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为顺利完成该项实习任务,必须进行填图前的踏勘、路线布置和工作设计。带队教员应该对各独立实践区(填图区)的地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路线踏勘设计、基本要求讲解。由于每一独立实践区(填图区)涉及的地质问题和实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并考虑到时间和进度,每班选择1~2个区域进行综合训练为宜。填图组织仍以各班原教学小组为基本单位,教员发挥指导和督导作用,鼓励直接到现场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选择一个工作区进行数字填图,具体教学要求如下。
(1)测区踏勘、路线设计和工作计划制定,时间1天。
(2)野外路线时间安排6天左右,合理设计踏勘路线;该阶段由组长负责,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地质路线的布置、地质观测点的确定、地质界线的勾绘由全组成员讨论以尽可能达到共识。野外补课阶段安排1~2天,对确属难点、疑点问题可在教员指导下在现场共同商讨解决。
(3)教员在此阶段要掌握教学进程、严控教学质量。初始阶段指导学生对测区实施踏勘,对学生路线设计和工作计划要进行审批修正。正式填图前期可以让学生独立工作,以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填图后期和补课阶段针对普遍性的地质问题或难点到野外答疑辅导。
(4)在整个填图阶段,教员每天都应在室内逐一检查各组填图工作,并抽查手图或野外记录簿;对利用便携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填图系统进行工作的小组,则要检查其地质信息、地质数据处理和存储情况。对学生填图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答疑,不符合填图基本要求和规范以及存在教学质量问题要求及时返工。
(5)根据需要,应在教学小组或全班进行教学讨论或总结以便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独立实践的成绩是整个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图结束后除带班教员对每个学生在该阶段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外,第二次全队性质量检查验收也在此时进行,其方法是将各班学生的野外记录簿、手图等进行展示和评分。
二、工作方法
1.准备工作
每个小组准备1∶5万地形图,每人带上地质三大件;确定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填图单位。
2.观察路线布置
(1)穿越路线,基本垂直于地层或区域构造线的走向布置,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测区。
(2)追索路线,沿地质体、地质界线及区域构造线走向布置,用于追索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层位,以及接触界线或断层等。(www.xing528.com)
(3)全面综合路线,它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而开展填图工作。
观察路线布置应视预期解决的地质问题为依据,三种方法都是针对观察路线同地质构造走向线的关系而言。实际上,野外地质观察路线的具体布置还须考虑测区自然地理状况及穿越条件、露头分布情况、基站设置、野外工作组织等因素。一般而言,经实地踏勘和遥感图像解译之后,每条路线的观察内容是可以预先设计的,故每条路线的布置都应该有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对初学者来说,培养解决地质问题的应变能力是对地质填图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沿原设计路线工作过程中视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应对原方案进行修改或补充。例如在穿越路线上发现了矿化标志、化石点、断层、不整合界面等重要地质现象,就应改变原定路线方向而对其进行追索研究。
3.观察点的布置和标测
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位置。观察点的标测,野外填图过程中在手图(地形底图)上标定观察点的位置,不能超过规范精度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即不论何种比例尺,一般要求在野外手图上的误差不超过1mm。
4.路线地质观察程序
路线地质观察的一般程序是:标定观察点的位置;研究与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系统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观察与描述;绘制信手剖面图和素描图等。地质人员在路线上必须连续进行地质观察,当某一观察点工作完毕后,无论沿穿越或追索路线皆应连续观察和记录到下一观察点,以了解和掌握如层序、岩性、产状要素、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等地质内容从此点到彼点的变化情况。若只孤立地对观察点进行研究描述而放弃路线地质观察,中间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综合性资料则很难对区域地质特征得出完整的认识。
5.路线观察的编录要求
野外观察内容和收集资料的编录形式包括野外记录、地质素描和地质摄影等。
6.地质界线的确定及标绘
地质界线的确定。准确地标定地质界线是保证图面结构合理的前提。地质界线的标绘应在现场据其出露情况直接填绘在地形图上。采用方法是以观察点为基点,测量地质体产状后,根据“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沿地层走向向两侧延伸1/2线距。
7.标本和样品的采集
标本、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一项不可少的工作。在填图过程中,需要采集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定向标本等,需要采集的类型繁多。其总体要求是:采样目的要明确,采样应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不可随手拈来来源不明的岩块;一般要采取新鲜岩石;认真进行标本样品的编录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