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开展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1∶2 000 工程地质测绘、纵横断面测量及1∶10 000岩溶地质、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结合路线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上覆土体和下伏强岩溶化岩体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拟定路线方案比选建议。结合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地质环境的适宜性,提出保障施工安全、工程安全及地质环境安全的建议。主要成果①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初步勘察成果总论内容。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

1)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初步勘察

(1)勘察范围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初步勘察的范围:各路线方案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两侧200 ~1 000 m。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纵断面测量精度为1∶2 000。

②工程地质横断面测量精度为1∶500。

a.路基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类似路段有1 条横断面,相同条件路段超过500 m、或上覆土体遭切割、强烈变化显著或塌陷“开窗”路段应增加横断面数量。

b.中小桥勘察应有2 ~4 条勘探横断面,大桥和特大桥横断面数量不少于7 条,桥塔和高墩用勘探网控制。

c.互通工程:用勘探网控制,纵横断面间距为100 ~200 m。

d.隧道进出口勘探断面不少于2 条,洞身横断面间距不超过300 m。

e.路、桥、隧及互通工程勘察的横断面勘探工程以钻探为主,横断面上的钻探工程、轻型勘探工程、触探试验点、地质观测点不少于5 个,其中钻探工程、触探试验不少于2 个;钻孔揭露深度达下伏完整稳定岩体5 m 以上。

③隧址区一个完整地质单元岩溶地质、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精度为1∶10 000。

④50%勘探钻孔进行声波测井、岩块弹性波测量(隧址逐孔分段进行)。

⑤各种成因类型上覆土体和下伏岩体分层采样试验,各地层层位不同岩性分层试验成果不少于3 组。

a.各种成因类型土体随钻孔孔深连续采样试验,采样间隔为1.00 m,要求不漏层连续采样深度为10 ~15 m;

b.采样试验项目见第1章表1.6 和表1.7;

c.采样试验土体应有30%触探等现场试验成果对照;

d.岩土界面地下水浸润带应布置专门钻孔采样试验,有一定数量试验成果。

环境复杂路段布设3 个降深或最大泵量钻孔水文地质抽水试验2 ~3 孔段,并采水样化验。

⑦路基工程、桥位、互通工程及隧址勘察应布设物探,探测断面应与路段构筑物勘察的工程地质断面一致。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收集区域内前人勘察成果。

a.收集地貌及岩溶发育的区域地质资料,掌握隐伏岩溶上覆土体的成因类型、分布、厚度、工程地质性质及稳定性;

b.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成果,掌握近现代地下水赋存、运移条件等水环境特点;

c.收集区域内地面塌陷现象的发生地带、范围及影响等;

d.收集区域地质地貌发育历史,了解路段近现代地壳运动隆升、下降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②开展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1∶2 000 工程地质测绘、纵横断面测量及1∶10 000岩溶地质、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

a.查明上覆土体的成因类型、地层时代、岩性、厚度及工程地质性质;

b.查明路段的微地形地貌特征、河流、冲沟发育情况、切割深度及影响;

c.查明路段地面塌陷现象的位置、规模、数量、分布规律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

d.查明路段地表湿地、井泉分布位置、高程、水质、水量及动态特征;

e.查明路段下伏岩体的地层层位、岩性、产状、岩溶化程度等;

f.查明路段构筑物变形、失稳现象,收集大型工程建设经验。

③布设钻探工程及物探探测。

a.揭露上覆土体、岩体沿勘探断面的变化,掌握软弱层的岩性、出露埋藏条件、厚度及工程地质性质;

b.揭露下伏岩体的岩性、埋藏分布特征、可溶岩岩溶化程度,以及强岩溶化岩体大型溶蚀现象、洞穴等分布的位置、范围等;

c.揭露地下水赋存、运移的水环境,地下水运动方向,水位埋深及动态变化等;

d.揭露岩土界面特征、地下水活动现象、岩土界面土体饱水情况、工程地质性质及稳定性;掌握软弱夹层、“土洞”现象的分布规律。

④统计上覆土体采样试验成果,试算高路堤地基沉降量,评价路基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推荐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拟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等。

⑤根据路基工程土质边坡的坡体地质结构、变形破坏模式,试算边坡稳定性,拟定边坡坡率及边坡防护建议。

⑥根据上覆土体厚度、承载力和下伏岩体埋藏条件、强岩溶化岩体分布、大型溶蚀现象分布情况,拟定桥位、墩台的适宜位置,确定墩台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及基础埋置深度等。

⑦根据互通工程上覆土体分布及厚度变化、下伏强岩溶化分布特点和规律,评价、拟定主干道和匝道位置建议。

⑧根据隧道进出口边仰坡坡体地质结构,评价岩质边仰坡的稳定性,计算并评价土质边仰坡稳定性及影响,并提出保障进出口稳定的措施建议。

⑨根据物探成果、勘探钻孔试验参数统计资料,进行隧道洞身围岩稳定性分级,评价强岩溶化岩体分布隧道段的稳定性及影响。

⑩计算隧址区岩溶水天然补给量、天然排泄量、施工阶段疏干地下水涌水隧道的灾害水量,为隧道设计排水工程和预防地下水灾害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⑪根据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土质边坡稳定性特点,评价开挖路基边坡、桥梁墩台施工边坡、隧道进出口边仰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地质条件。

⑫结合路线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上覆土体和下伏强岩溶化岩体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拟定路线方案比选建议。

⑬结合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地质环境的适宜性,提出保障施工安全、工程安全及地质环境安全的建议。

(4)主要成果(www.xing528.com)

①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初步勘察成果总论内容。

a.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初步勘察报告;

b.1∶2 0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图;

c.1∶2 0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d.1∶5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e.岩溶地质或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f.1∶10 000 岩溶地质图或岩溶水水文地质图;

g.1∶10 000 岩溶地质断面图或岩溶水水文地质断面图;h.地面物探、物探测井报告及附图、附表。

②浅覆盖型岩溶路段路基工程、桥位、隧址、互通工程等初步勘察专论成果内容,请参见“第3章山区公路构筑物建设场地勘察”相应内容。

2)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详细勘察

(1)勘察范围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详细勘察的范围:审定路线方案的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路基工程、桥位及互通工程匝道路基、匝道桥桥位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纵断面测量精度为1∶500。

②路基工程、桥位拟建场地地质横断面测量精度为1∶200 ~1∶500。

a.路基工程横断面间距:上覆土体厚度不足10 m 时,横断面间距不大于40 m;上覆土体厚度超过20 m 时,横断面间距为80 ~120 m;上覆土体厚度为10 ~20 m 时,横断面间距为40 ~80 m。

b.桥位勘察横断面位置及数量严格按桥型布设,桥台横断面2 条,各角点应有钻孔控制;双柱墩每柱布设钻孔1 个,薄壁墩横断面2 ~3 条,每条横断面钻孔2 ~3 个;钻孔揭露深度达下伏完整稳定岩体内10 m。

c.特大桥的桥塔、高墩等一律用勘探网控制,纵横断面间距为10 m,各点应有控制性勘探钻孔,钻孔揭露深度达下伏完整稳定的弱岩溶化岩。

d.互通或立交工程路基、桥位勘察参见路基和桥位勘察,鉴于互通或立交工程路、桥交织,上跨、下穿位置的勘探工程应加密布置。

e.隧址勘察进出口横断面5 条,勘探断面的钻探工程、轻型勘探工程2 ~3 个。

f.洞身段工程地质横断面间距不超过100 m,钻孔数量不少于1 个;钻探工程揭露深度达隧道设计底板以下5 ~10 m。

g.通风井及附属构筑物勘察按勘探网控制,通风井需布设深孔,孔深达隧道底板高程,应进行钻探深孔施工工艺设计。

③如需路基工程、桥位勘探钻孔,可布设岩土体声波测试、岩块弹性波测试,或井中摄像、井中电视等。

④隧址勘察逐孔分段对各地层层位、不同岩性岩体进行声波测试和岩块弹性波测试,深孔布设综合物探测试和孔内成像、井中电视等。

⑤上覆土体和下伏岩体持力层分层采样试验。上覆土体按成因类型分层进行抗剪指标、压缩系数、自由膨胀率、收缩系数等测试,并有30% ~50%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现场试验成果,各路段分层试验成果不少于6 组;各地层层位,相同岩性岩体采样试验成果不少于6 组。

⑥路基工程、桥梁墩台及隧址等水环境复杂路段布设3 个降深和最大泵量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2 ~3 孔段,并采水样化验。

⑦路基工程勘探、桥位勘察、隧址勘察布设地面物探,探测断面的位置及精度应与工程地质断面一致。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结合各类构筑物拟建场地地质环境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地基地质条件和施工地质条件评价,开展1∶500 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断面测量。全面复核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稳定性,下伏可溶岩岩溶发育程度、岩土界面一带岩土体的地质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对构筑物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影响等初步勘察成果。

②结合各类构筑物增大勘探线密度及勘探工程数量,揭露、验证上覆土体出露分布特点、厚度、软弱夹层数量及埋藏条件,岩土界面特征、界面起伏现象,下伏岩体的岩性、溶蚀岩体埋藏范围和岩溶化程度等,提高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准确性认识。

③结合路基工程、桥位墩台拟建场地和隧道进出口稳定性评价,分段分层统计岩土体采样试验成果。

④分段计算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路基拟建场地上覆土体的地基沉降量,评价路基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分段计算土质边坡和施工边坡稳定性,评价施工地质条件;拟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边坡坡率及边坡防护建议。

编制桥位墩台工程地质展示图或纵横断面图,评价桥位墩台的地基地质条件,推荐适宜的墩台持力层、基础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及施工地质建议。

⑥复核隧道洞身围岩分级成果,补充、完善强岩溶化岩体或断裂构造洞身段围岩分级和稳定性评价,提高洞身变形、塌陷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⑦复核水文地质调查成果、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及动态观测资料,验算水资源量和病害水量,提出地下水病害防治的措施建议。

⑧评价隧道施工排水、疏干地下水对地质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

⑨结合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各类构筑物的适宜性,以及公路施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保障工程安全、地质环境安全的措施建议。

(4)主要成果

①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详细勘察成果总论内容。

a.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详细勘察报告;

b.1∶2 0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

c.1∶2 0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d.1∶500 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e.岩溶地质及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f.1∶10 000 岩溶地质图或岩溶水水文地质图;

g.1∶10 000 岩溶地质断面图或岩溶水水文地质断面图;

h.地面物探、物探测井报告及附图、附件。

②浅覆盖型隐伏岩溶路段路基工程、桥位、隧址等构筑物拟建场地详细勘察成果内容,请参见“第3章 山区公路构筑物勘察技术方法”详细勘察成果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