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控制,后消灭”是指消防力量到场后,先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对发展的火势实施有效控制,防止蔓延扩大,为迅速消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在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兵力向火源展开全面进攻,逐一或全面彻底消灭火灾。“先控制,后消灭”的作战原则,经灭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一)先控制
先控制是指在采取有效灭火措施的前提下,燃烧面积不再扩大,燃烧程度开始下降,火情趋向稳定,无突变的可能。应注意的是,不能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先控制,对于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火场后,可以一举扑灭的火灾,就应在控制的同时一举扑灭。
1.控制的分类
(1)根据控制的对象分。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之分。
1)直接控制是指利用水枪的射流、水幕等直接拦截火势,用砂土构筑堤坝阻止易燃液体流淌火,不使其向周围蔓延。
2)间接控制是指在火势蔓延的可能通道上,消灭飞火,移去或拆除可燃物;对燃烧的和邻近的液体或气体贮罐进行冷却,防止罐体变形破坏或爆炸,防止油品沸溢,阻止可燃液体流散,制止气体外喷扩散,防止飞火,防止复燃,排除或者防止爆炸物发生爆炸;对建筑物、物质堆垛等实施必要的拆除或实施监护,防止飞火造成第二火场;对流淌在火场的可燃液体实施泡沫覆盖,防止复燃;对于大面积火场,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上开辟防火道等。
(2)根据控制的范围分。根据控制的范围有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之分。
1)当火场燃烧面积不大,到场的灭火力量足以实施包围、控制火势的态势,被称为全面控制。
2)当到场的灭火力量和火势相比明显不足时,指挥员把兵力主要用于控制火场主要方面火势的态势,被称为局部控制。
2.控制方法
在选择正确控制部位的基础上,还要配以正确的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常用的火势控制方法有如下六种。
(1)直接向燃烧区射水控制火势。建筑物火灾已发展到外部或在建筑物内及向楼层上部蔓延,或露天火灾向下风方向蔓延等火势,可直接向燃烧区射水进行控制。
(2)用水幕或遮挡方法控制火势。在着火物与邻近受火威胁的物体之间,用水幕隔离热的传递,或用难燃、不燃物对受热威胁物体进行遮盖保护,控制火势蔓延。
(3)开辟隔离带控制火势。对可能造成火烧连营的大面积火灾,要在下风向适当地段拆除可燃建筑物,疏散或清除一切可燃物,开辟防火隔离带。
(4)破拆建筑结构控制火势。对建筑物内部火灾,如闷顶、空心墙、地板下面火灾等,因无法射水至内部,需要进行建筑物局部结构的破拆,以便向内部射水控制火势。
(5)冷却控制火势。对着火的气体、液体贮罐及其邻近罐,应保持射水冷却罐壁,防止其受热变形、爆炸,或控制燃烧强度。
(6)关阀断料控制火势。油气储运生产中,可燃气体或液体从容器或管道破裂口喷出着火,应积极关闭其进料阀,切断或减少燃烧的物料源,能迅速做到控制火势。
3.控制部位
火势蔓延的方向存在主次之分,其主要方向一般是下风方向。选择火势控制部位,应在主要方向上确定,并设置堵截控制的阵地。此外,火灾对象不同,控制部位也相应有所不同。
(1)建筑火灾。根据建筑物结构、层数、防火分区、楼梯间、出入口、天窗等,确定控制火势蔓延的部位。
1)单层建筑内部的一端起火,火势将通过走廊等途径向另一端蔓延。控制部位可设置在建筑物中部的走廊、房间、门窗等处。具体位置应视火势蔓延速度,考虑适当距离的提前量。一般建筑物在3~5级风力条件下,火灾蔓延速度为1.5~3m/min,而提前量一般考虑1~3min火灾蔓延的距离。若进入建筑内部困难,则需有3min火灾蔓延距离的提前量。
2)多层建筑中层起火,火势主要向上层蔓延,其次向两侧蔓延,再次向下层蔓延。控制部位首先设置在火势向上蔓延的通道口,如楼梯间、窗口、电梯竖井等处;其次设置在着火层的外门、窗口,控制内部火势沿走廊、房间的横向蔓延;再次设置在着火层的下一层,控制火势可能向下蔓延。
(2)露天可燃物堆垛火灾。根据堆垛的分布和当时的风向,选择控制部位。一般火灾控制重点是下风方向,有时需在下风方向建立几道控制防线,尤其应加强对飞火的控制。
(3)油库火灾。根据着火罐位置和邻近罐的情况,选择控制部位。一般既要冷却控制着火罐、堵截控制溢出到地面的流淌火,又要冷却控制受火势威胁的邻近罐,防止其受热着火或爆炸。
(4)石化装置火灾。火灾的扑救时间由物料泄漏量或流出量的多少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就是关阀断料,在实施关阀断料时,要选择离燃烧点最近的阀门予以关闭,并估计出关阀处到起火点间所存物料的数量,必要时辅以导流措施。
(5)气体贮罐火灾。控制的关键部位是冷却已着火和受火势威胁的贮罐。对相邻贮罐应重点冷却受到火焰辐射的一面。如地势开阔可将未燃气瓶的阀门关闭,把气瓶搬到安全地带,但也要注意冷却,降低温度,以防止形成第二火场。
(二)后消灭
后消灭是指在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兵力向火源展开全面进攻,逐一或者全面彻底消灭火灾。后消灭,不能理解为消极地等待控制之后,再组织进攻消灭火灾,因为消灭火灾是灭火战斗的最终目的,彻底扑灭火灾总是在控制之后最终完成的。然而消灭火灾行动的开始往往是伴随着控制同步进行,只是完成消灭在后。
任何火场都存在着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有利战机。只有掌握这一战机,才能掌握扑救的主动权。大量的灭火战斗实践表明,灭火作战的有利时机有:
1.火灾的初期阶段(www.xing528.com)
火灾的初期阶段燃烧面积小、烟气流动慢、火焰热辐射弱、火势发展慢。
2.石油化工装置设备爆炸之前或第一次爆炸后至再次爆炸前
爆炸后物料供应会出现短暂的空隙,其补充需要一定时间,故此时有利于排险和灭火。
3.建筑物倒塌之前
在冷却保护建筑物承重结构,防止其变形坍塌的同时,是迅速实施灭火的有利时机。
沸溢喷溅前,燃烧区一般局限于着火的罐内及其附近,灭火力量易于近战。喷溅发生后,火势强度往往会出现暂短时间的减弱,此时也是一举扑灭火灾的有利时机。
(三)先控制,后消灭的关系
1.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紧密相联是扑灭火灾减少损失的有效手段,相辅相成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消防灭火不是在火势控制、险情被排除之后,再进行实施消灭。
2.辩证、统一
消防灭火控制之中有消灭,消灭之前必须实施控制。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先控制,就具有了消灭的因素,只有实现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迅速消灭的目的。
3.符合火灾发展的规律
火灾发生后,火势由小到大,迅速蔓延,只有正确地运用“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斗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迅速消灭火灾。
4.符合灭火战斗的实际
到达火场,必须根据火势和到场兵力情况,从全局出发,与火势针锋相对。首先,部署力量对火势进行控制,巩固阵地,阻止火势蔓延扩大;而后,向火点展开进攻,彻底消灭火灾。
5.控制具有延续性
先控制—后消灭—继续控制,直至最后达到彻底消灭火灾的目的。先控制,后消灭包含着控制与消灭,被动与主动辩证关系。在火场上,灭火出动力量大于灭火所需力量时,灭火战斗行动是主动的,此时应在控制火势过程中积极主动及时消灭火灾;灭火力量处于劣势时,灭火战斗行动是被动的,此时必须设法扭转被动局面,应积极主动从控制火势入手,控制火势蔓延或者控制减缓火势蔓延速度,或者选择作战重心,在某一主要方面设置阵地,争取主动。此时应积极调集增援力量,改变被动局面去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
(四)“先控制,后消灭”作战原则的运用要求
1.充分调查研究,把握好有利战机
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是贯彻“先控制,后消灭”作战原则的关键,是实现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必要条件。任何火场都存在着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有利战机。只有把握战机,迅速抓住战机,才能夺取灭火作战行动的主动权。
2.控制火势发展蔓延,创造灭火有利条件
控制的目标是把火势限制在原有的燃烧范围或状态,不使其继续发展、蔓延和扩大。控制火势应分情况而定,当火弱我强时,控制和灭火无先后之分;当火强我弱时,应控制火场的主要方面;当火场主要方面仍不能控制时,应控制火场主要方面的局部,在局部控制中取得全面控制。
3.包围火点,扑灭火灾
在火势发展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火场已集聚了充足灭火力量的条件下,抓住有利时机,根据火场具体情况,对火点实施包围,灵活运用灭火技术与战术,迅速展开,全面彻底地扑灭火灾。
4.制订方案,逐步实施
火情紧迫、险情频出,但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见火就打,盲目实施灭火。在全面实施灭火之前,要制订较为可行的灭火方案,细致地估算所需的灭火器材数量、灭火剂用量、一次灭火进攻可持续的时间,及时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根据到场的人力物力和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先控制住火势,集中组织力量逐片逐段地实施消灭火灾。
例如,某油罐区火灾,公安消防部队到场时放置有8个400m3汽油、柴油罐的建筑物,已因爆炸掀顶,建筑物外墙之内大火猛烈燃烧,其中着火的油罐不时发生爆炸,翻滚的火焰和溢出的油火通过墙垛、窗口向外蔓延;距着火罐西侧21m处的另一油罐区,从西向东有5个l000m3的立式汽油、煤油罐受火势的直接威胁。从火情上看,着火油罐的爆炸是很明显的险情,但是,受火势直接威胁的西侧21m处的第一个油罐却潜伏着更大的险情。一旦这个油罐受热爆炸起火,将会导致相邻的油罐逐个爆炸起火,整个罐区可能迅速被毁。因此,控制着火罐的大火,全力保护西侧21m处的第一个油罐,是当时重中之重的事情。
案例说明,对急重火情的分析判断要站在火场全局的高度,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充分考虑到险情的连带性、继发性及其波及面,才能避免因火场指挥员分析判断上失误而酿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火场指挥员在分析判断火情、险情时,一定要摈弃主观臆断,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应对措施,确实有效地抓住火场的关键之处,使火情迅速得到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