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进行积极的探索。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学习要点】
1.了解兴趣对职业的影响。
2.掌握霍兰德兴趣理论,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确认自己的霍兰德兴趣类型代码。
3.掌握霍兰德RCCP通用人职匹配测试工具。
【案例导入】(www.xing528.com)
职业兴趣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某公司频繁接到顾客对一线员工的投诉,总经理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介入调查。人力资源部经过初步调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咨询部共300多名一线员工中,得到上级主管好评的,大部分的顾客评分都较低;相反,顾客评分较高的一线员工,大部分的上级主管对其评分较低。为什么上司喜爱的员工却遭到了客户的抱怨呢?对直接服务顾客的一线员工,公司进行了关于顾客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即针对每个员工,公司每个月联系25位顾客,请他们就所接受服务的质量打分,调查持续12个月,每个员工得到300位顾客的评分。通过认真分析这些数据,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上级主管考评与顾客评分之间实际上并无明显联系。
这个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呢?人力资源部采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工具和性格测试工具对每个员工进行了测试,再一对一地面谈,以掌握每个人的“霍兰德密码”和性格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得到顾客较高评分的121名员工中社会型的员工占96%,企业型的员工占89%;得到上级主管较高评分的130名员工中,常规型的员工占98%。这个结果说明:社会型和企业型的员工容易受到顾客的好评,而常规型的员工则容易受到上级主管的好评。按照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不难理解:社会型的人有自己的主见和特长,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的工作;企业型的人善交际,口才好,能影响他人;而常规型的人尊重权威,习惯接受他人指挥和领导,工作踏实,忠诚可靠,上级主管当然喜欢。
同时,人力资源部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这300多名员工分别是由两个经理招聘录用的。李经理挑选的员工中,研究型的占99%、常规型的占82%、社会型的占56%;张经理挑选的员工中,社会型的占93%、常规型的占68%、研究型的占16%。而李经理本人是研究型的,张经理本人是社会型的。很明显,负责招聘的主管人员倾向于聘用与自己同类型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