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一书多记汉代西京(长安)轶事,卷一第廿九条“常满灯 被中香炉”内载长安巧匠丁缓曾造卧褥香炉,又名被中香炉,内“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被中香炉就是一种球形的袖珍熏香器具,球分两半,上半为盖﹑下半为身。下半身内部又另设有一持平稳定机制,可使外球翻动“转运四周”,而内部盛熏香料的“炉体常平”,不会打翻,更可“置之被褥”香熏,不会火星引燃或香灰沾污。汉代的被中香炉,就是唐代香囊﹑宋代香球的前身。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北宋汴梁贵族妇女乘坐犊车时,“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唐代香囊有两种,一种用五色线在绸缎上绣制各种寓意幸福美满的纹饰,再密缝成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荷包,内放多种不同浓烈芳香的草药香料细末,挂在身上。秦观的“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就是这种香囊,可以称为“荷包香囊”。荔枝亦称作香囊,大概与小荷包的外形有关,台湾夏季名产荔枝不用旧名“妃子笑”而叫“玉荷包”,核小肉甜,应是与香囊叫法有关。唐代诗人徐寅有《荔枝》诗,上半首就呼荔枝作香囊:“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玉荷包荔枝
另一种是称为“被中香炉”的熏球香囊,目前中国出土一共只有八件,但据齐东方的《唐代金银器研究》,另有五件藏于国外,一件在日本正仓院,一件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Freer)美术馆,两件属美国私人收藏家卡尔·凯波,一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963年陕西西安沙坡村窖藏出土四件,其中有“花鸟纹银鎏金香囊”,直径4.8厘米;1965年西安三兆村唐墓出土一件,1970年何家村窖藏出土一件“飞鸟花果葡萄金银香囊”,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两件。古人是利用香料在圆形的香囊(炉)内燃烧散发出来的香气,《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内,写警幻仙子“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中所无,尔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陈洪绶的人物画代表作《斜倚薰笼图》里,一个少妇披拥被褥慵懒斜倚在一个细竹篾条编织的罩笼,罩笼盖在一熏香炉上,反映出香薰在古代生活中的普及性。法门寺曾出土“鎏金鸿雁薰笼”,可作比较。
法门寺出土鎏金鸿雁薰笼(www.xing528.com)
西安沙坡村出土“花鸟纹银鎏金香囊”
陈洪绶《斜倚薰笼图》
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飞鸟花果葡萄金银香囊”,金银捶揲而成,外层刻花镂空,下半身内层有纯金打造的半球形香盂,直径4.5厘米,属小形香囊,有环链及挂钩,适合携带,如置之被褥或袖中,就像易安居士写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也像白居易追忆长安丽人的暖手香囊,“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元稹亦有描述:“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长形窗棂谓之“隔子”,朗月清风的夜晚,风自长形窗户轻吹而来,香囊轻轻摆动,送出霭霭氤氲香气。
王建《秋夜曲》其一提到的香囊,明显就是金属熏球香囊: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高楼云鬟弄婵娟,古瑟暗断秋风弦。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翦双泪泉。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城乌作营啼野月,秦川少妇生离别。
何家村出土飞鸟花果葡萄金银香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