办事。

④掌握本岗位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操作工具、操作程序等。

⑤明确自己的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员,并对其负责。

⑥了解本岗位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工作中有目标地朝着搞好整体协作的方向去努力,避免南辕北辙。

⑦了解企业的发展计划,从而为自己的工作更符合新的变化作好准备。

(五)尽快融入团队

当你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时,如果你能尽快地完成从大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顺利地度过这个转换的适应期,就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

大学期间接触的是简简单单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社会是个大课堂,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如果你的不适应是来自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也不必过于烦恼,重要的是你要把握住自己,既不要恃才傲物、自视清高,也不必缩手缩脚、羞于见人。在处理同事间的关系上,要尽量做到以诚待人、热情得体、不卑不亢。每个同事都要同等对待,不要冒失地卷入人事纠纷中去。切忌搞小圈子,或与部分人拉帮结派,应尽力与所有同事发展团结互助的良好关系。

(六)理智面对冷遇

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仅凭一张大学毕业文凭是远远不够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可能会遭受冷遇。要想从冷遇的困境中挣脱出来,就要学会清醒分析,正确对待。当遭到冷遇时,首先要从主观上找原因。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自以为满腹经纶,好高骛远,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领导难以安排合适的工作。

②对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这山望着那山高。

③工作责任心不强,马虎了事,不能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④以为看破红尘,少年老成,对时事妄加评论,造成不良影响。

⑤看重个人得失,不思奉献,存在“有利可图就干,无利可图就算”的心态。

⑥没有摆正个人与集体、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上岗不久即忙于为自己营造安乐窝。

大学毕业生只要认真地剖析自己的言行,就一定能找出受到冷遇的症结所在。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如果遭受冷遇,首先都应从自身找原因,既不能怨天尤人、诅咒命运,更不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使矛盾化解,使冷遇消除。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消除或避免冷遇。

1.谦虚好学

应该说大学生确实比一般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但这并不是知识的全部,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在毕业时有70%已经过时,只有30%还有用,加上你懂得的,不等于别人不懂;别人懂得的,不一定你都懂;更何况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都是些理论知识,对新的工作单位来说你只不过是个新手。所以,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绝不能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

2.踏实肯干(www.xing528.com)

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除了虚心学习以外,还要有实干精神。用人单位录用你,是为了解决工作、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不是拿你当“花瓶”摆设。只要能苦干、实干,脚踏实地地干出一番成绩来,领导、同事一定会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你的冷遇态度自然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3.豁达大度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经验不足等,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冷遇在所难免,虽然有时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沉着冷静,豁达大度,多从自身找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只能使问题复杂化。

(七)正确看待挫折

到了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怀着憧憬和美好设想,想在工作中有一番作为,但现实往往与理想有较大差距。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遭受挫折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视挫折,便容易产生失落、消极情绪。有的人遭受挫折后,自责心理严重,垂头丧气,郁郁寡欢;有的人受挫后,不从主观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为自己开脱辩解;有的人则将怨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却不正确分析原因,总结教训,结果又重蹈覆辙;还有的人遭受挫折后万念俱灰、不能自拔。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

1.采取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谋求心理平衡

比如将内心愤懑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力争上进的积极情绪,“化悲痛为力量”,使心理得到升华;或“重振雄风”,加倍努力工作,去实现目标;或改换工作方法另行尝试;或进行补偿,以期达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此外,解脱挫折感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宣泄法、认识法、理性情绪法、心理咨询等。

2.正确认识工作的成败

一帆风顺固然可喜,但遇到挫折也不要灰心,也许这一次挫折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

只要看准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会成功。到那时,再回头来看走过的路,挫折、失败也许是人生财富

3.勇于面对问题

遭受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把自己定位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的一分子。有关专家建议在遭受挫折后,反问自己四个问题:

①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足够了解吗?

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反思根源。

③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④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

坚持以上四问,并努力去解决它,就能真正“笑到最后”。

(八)虚心接受批评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批评,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对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接受批评,总结教训并及时加以改正;有的人受到批评则丧失信心,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人一听到批评便怒火中烧,使领导和同事对其“敬而远之”,无疑后两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单位的领导一般轻易不会对你提出批评意见的,如果批评了你,大多是因为你的错误比较明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你说得对,我就照你说的办”,应该是对待批评的基本态度。而笑纳批评则是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一个更高的要求。对待批评,如何能够微笑面对,虚心接受,这不仅是态度认真与否,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正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静静聆听

尽可能地让批评者把意见表达完,如果听完了还不清楚错误所在,最好再问一句:“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以便帮助你找到受批评的原因,分析其批评是否有道理。

2.坦然接受

如果是自己错了,勇敢地说一声:“是我错了,谢谢你的批评,我接受你的意见,今后注意改正。”这是最好的办法。

3.推迟作答

如果批评者自恃有理,态度蛮横,不妨说一声:“你让我再想一想,明天再谈好吗?”这样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免引起冲突。

4.婉言解释

如果批评者对事实原委了解不够,批评没有道理或纯属误会,你可以作解释,以便让对方了解事实真相。如“你误会了,事情是这样的……”语言委婉一些,语气平和一些,对双方都有好处,尤其是对自己。

总之,对善意的批评,不能反击。如果反击肯定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伤害感情;也不能找借口推脱责任,或默不作声。这两种态度似乎是“消极抵抗”,而且也不利于批评者指出你的错误所在。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都要认真诚恳,心平气和。语言上你接受了批评,接下来还要有实际行动。如果批评者没有道理,你也不应该“耿耿于怀”,更不应“借机报复”。须知当面给你提意见多半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进步,即使是一场误会,谈开了也就没事了,挟嫌报复只会损害自己的人格。

(九)积极消除隔阂

每个人在日常与人交往中都可能同他人产生隔阂。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隔阂产生的原因不同,消除隔阂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概括地说,产生隔阂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交往双方不愿或很少暴露真实的自我,从而引起双方对彼此交往的诚意产生怀疑而造成隔阂;二是交往双方因在某件事上产生误会而造成隔阂;三是因一方损害了对方的利益,或伤害了对方的人格、感情,从而产生隔阂。

当你与他人有隔阂的时候,应冷静分析,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如果是因为双方互相缺乏了解产生的隔阂,就应该坦诚相处,以心换心。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信好人占大多数。你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自我,不会对你造成任何损害。只要我们抛弃“遇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旧观念,与人真诚相处,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就一定能消除第一种原因引起的隔阂。

如果是双方误会造成的隔阂,你就应该宽容大度地进行善意的解释,以消除误会。由于每个人的性格脾气、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一些误会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是你误会了别人,就要耐心听取别人的解释,以消除误会,当真相大白之后,双方的误会与隔阂自会烟消云散。

如果是由于自己的不慎伤害了对方,要向对方诚恳道歉,请求原谅。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人格尊严和自身利益,不容他人损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伤害或损害了对方的人格和利益,将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出现矛盾冲突。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正确地处理,两人轻则产生隔阂,重则产生积怨。出现这种情况,不管责任是否完全在你,也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你都应该真心实意、诚恳地向受害人道歉,以求谅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定会化干戈为玉帛,消除隔阂。

(十)努力钻研业务

对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工作中出现某些差错和失误是情有可原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差错,或减少到最低限度。要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和失误:首先,要在现任职业岗位上钻研业务,履行职责,很好地完成任务。学历、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它才可能转化为能力,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不断地结合才会尽快地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其次,要加强薄弱环节。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缺点和不足往往是造成工作失误的主要根源。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再次,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品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具有忠于职守、敬业乐业、献身事业的精神,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劳动态度,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品德不仅是做好工作、为自己开拓未来道路的需要,而且是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取得群众认可和领导赏识的基本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