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社会,从大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大学毕业生应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正确面对社会,处理好工作与人际关系上的诸多矛盾,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尽快适应环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角色转换的概念
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角色是人们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因而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我们是通过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认识他的社会地位的。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首先是一系列的权利,即这种角色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其次是一系列义务,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在进行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某种行为。各种角色无不具有特殊的权利与义务。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各种角色形成了一整套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承担特定角色的人学会特定的待人处事方法,否则人们就会认为他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一角色。由于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如医生要救死扶伤,教师要为人师表,干部要办事公正、不谋私利等。这样,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时,就预先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的这一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仅仅通过对一些抽象角色的想象,就能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人群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个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是根据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占据着不同的社会位置,履行着不同的社会义务,遵循着不同的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例如,一名大学生,在学校对于教师而言是学生,在家里对父母来讲是子女,在社会上对商店来讲是顾客等。一个人总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与他人产生交往与互动,并由此参与社会生活。但是,由于学生主体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因此他在社会中扮演的主要角色便是学生。
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会发生多次角色转换。角色转换就是在社会关系中个体地位的动态描述。人的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不断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转换。社会角色由角色权利、角色义务、角色规范三要素组成,角色转换也就是这三要素的转换。
(二)角色转换的意义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应该对择业素质、自我评价、职业能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对自身合理定位,找出不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角色认知,做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
1.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职业素质要求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确立择业目标
有些大学生考入大学后,便忽略了职业目标的设计与规划,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择业时,才奔波于多个企业之间求职,寻求理想的就业单位,即注重择业的结果,却忽视了平时的就业准备,即择业的基础。通过角色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强化“学业是择业的基础和前提”的意识,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努力提高竞争的“实力”。因此,角色转换可以指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今,学校校园中出现的“考驾照热”“计算机热”“辅修课热”“英语考级热”等,都是大学生为适应角色转变、实现人生理想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职业生活
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依靠自身的职业劳动维持生存,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大学毕业生人生征途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个人生转折过程中,谁能够主动、尽快地从学生角色进入职业角色,实现角色转变,谁就能够在事业发展之初掌握首先发展权。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实习、就业实习、工作实习三者并重,毕业生要合理规划,争取在这个学期就尽快进入职业适应期,提前完成角色转变。
3.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www.xing528.com)
21世纪经济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和高级人才谁就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本应是用人单位争夺的焦点,但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却面临着人才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大学生初次进入从业大军,必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只有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熟悉业务,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稳操胜券,脱颖而出。
4.可以为将来的成才和创业夯实基础
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实质上是从继承知识和储备知识向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转变。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或创新性。能否主动、较快、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通过创新性劳动最大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出了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岗位需要,投身于职业实践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将会为自己将来成才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角色转换的两个阶段
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大致可分为毕业前夕和试用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伴随着不同的角色冲突。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训,提高角色的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
1.毕业前夕的角色转换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每年11月20日开始,用人单位就可以进入高校开始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活动,一直到第二年7月毕业生离校,前后共有半年多的时间,毕业生可以用来做好择业前准备、应聘、笔试、面试、工作实习等工作。因此,从开始择业到毕业离校这段时间,是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转换角色的最佳时期,是转换角色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内,除了按照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完成课程的学习、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还要提前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工作。
(1)通过成功择业了解职业角色的内涵。毕业生积极做好择业基础准备、系统地接受就业指导、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合理地确定自我职业定位、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了解,进而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来确定自己的角色。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综合情况,不断调整职业期望值,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这是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第一步,这为大学生的职业角色确定了一个基调,对角色的转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通过实习预先进入职业角色。在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的教学、实践安排和毕业实习、就业实习、工作实习三者并重的原则,已成功择业的毕业生要主动地将毕业实习、就业实习融入工作实习中,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有效地促进角色转变的进程。
2.试用期内的角色转换
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会马上进入试用期,之后转为劳动合同期,有人形象地将试用期称为“磨合期”。初到工作岗位,生活和学习环境与大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高校里学习和生活的条件比较优越,空闲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节奏也比较缓和,压力较小;而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具体的岗位规范和要求,每一个从业者要强制性接受,并按照其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具体的工作目标。节奏快、压力大,有些工作岗位环境还相当艰苦。从大学学习环境到职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加剧角色冲突,为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试用期内的角色学习,使角色转换顺利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