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粉碎国民党军第一次军事围剿的结果

粉碎国民党军第一次军事围剿的结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4年4月4日,中共陕北特委佳县扩大会议作出“普遍建立革命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扩充一师红军,成立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分配土地,把各小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决议。使陕北红军和地方赤卫军有了统一指挥,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创造了组织协调保障条件。这次战斗是陕北红军游击队首次攻城获胜,军民士气大振,增强了反“围剿”必胜的信念。

粉碎国民党军第一次军事围剿的结果

1934年5月间,陕北军阀井岳秀集结八十六师及各县民团共15000余人,对绥(德)清(涧)、安定,神(木)府(谷)、佳(县)吴(堡)4块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军事“围剿”。

井岳秀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部署分为南北两线。北线以八十六师二五八旅部署在神木东南,以隔断神府地区与佳县米脂地区的联系。南线绥德、清涧、安定地区是“围剿”的主攻方向。第八十六师二五六旅和二五八旅一部,随附大量民团,沿无定河及大理河,对绥德、清涧、安定红色区域构成马蹄形包围圈。在战术上采取分散配置,以连、排为单位,多股分途,修筑堡寨,组织保甲,逐村蚕食,逐地推进,做向心压缩。在兵力使用上,分为驻剿和追剿两个梯次,驻剿部队在清涧高杰村、河口、店则沟和绥德田庄、薛家峁、定仙墕等地驻扎重兵,企图以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两种手段,摧毁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群众基础,消灭红军游击队主力和地方赤卫队。

在“围剿”中,国民党民团组建“清乡团”,在根据地内疯狂掳掠,洗劫村庄,残酷杀害地方的党组织领导人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群众。中共清涧城区区委负责人周继丰、惠金瑞,高杰村区委成员白自强、白振纪、共产党员惠志儒、白佳荣、共青团员惠生荣、白守春等先后被杀害,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崔文运被捕后杀害。

1934年4月4日,中共陕北特委佳县扩大会议作出“普遍建立革命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扩充一师红军,成立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分配土地,把各小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决议。

(一)奇袭安定县城,胜利保卫麦收

1934年7月8日,为了集中力量粉碎“围剿”,以陕北红军游击第一、二、五支队为基础,在安定县(今子长县)杨道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使陕北红军和地方赤卫军有了统一指挥,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创造了组织协调保障条件。

7月17日,谢子长指挥红一、二、五支队和安定赤卫军,奇袭安定县城。歼敌数十人,缴获步枪数十支。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同志和红军家属200余名。这次战斗是陕北红军游击队首次攻城获胜,军民士气大振,增强了反“围剿”必胜的信念

安定战斗胜利后,谢子长率红一、二、五支队主力南下,与红二十六军会合。陕北红军主力南下后,中共陕北特委为了保护国民党重点“进剿”的绥清地区的麦收,将红四支队从佳县、吴堡地区调到绥德、清涧一带。在地方游击小组、赤卫队配合下,各村巡逻放哨,各山头设置岗哨,组织成“无线电话网”,监视敌人、封锁敌人耳目。组织土枪、土炮、“响鞭队”,白天实行坚壁清野,保护群众进行麦收,夜晚袭扰敌人。使得国民党“进剿”部队十分疲劳、恐慌,从而胜利完成了保卫根据地麦收的任务。

(二)景武家塌大捷

7月25日,陕甘边特委召开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连以上干部和陕北红军各游击队领导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北上陕北,配合陕北红军游击总指部队开展反“围剿”斗争。集中兵力,以确保具体战斗中红军的绝对优势,消灭以连排为单位的“进剿”之敌。这次会议对统一西北党的领导、加强陕甘边和陕北两支红军的团结协作、共同粉碎敌人围剿具有重要意义。

8月18日,王世泰、黄罗斌率领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红军第一、二、五支队,在景武家塌全歼国民党第八十六师五一五团姜民生部一个连。毙、俘120多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景武家塌大捷,使得井岳秀恼羞成怒。遂调集了3个团另1营和4个大民团的兵力,欲与我决战。

(三)张家圪台战斗

为避强就弱,相机歼敌。景武家塌战斗后,谢子长率3个支队和红三团在安定玉家湾稍事休息,即挥师东进,经南沟岔、老君殿直指绥清地区。

8月22日,部队由绥德慕家沟到达清涧县张家圪台村。吃过早饭,部队准备向东南峪口方向进发。驻守店则沟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五一五团姜民生部的一个排,从郝家畔来到张家圪台村脑畔山,发现红军部队。他们误把红军主力当作小股游击队,企图一举歼灭。红军部队迅速发起反击,并将其全部歼灭。在双方交战时,国民党军五一五团驻绥德薛家峁的一个连前来增援,被红三团副团长路文昌率领的突击队追击至绥德县邱家硷歼敌一部。

张家圪台战斗,共歼敌两个排,缴获枪支六七十支。虽然规模比较小,却使“进剿”部队的指挥中枢绥德县城受到威胁。井岳秀被迫将西进安定的部队调回,防守绥德、田庄和薛家峁等地。

(四)河口战斗(www.xing528.com)

张家圪台战斗胜利后,谢子长率部队乘胜南下。经峪口、邓家川、白家川、学武村、袁家沟等地,直取清涧河口。8月26日深夜,谢子长率部从袁家沟冒雨出发,抵达河口村。

清涧县高杰村镇河口村,地处黄河与无定河交汇处的北岸,北靠大山,东西临河,是连接秦晋的水上要津,更是绥清吴革命根据地的南大门。

红十五军团东征河口强渡黄河战斗遗址

国民党井岳秀第八十六师五一五团十一连和一个国民党地方民团驻扎在这里。他们与驻扎在延川、清涧县城的国民党部队形成战略支点,成为红色根据地东南部的一大祸患。

8月26日深夜,谢子长率领部队雨夜从袁家沟出发奔袭河口。由于天黑路滑,行走艰难。跋涉30里泥泞山路,后半夜时分才赶到河口。红三团和3个支队担任主攻任务,赤卫军控制黄河渡口,切断守军东渡后路。红军包围了村子后即与国民党军巡逻队遭遇,巡逻队看见红军,马上就缩回工事里去。谢子长急忙部署兵力和红三团长王世泰分别率领部队进攻。

但是,国民党军的阵地防守极其严密。守军董连长表面比较文弱,实际是一个残忍的“剿共”专家,深得井岳秀的赏识。在他的部队驻守河口后,扣留了渡船,封锁了黄河渡口,严格实行“保甲制”。并在山上增修、加固碉堡,碉堡周围挖了堑壕,在村子周围也修筑了防御工事。

红军进攻部队刚靠近村头,工事里的枪就响了,几名红军战士应声倒下。再次组织冲锋,又牺牲了几名战士。这时,村子周围赤卫军杀声四起,“土机枪”(铁桶里燃放鞭炮)枪声大作,响彻山谷。谢子长的指挥位置原在半山腰,见红军进攻受阻,心急如焚,不顾劝阻,迅速移向前沿阵地。守军工事前,是一片开阔的坡地,无法隐蔽靠近。但是,攻不下这个阵地,就不能冲进村去。红军连续组织多次进攻,都被守军密集的弹雨拦截。当冲锋接近敌人碉堡时,却被横在面前的两丈深的堑壕阻拦,无法冲过去。

天色渐渐亮了。谢子长召开了战地动员会,调整兵力,红军组织强大火力,压住守军,由指挥员带头冲锋,战斗异常激烈。谢子长亲自来到前沿阵地,在组织进攻中,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部。

这时,侦察员报告,国民党援军已到路上,两小时即可赶到。鉴于当时实际情况,谢子长感觉短时间内很难打下这个据点,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河口攻击战,虽然重创守军,但红军损失严重。总指挥谢子长胸部中弹受重伤,清涧县赤卫军总指挥苏保元和游击队长王堆保牺牲。

战后,国民党驻守河口军队慑于被歼,不敢在河口据点继续滞留,遂东渡黄河,绕道撤回清涧城。

河口战斗,我军赶走了对清涧东区群众烧杀抢掠的凶残敌人,拔除了插在清涧东区根据地的钉子,巩固了绥清吴革命根据地。

两个月的战斗,红一、二、五支队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并肩作战,地方武装力量和人民群众紧密配合,协同作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拔除了敌军3个据点,歼敌300余人,缴枪230余支。更重要的是打乱了“围剿”部队的部署,使其屡遭失败,据点骤减,战线收缩,变分散进攻为集中固守。国民党《上郡日报》称:“近日陕北驻防官军被匪缴械俘虏,驻军虽全力剿除,唯匪出没无常,时而千百成群,时而三五分散,难以奏效。”至8月底,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已被粉碎。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更促进了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1934年8月28日,在清涧县东区寺墕里村召开了陕北特委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建立民主政权革命委员会和分配土地的问题。会后,红一、二、五支队继续在安定、绥德、清涧、延川地区活动,发动群众,分配土地,扩大红军游击队,保卫根据地。

1934年9月2日,为了统一革命武装力量,巩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将红一、二、五支队分别改编为一、二、三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11月4日,在清涧东区小马家山将游击二支队正式改编为陕北红军独立师第二团。重新组建了陕北红军新编游击第二支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