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口店煤炭沟晚古生代地层教学路线

周口店煤炭沟晚古生代地层教学路线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4-1 太平山南坡—煤炭沟路线剖面位置二、路线地质背景知识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时期属于陆表海环境,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植物发育,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期。

周口店煤炭沟晚古生代地层教学路线

一、路线简介

该路线属于晚古生代地层观察路线,也是学生实测剖面教学路线,连接黄院东山梁早古生代地层马家沟组。位于周口店实习站东北部附近,该路线步行约30min即可到达。路线全长约2.0km(图3-4-1)。地层出露条件和连续性较好,沉积现象较丰富,交通便利。地层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1m)、上古生界上石炭统本溪组(C2b)、下二叠统太原组(P1t)、山西组(P1s)、中二叠统杨家屯组(P2y)。

图3-4-1 太平山南坡—煤炭沟路线剖面位置

二、路线地质背景知识

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时期属于陆表海环境,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植物发育,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期。中奥陶世后,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周口店地区也称为怀远运动),华北整体隆起,使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缺失(沉积间断达138Ma)。华北地区经历了长期风化剥蚀、夷平和准平原化过程,为晚古生代风化壳型“G层”铝土矿、含煤岩系的沉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华北地区沉积地层包括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上二叠统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是主要含煤岩系。华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古地理背景,发育碎屑滨岸-三角洲沉积体系、潟湖-潮坪沉积体系、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等(陈世悦,2000;李增学等,1996;邵龙义等,2013)。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观察描述上古生界本溪组至杨家屯组地层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古生物化石情况、地层接触关系,并初步进行沉积环境分析

(2)详细划分地层单位,并按实测剖面的精度要求分层。

(3)系统采集地层岩石标本和生物碎屑灰岩、含煤层系中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4)常规方法制作地层信手剖面图(1∶2000)。

(5)若有时间,在煤炭沟沿线及采石坑给学生初步讲解马家沟组发育的岩溶现象(岩溶角砾岩、崩塌角砾岩、溶蚀的孔缝洞等)与碳酸盐岩储层关系。

(6)按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数字化地形图上定点、勾绘地质界线和实测剖面(1∶2000)。

四、教学进程及安排

(1)该条路线被设计为用常规方法和现代高新技术进行路线地质填图。因此,应按要求在各组地层分界处标定地质点。可首先安排在162.9高地附近(北侧)展开纸质地形图和开启便携式电脑呈显数字化地形图,对照地形地物标志,并在教员提示下标定出马家沟组与本溪组的分界点,其余观察点由学生定出。

(2)按路线地质要求勾绘地质界线。仍先由教员指导勾绘马家沟组与本溪组之间的地质界线,余者由学生完成,注意地形效应及“V”字形法则的正确运用。所勾绘的地质界线于地质点两测沿地层走向延长0.5cm即可。

(3)若选择该路线为地层实测剖面区段,则具体要求及安排同黄院路线。黄院东山梁剖面与此剖面相比各有所长,前者植被少,露头好,但距基地较远,工作时间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后者距基地较近,步行往返且工作时间机动,但植被发育和长期踩踏,使某些岩性段有所覆盖,给分层和测量岩层产状等带来一定难度,但沿走向观察仍能达到要求,亦可使学生对“穿越法”“追索法”有所了解。

五、地层剖面介绍

本剖面与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小砾岩山地层剖面分别位于太平山向斜的南北两翼,均为实习区观察研究上古生界地层发育状况的有利区段。由于岩相变化和构造影响使三者存在一定差异。现以本剖面为例自下而上逐层简介,余者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比(图3-4-2、图3-4-3)。

图3-4-2 太平山南坡石炭系—二叠系实测地层剖面图(据谭应佳等,1987;赵温霞等,2003)

图3-4-3 升平山南坡二叠系实测剖面图(据谭应佳等,1987;赵温霞等,2003)

①砾状白云质灰岩;②硬绿泥石角岩及红柱石角岩;③杂色粉砂岩、砂质板岩;④透镜体状泥质灰岩;⑤含铁矿黑色板岩(压力影板岩);⑥变质杂砂岩夹红柱石角岩;⑦杂色板岩夹碳质板岩、煤层(煤线);⑧变质中—粗粒杂砂岩;⑨黑色板岩夹煤层(煤线);⑩变质砂岩、粉砂岩夹少许黑色板岩;⑪黑色板岩夹煤线;⑫灰色砂质板岩;⑬变质杂砂岩;⑭砂质板岩;⑮灰色厚层状变质复成分角砾岩、变质含砾杂砂岩;⑯黑色板岩;⑰变质中—粗粒砂岩夹黑色板岩;⑱碳质板岩;⑲浅红灰色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同色粉砂质板岩;⑳灰色砂质板岩;褐红色—灰黄色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同色板岩;灰色—褐灰色砂质板岩与细砂岩互层

(视频讲解二维码:No.3-4-1)

马家沟组(O1m):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夹纹带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纹带灰岩互层。顶部发育风化壳。

本溪组(C2b):

(1)灰绿色厚层状硬绿泥石角岩,厚2~3m。

(2)灰色红柱石角岩,厚4.5m。

(3)杂色(灰色—深灰色、黄色—灰黄色、褐色、粉红色等)粉砂质板岩,厚18m。(www.xing528.com)

(4)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厚0.8~1m。含海百合、刺毛虫类化石或其碎屑。

(5)灰色、浅灰色板岩,厚15m。含植物碎片等化石。该层中黄铁矿假晶具良好的压力影构造而被称为“压力影板岩”。

(6)灰色、灰黑色红柱石角岩,厚15m。

该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本路线其标志不大明显,可在煤炭沟口补充观察(图3-4-4)。

图3-4-4 本溪组地层中的典型地质现象照片

太原组(P1t):

(7)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变石英砂岩。上部泥质胶结物渐多,粒度变细而为红柱石石英砂岩,厚13m。为便于沉积旋回划分,一般将该层称为“I砂”。样品测试砂岩孔隙度为6.5%~17.6%,渗透率为(0.003~2.49)×10-3μm2(图3-4-5)。

图3-4-5 太原组—石盒子组地层中的典型地质现象照片

(8)灰黑色板岩,厚1m。

(9)含红柱石细粒石英砂岩,厚2~3m。

(10)黑色板岩夹碳质板岩(含煤层位,又称为煤线),见有植物化石碎片,厚30m。该层称为“I板”及“I煤”。

(11)灰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粉砂岩,厚12m。

山西组(P1s):

(12)褐灰色中厚层中粗粒变质岩屑砂岩,底部偶含角砾,发育单向交错层理,厚9m。

该层称为“Ⅱ砂”。样品测试砂岩孔隙度为8.7%~29.87%,渗透率为(0.001~3.24)×10-3μm2

(13)黑色碳质板岩夹煤层,厚14m。含植物化石及其碎片。该层称为“Ⅱ板”及“Ⅱ煤”。

(14)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变质岩屑砂岩,厚8m。该层称为“Ⅲ砂”。样品测试砂岩孔隙度为11.05%~12.95%,渗透率为(0.019~0.166)×10-3μm2

(15)黑色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煤层,含植物化石及其碎片,厚13m。该层称为“Ⅲ板”及“Ⅲ煤”。

石盒子组(杨家屯组)(P2sh/P2y):

(16)浅灰色厚层状变质复成分角砾岩,俗称“豆腐块砾岩”,厚70~120m。

六、问题思考和讨论

(1)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组成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原生沉积构造?是什么沉积环境形成的?

(2)本溪组与马家沟组是什么接触关系?主要依据是什么?

(3)各时代地层发育哪些典型的构造现象?

(4)能否与北戴河实习区所发育的同时代地层进行区域对比?

(5)角岩、板岩、片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红柱石角岩、硬绿泥石角岩、压力影板岩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6)矿物“红柱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煤系地层形成的古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主要特征是什么?

(8)探讨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