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宗教神学的总体特征是“天人合一”,其主要特点是皇权掌控着神权,如“天人感应”学说。孔子的天命观受其影响。《论语·为政》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天命观具有抽象、普及、泛指等特点。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些语录,是孔子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针对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能调和的矛盾,发出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畏天命”感慨。从宗教思想角度看,孔子的天命观,实际上是把天命神学予以抽象化和通俗化,将此前天命为帝王所独有的思想观念演化成了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但也自有其天命的观念。
其实,从本质上说,天命就是宇宙的变化规律,促使万物生长和发展。天是万物的本原,给了每一个体由生长到幻灭的过程。此一过程可以叫做“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违背自然规律,而是要顺应自然,故孔子教导君子要“畏天命”。
阮公著在诗中写道:
天福吴,地再吴。天地生吴原有意。[24]
或者:(www.xing528.com)
宇宙皆吴有分事。没有功名,怎么立于尘世。桑蓬志约江山,忠孝道与君亲两字要承担。[2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这一命数的形成、发展及消亡,都是由天安排的。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天机。在思想深处,儒士们都想顺应天命。而这就需要有仁德。天命学说教儒士们人皆有命数,士人们要能够承受,要为立德而不断奋斗,以提升修养、锻炼身心。阮攸《杂吟》(其三)中道:
秋风高竹鸣天籁,零雨黄花布地金。远岫寒侵游子梦,澄潭清共主人心。[26]
儒家的天命学说往往引导士人们要安分守己。它能够在人们遭遇失败时给予心灵安慰。这一思想不但影响诗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他们人生观的建立,更影响士人们的创作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