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博古籍研究《瓯乘补遗》和《瓯乘拾遗》校对

国博古籍研究《瓯乘补遗》和《瓯乘拾遗》校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瓯乘补遗》稿本成书与《瓯乘拾遗》刻本刊印之间相距长达二十五年,内容上自然有所变化。水利部分,《补遗》第二条“瑞安新埭”,《拾遗》无。经籍部分,《补遗》列出《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温州文人集部文献,《拾遗》缺漏。杂记、附志部分,《拾遗》增补最多。[5](清)洪守一:《瓯乘补遗·卷首》,道光四年稿本。

国博古籍研究《瓯乘补遗》和《瓯乘拾遗》校对

《瓯乘补遗》稿本成书与《瓯乘拾遗》刻本刊印之间相距长达二十五年,内容上自然有所变化。

首先类目的比较:

《拾遗》没有“公署”,多出“学校”。但实际上《拾遗》正文中“学校”没有具体内容,而《补遗》中“公署”部分也只有“何镗有备赈义仓记”、“田升有瑞安善济院记”二行记录,无具体内容。

正文的内容,则有以下变化:

山川、祠祀、职官、古迹、冢墓、寺观、仙释几部分,刻本基本没有改动手稿本的内容,仅微调格式,如将一些史料出处从每条末尾统一调整到每条史料顶头处。

祥异部分,《补遗》首三条改入《拾遗》续增,其余都没有改动。

物产部分,《拾遗》末尾增添“谢灵运游名山志有高桐”、“花木考温州山中放杖木”、“五侯鲭龙牙竹”三条。

水利部分,《补遗》第二条“瑞安新埭”,《拾遗》无。

经籍部分,《补遗》列出《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温州文人集部文献,《拾遗》缺漏。

艺文部分,《补遗》“戴咫园章恭毅祠诗”,《拾遗》改入续增;《拾遗》在艺文末增添“沈丹书瑞安县学教谕洪守一八十寿序”一文。

人物部分,《补遗》“元时《涿郡志》有诗人卢挚”,《拾遗》无此条,但改添“《销暑录》四灵学晚唐诗”“《西湖游览志》韩侂胄荐叶适”两条;《补遗》“《耳新》萧鸣凤……道遇张永嘉聪。张使为己推造”,《拾遗》无此条;《补遗》“两高明”、“两周旋”、“两刘根”、“六白云先生”,《拾遗》均无;而《拾遗》末尾“徐俨夫”一条,《补遗》无。

杂记、附志部分,《拾遗》增补最多。如杂记“吴氏汲古轩阅赵孟頫长幅”、“《西湖游览志》岳坟诗无虑千首”、“《净慧寺志》马宋英”、“《行营杂录》朱熠本”、“《鞠坡丛话》王十朋”、“张璁议改孔子为先师”、“何为然《识小编》永嘉王泰”等条,均是《拾遗》后添。而《补遗》中原有的“科目姓名”一条则被删去。

附志部分,《拾遗》之续增除有前文提及的祥异和艺文调入几条外,还收入《补遗》附志中的“林培厚瓯会馆记”、夹页中的草稿“重修礁石江塘记略”,又增添“重修瑞安官塘碑记”、“重修塘口桥节略”、“许真君祠”、“伍公庙”等数文。而《补遗》原附志的主体内容“《四库》各郡县志”则被删去。

比较两书可知,道光四年(1824)时《瓯乘补遗》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已然完整,文字也经过了较为认真地抄录、校对,应该已有成书刊刻的计划。稿本与刻本类目设置极为相似,且并不因所辑内容之多寡而细分或者废弃类目,说明洪守一在方志框架上的理念是比较成熟完整的。不过稿本中的公署、水利、寺观几个部分,内容都非常简单,仅有一两条,这或许因为这几个方面乾隆《温州府志》比较周全,缺漏不多,但也有留待他日继续补充的意思。可惜的是这几部分直到二十五年后刻本刊刻时也没有太多增补,因此实际上《瓯乘补遗》在道光初年已基本完成。

从内容的增删看,刻本的改动大多是为了保证志书的真实和精核。例如人物中“两高明”、“两周旋”、“两刘根”、“六白云先生”,这些材料繁琐而并不重要,《拾遗》才将之删去。而张永请萧鸣凤为其推算未来,则或因为人所熟知或过于荒诞,《拾遗》才选择了废弃。但在内容上,手稿也有一些刻本所无的重要内容。如《补遗》在经籍中有《四库》所收温州学人文集,杂记中有科目姓名,附志中列《四库》收温州相关的郡县志等等。以洪守一的个人学力,这些内容未必能够准确全面,《拾遗》因此选择删去,但从史料的重要性和地方志对于地方文献保护整理的角度来说,却是相当珍贵和值得保留的。(www.xing528.com)

民国温州瑞安学人张㭎在其日记中写道:“(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装订旧藏《瓯乘拾遗》一册。是书系瑞安姻丈洪贯之先生手册,顾详略得中,较孙同元之《永嘉闻觅录》似过之,至孟锦城《永嘉轶事》一书亦佳。惜外间少见传本,而从叶雨琴先生处得之,亦足备吾瓯掌故也。”[7]对这部方志评价不低。后《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亦选择此志附于乾隆《温州府志》,证明它确实能补齐召南所修乾隆《温州府志》之不足。洪守一编纂这部方志之“平生心力”并无落空,可无愧于乡邦故老。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

古 籍 书 讯

《皖雅初集》(安徽古籍丛书第二十五辑)

[近代]陈诗(1864—1943)辑,孙文光整理,李霜琴编辑。黄山书社2017年6月版。

本书为有清一代安徽诗歌选集。甄录自顺治以讫宣统全皖计一千二百余家近三千首诗歌作品,各立诗人小传,辑录重要的传记和创作评论资料。大凡清代安徽诗坛重要作家及重要作品、清代安徽诗歌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均于其中得以反映,堪称一代地方诗歌简史。

【注释】

[1]本文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科研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稀见地方志整理研究》阶段性成果。

[2]林启享《茶话轩集序》中提及:“当时如阮芸台、刘信芳两宗师,秦小岘、朱沧湄、李石农三观察,莫不叹赏其诗文。李公知之尤深,罗致幕中,凡撰著并属商定。”

[3](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卷三十四,光绪三年刻本。

[4]《温州经籍志》卷三十四。

[5](清)洪守一:《瓯乘补遗·卷首》,道光四年稿本。

[6](清)洪守一:《瓯乘拾遗·卷首》,道光三十年爱吾堂刻本。

[7]张㭎:《张㭎日记》,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