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西边缘,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西界青海省,北邻临夏州,南接碌曲县,东邻卓尼县,介于东经101°54′~103°25′、北纬34°32′~35°34′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在3000m至3800m之间。夏河县气候属于寒冷湿润类型,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为-0.4℃~0.3℃,平均降水量为516mm,由于山体、盆地交错,形成多变的气候。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有两大水系,一是东南部的洮河水系,二是北部的大夏河水系。大夏河藏语称“桑曲”,流经桑科乡、拉卜楞镇、奥曲乡等地。县境森林茂密,覆盖率约为12.7%,历史上沿大夏河、洮河流域,曾有“十八大森林区”之称,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油松等[1]。夏河县牧业发达,牧草种类丰富,草场占夏河县总面积的78%。
夏河县总人口约8万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藏族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数的80%,另外还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18个民族。早期,县境居住着西羌各族,境内藏族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吐蕃王朝,藏族是当时吐蕃攻打唐朝边境遗留的军队,如吐蕃将领玉擦东征,定居夏河桑科一带,其后裔为甘加卡加六部[2]。后来清朝时期,修建拉卜楞寺于夏河,吸引大量藏族人口流入。县境汉族最早追溯于西汉时期,当时在夏河县设置白石县,建造了八角城、麻当城等,大量汉族人口迁徙到县境,从甘加、桑科草原上的梯田遗迹可以考证汉族人曾在这里屯田垦荒。明朝为保证边疆稳定,移民戍边,修建城墙,设置关卡,如土门关、槐树关等,致使夏河境内汉族人口数量上升。(www.xing528.com)
县境信教人口众多,藏、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回、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拉卜楞寺,曾一度是安多藏区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在安多地区形成拉卜楞寺文化,深深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和其他藏区地区传统民居相比,夏河县传统民居既有传统藏式建筑的普遍性,又有其差异性,夏河传统民居由于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拉卜楞寺文化、汉文化等多重作用,呈现出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建筑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