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贸易瓷风姿绰约,清末民初东南亚的“娘惹瓷”(Nonya wares)更被重估为一种别具风韵,并饶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彩瓷。娘惹瓷纹饰偏重中国南方民俗风味——祈福纳吉﹑花香鸟语﹑满堂喜庆﹑福寿双全。早期未为收藏家青睐,就因与宋明陶瓷传统的淡雅高逸背道而驰,更兼清末浅绛﹑墨彩承前启后,带动景德镇的粉彩现代山水花鸟抒情写意描绘主脉;娘惹瓷大多浓妆艳抹,格格不入,并不相宜。
娘惹与峇峇在马来民族的源流,以及移民与本土结合后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语言,庞大复杂得可成为前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的学术专题研究。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本就是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的表征(signifier),娘惹瓷亦不例外,它们显示出东南亚一个华人与本土民族结合而成的族群的兴起与衰落,尤其在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一带的代表瓷器,常为嫁妆﹑寿辰﹑节日喜庆而整套购置,所以一度被称为“海峡华瓷”(straits Chinese porcelain)或“土生华瓷”(peranakan porcelain)。“海峡”,当是指英国统治马来亚时的马六甲海峡。
每次《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活动过后,萧依钊总会兴致勃勃地带着评审们去马六甲参观运河,吃海南鸡饭,也会品尝糅合了马来本地与闽粤一带风味的峇峇菜,参观峇峇屋,屋内展览着花团锦簇的娘惹瓷﹑螺钿酸枝家具﹑英国瓷地砖﹑意大利七彩玻璃窗花﹑透雕通花屏风或窗楹﹑云石圆餐桌及花梨木坐椅﹑曲折有致的走廊,还有静谧光亮的天井,一丝阳光透入,让人仰首沐浴在闽粤大户人家及晚清中国风(Chinoiserie)的回忆里。记得1989年和“越界”舞团云门第一代舞者罗曼菲﹑郑淑姬﹑叶台竹和吴素君等人在马六甲漫游,真是生命中的“时光旅社”,那时连贺婉蜜还是云英未嫁时。
娘惹瓷属粉彩瓷(famille rose),这种釉上彩瓷,其制作过程有两个阶段:先烧好白釉素胎,在上面用珐琅(enamel)彩绘纹饰,再另烧一次而成。娘惹瓷常被学者强调为景德镇瓷,因其胎质蕴含高岭土与瓷石,所以烧出的瓷器“薄如纸,声如磬”。然而景德镇至今仍未出土任何娘惹瓷破片,令专家纳闷。其实道理在于粉彩制作的两个阶段,先在景德镇烧好素胎,再引申清代“官搭民烧”的措施(但这次是“民搭民烧”),把景德镇素胎整批运至闽粤一带窑场,加工珐琅绘描再烧,器成后就地出口南洋,景德镇自然找不到半片娘惹瓷破片。
专家又谓,就连沉船海捞,亦无娘惹瓷。答案亦甚简单,当年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海上霸主向中国明清定制的贸易瓷,首推青花,其次为描金斗彩﹑伊万里,或抵埠后再镀金边,加绘小花卉﹑族徽或姓氏英文字母简写等然后烧制的白瓷。此类外贸瓷,亦以德化﹑景德镇制作的居多,断无定制此类后期有如广彩传统全器满釉(fully enameled)的娘惹瓷。
海捞面世的唐宋明清沉船,亦多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雅加达(即早期荷属巴达维亚)为转口站,终点多在里斯本﹑伦敦或阿姆斯特丹。每年利用贸易风行驶的风帆船只,风险特大,长期旅途中的风火两灾及海底礁岩,猝不及防,因而南中国海运载瓷器沉船特多。后期汽轮行驶,科技发达,较为安全。就算风帆大船,往南洋马六甲一带也只是属短程,载货量少,不像输往欧洲一带的瓷器船货,动辄以十数万以上计算,自然难以发现海捞娘惹瓷。
南洋早期娘惹峇峇屋客厅一角,墙上挂有青花贸易瓷
娘惹瓷满釉花鸟粉彩蓝地盖罐
娘惹胭脂红地粉彩茶杯碟(www.xing528.com)
娘惹瓷粉彩蓝地餐具
虽有特出的文化历史内涵,但娘惹瓷要成为一种独立瓷种并不容易。它的特征,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色,与广彩瓷描绘纹饰风格,极为相像,就连娘惹瓷的主力瓷器盖罐嵌盅(kamcheng),也与中国南方蒸炖进补的汤水饮食有关。同样,盖碗(himcheng,katmau)亦与广东﹑福建一带喜欢把汤水或热腾腾饭菜一起放在碗内加盖保温的习俗有关。如此一来,除了石湾﹑德化等名窑,广东﹑福建两省潮汕﹑泉漳一带的小型加工窑场发掘出娘惹瓷或破片,并非不可能。然因风格重叠,不懂娘惹瓷为何物的人,亦有可能把它认作广彩瓷或一般外贸瓷,胡乱买卖。
娘惹瓷器中亦有青花瓷,较粗身次等,多用作厨房用器,遂又称“厨房青”。其实娘惹青花亦有能登大雅之堂的西式杯盘,尤以白菜纹饰的青花盘碗碟配套最是出色。
早年对娘惹瓷的整理研究,大多为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专家的英文著作,图文并茂,分别为新加坡大学Ho Wing Meng教授的《海峡华瓷》(Straits Chinese Porcelain: A Collector’s Guide,1983,2004)及Kee Mingyuet的《土生华瓷》(Peraknakan Chinese Porcelain: Vibrant Festive Ware of the Straits Chinese,2009)。本文图片,大都取自以上二书。另外 Suan Poh Lim在1982年曾与新加坡大学中国艺术史资深教授魏礼泽(William Willets)利用展览之便出版有《娘惹瓷及厨房青》(Nonya ware and Kitchen Ch’ing: Ceremonial and Domestic Pottery of the 19 and 20th Centuries Commonly Found in Malaysia),惜书内黑白图片太多,未臻至善。东南亚陶瓷考古学者芭芭拉·哈里逊(Barbara V.Harrisson)的《后期东南亚陶瓷》(Later Ceramics in South-East Asia: Sixteenth to Twentieth Centuries,1996),也值得一读。
中文论著有景德镇陶瓷学院出身的熊寰,在《中国陶瓷工业》(2006年4月13卷第2期)发表的《娘惹瓷》一篇,可供研读。
娘惹瓷粉彩盖罐
娘惹白菜青花餐具
娘惹瓷青花盖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