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岩分类、分级
(1)危岩动力地质类型
根据危岩形成的斜坡坡体地质结构、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顺层滑落型、外倾结构面型、基座压碎型、房檐型等多种动力地质类型,见表4.8。
表4.8 按坡体地质结构、变形破坏模式的危岩分类表
(2)危岩分级
危岩下坠具有自由落体的特点,冲击力和破坏性与危岩体的体积、下坠高度正相关。危岩按危岩体积和下坠高度分级为:
①按危岩体积可分为大、中、小、微型4 级,见表4.9。
表4.9 按危岩体积分级表
②按危岩下坠高度可分为特高位危岩、高位危岩、中位危岩和低位危岩4 级,见表4.10。
表4.10 危岩下坠高度分级表
大、中型高位危岩下坠的冲击能量极大,极易引起危岩下坠冲击区滑坡等欠稳定地质体发生次生地质灾害。查明危岩下坠冲击区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岩土体类型、欠稳定地质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次生灾害的危害性等,也是崩塌路段勘察、评价的重要内容。
2)危岩勘察方法(www.xing528.com)
(1)准确掌握危岩转变为崩塌灾害的主要地质要素
危岩动力地质类型、变形破坏模式、维持危岩稳定的地质因素以及发展演进阶段(表4.11)4 个地质要素,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危岩向崩塌灾害转变的机制和过程,是崩塌路段勘察、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需要进行系统论述和评价。
表4.11 危岩发生、发展演进阶段表
(2)布置两阶段勘察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崩塌路段危岩转变为大型崩塌灾害的风险,崩塌路段应布置两阶段勘察。初步勘察以查明危岩发生的坡体地质结构、危岩的动力地质类型、变形失稳模型、发展阶段、维持危岩稳定性的地质要素、规模、坠落高度及危岩下坠冲击区及产生次生灾害的地质条件及风险等为主,编制崩塌灾害危害程度分区图,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危岩发生崩塌灾害的危害范围和危害严重程度,重要的防范区域,为拟定防灾绕避方案等提供可靠依据。
详细勘察阶段往往因绕避大、中型崩塌灾害而调整路线方案后,主要针对中低位、小型、微型危岩进行处置勘察。为设计部门提供不同工况条件的危岩安全系数、防护工程安全等评价和依据。安全系数取值见表4.12。
表4.12 危岩安全系数表
(3)布设危岩智能监测系统进行灾害监测预警
根据危岩的动力地质类型、变形破坏模型和发展演进阶段,针对性地对变形张裂缝两侧、分离岩块等位置设置智能监测系统,开展全天候监测,掌握张裂缝张开、外倾结构面异动、基座压裂等变形现象的变化速度、幅度及方向,预测危岩变形发展动态,提高预警准确性。
(4)提高对崩塌次生灾害危害性的认识
经统计,危岩崩塌产生次生灾害的危害性常常超过崩塌灾害直接产生的危害,其中大、中型高位崩塌尤为严重(表4.13),因此应提高崩塌次生灾害性的认识,并投入足够的工作量开展勘察、评价。
表4.13 崩塌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