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籍研究总第66卷:不同朝代下的闲逸观念差异

古籍研究总第66卷:不同朝代下的闲逸观念差异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闲逸,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士人功成名就后从都门告退的闲逸之趣;二是对政治现实不满而佯装避世的苦闷的情怀。诗歌作为传达情感的媒介,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蕴藉,充分地表达吟咏闲逸的目的。不同朝代在治国之道有些许差异,呈现的闲逸观念也有不同。这个改变像“无形镯子”一般使儒士们出现了“行藏观念”[27]。诸如潘廷逢、吴仁静、番文议、吴世邻、阮攸,阮公著等人,都不能摆脱这个“无形镯子”,所以他们形成了隐居避世的观念。

古籍研究总第66卷:不同朝代下的闲逸观念差异

闲逸,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士人功成名就后从都门告退的闲逸之趣;二是对政治现实不满而佯装避世的苦闷的情怀。诗歌作为传达情感的媒介,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蕴藉,充分地表达吟咏闲逸的目的。

越南封建时期,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不同朝代在治国之道有些许差异,呈现的闲逸观念也有不同。特别是十九世纪越南历史,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此时期越南社会历史可分成两个阶段:从1802年到1858年,为封建独立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为法国封建殖民主义时期。在顺化阮朝时,法国殖民者倒行逆施,专断独行。儒家文化因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和法国殖民者的侵略致使封建制度渐趋落败。顺化阮朝用中国儒家正统思想予以治国的初衷并未实现。这个改变像“无形镯子”一般使儒士们出现了“行藏观念”[27]。诸如潘廷逢、吴仁静、番文议、吴世邻、阮攸,阮公著等人,都不能摆脱这个“无形镯子”,所以他们形成了隐居避世的观念。吴仁静《答屠友家赠元韵》中写道:

满城春色送征鞍,半句心头欲话难。未信临民师子产,敢将市义效冯。江山有意云襄净,天佳无心物自闲。此去已期梅月会,休将杯酒唱阳关[28]

高伯适《闲咏》中写道:

贫病年来独自嗟,攸攸无计奈天何。不为物累心由铁,却备悲侵鬓花欲。莫展一筹谋国少,犹怀三斗为身多。安知不晤唐虞圣,笑杀何人为浪歌。[29]

他们深谙时事,对社会现状有清楚的认识,却未选择归隐,而是能够泰然处之。与十六世纪的儒士们归隐方式不同,他们对社会制度不满,又无力改变,故不得已为之。越南社会在十九世纪时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越南本地文化与之发生碰撞。因此这时儒士们的思想有较大波动。他们的思想随之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忠孝在这时是对国家、民族的忠,不是以前的“忠君”。他们虽对王朝制度不满,但依旧留在世俗中同人民一起抗争侵略者。

潘廷逢《覆答黄高启》中写道:(www.xing528.com)

忠孝由来几得全,风尘回首泪孱然。未能一死酬君父,空费三生学圣贤。十载魂游青琐地,万行血泪白云天。苦心寥向同心话,昨夜残灯独自怜。[30]

阮福膺苹《奉和轩洪著贵叔七十自述》中写道:

憎命文章为世宝,寄怀山水乐天真。[31]

阮攸《自叹》(其二)中写道:

三十行庚六尺身,聪明穿凿损天真。本无文字能憎命,何事乾坤错妒人。书剑无成生计促,春秋代序白头新。何能落发归林去,卧听松风响半云。[32]

这一时期大多数的儒士都渴望功名,希望实现忠孝理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闲逸儒士,逃避此时的社会,但往往不能如愿。所以他们想通过诗歌来反映自己的心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