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有着悠久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以花山岩画为代表的骆越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创作始于春秋时期,延至后汉,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花山岩画体现了壮族先民从渔猎经济到农耕经济的生活风貌,展示了稻作文化、舟文化以及骆越民族宗教信仰的起源与发展,是壮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及传承基础,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的标杆之一。
浓郁的边关风情、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绝佳的人文景观,共同孕育了宁明光辉灿烂的花山文化。宁明县各族人民历来崇学尚文,尤其是清代以来,文风大盛、诗才辈出,有学者统计,盛唐至近代的1000多年里,广西从事诗文创作的壮族作家100多人中就有40多人是宁明人,包括黎申产、黄焕中等诗人。清末至民初,宁明作家所创作的诗词有案可查的多达几十卷,所载诗词近万首。可惜这些作品大多早已散佚,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存余作品中,黎申产、黄焕中、农实达三人的诗作被《中华文学通史》和《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列为专题并加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宁明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1951年设立县文化馆,常年举办文学、音乐、摄影、书法、美术等辅导。1987年成立县文联,设有诗词、山歌、书法等协会。在文艺演出方面,宁明县文工团自编自演的歌舞剧《蛇郎》于1984年在广西电视台播放,并于同年应邀到云南省巡回演出。1986年,该团创作的壮族舞蹈《击榔舞》参加南宁地区民间舞蹈调演,获“丰收奖”。1990年9月,该团有16名演员随广西花山民族民间艺术团赴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演出,有6名演员随演出小分队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www.xing528.com)
宁明山歌,是壮族群歌谣的组成部分。宁明壮语将山歌统称为“诗”,在中越边境的乡村壮族、瑶族民歌中,山歌的表达形式多在歌圩和婚嫁时唱,平时也在山野、田间地头、劳动间歇时唱,内容有时政、历史、生活、仪式、爱情等,其中以爱情山歌为最多。1987年7月,县文化馆编印的《宁明歌谣》收入8个门类的山歌70多篇。从1998年起,宁明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五定为宁明县山歌节。
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宁明县文联主办的《花山文艺》和县文化馆主办的《花山》刊登了一批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报告文学等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文化事业成绩显著,文艺创作硕果累累,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这一殊荣一直保持至今。2013年,宁明县继1985年创办的《荷城诗社》后,又成立了宁明县诗词楹联学会,每年出版2期会刊《花山诗苑》。为继续传承中华诗词国粹,挖掘宁明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花山文化,重塑文化宁明作出了贡献。2020年1月,宁明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