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慕课教学的改革成果

高校慕课教学的改革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慕课运作平台主要有公共的开放平台和校内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好两个平台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鼓励高校自主开发慕课。平衡好教师、学习者、学校和平台提供者之间的“权”“利”关系,以保障慕课资源共享机制长效运转。政府可以委托某一高校牵头成立慕课评估机构,对纳入平台的课程,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而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使教学目标重建成为可能。

高校慕课教学的改革成果

随着慕课的快速推进,给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搭建更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来促进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重建课堂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并更加注重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由统一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的转变,由课堂教学到多平台教学的转变,由单向教学到多向互动的转变,由人工教学管理方式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转变。

(一)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慕课是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慕课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凭借平台来运作。目前,慕课运作平台主要有公共的开放平台和校内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好两个平台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1.搭建慕课联盟平台

对于高校教育发展来讲,建立高效、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合作机制,开展慕课建设、推动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搭建慕课联盟平台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观念;达成推动共建共享慕课机制这一工作共识;制订参与慕课共建共享有关规章,形成和构建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

(1)铺垫平台基础

首先是政策基础。政府需要在政策上给慕课资源共享提供保障,特别是制订学分互认政策,协调学分互认关系,并确定慕课在教学中应用的比例。其次是技术基础。各高校慕课建设应执行国家相应标准,实现平台的交互操作,建设的慕课能够在不同高校的平台上顺利运行。最后是教学基础。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统一,为学分认证奠定基础。

(2)丰富平台资源

首先,盘活现有资源。各高校现有的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等课程建设项目,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建设。这些项目虽然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使命,但仍有开发利用的巨大空间,根据慕课建设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以上相关课程进行改造,充实到平台中去。其次,引进优质资源。目前很多慕课资源平台提供了大量优质慕课资源,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协议等形式把这些资源课程嫁接到高校慕课平台上去,使学习者通过一次身份认证便可学习到更多慕课平台上的课程。最后,自主开发资源。鼓励高校自主开发慕课。尤其是在平台运行初期,对高校中的选修课、公共课等共性较多的课程加大扶持开发力度,为高校校际慕课学分互认积累经验。

(3)提供平台保障

首先,处理好“权”“利”关系。在平台上运行的慕课存在着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这就需要签署《联盟高校慕课学分认证协议》《联盟高校慕课学分收费协议》等相关协议,以及制定《联盟高校慕课制作规范》等相关制度。平衡好教师、学习者、学校和平台提供者之间的“权”“利”关系,以保障慕课资源共享机制长效运转。其次,成立慕课评估组织。政府可以委托某一高校牵头成立慕课评估机构,对纳入平台的课程,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尤其是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授课内容以及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达到的水平进行信誉等级评定,为课程学分认证提供参考。最后,建立协调机制。政府是协调慕课商业化的有效保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助推作用,也能够敏锐地把握慕课在企业、高校之间的关系。所以,政府应该对慕课平台进行统筹管理。

2.加强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但从目前运行来看,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1)加快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对接

高校内的图书馆信息系统财务缴费平台、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设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多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系统(平台)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有不同的公司开发与维护,技术参数标准不尽统一,造成师生身份认证重复操作,为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应及时和校园数字化平台对接,共享相关数据信息,使教师上课、学生学习以及其他信息查询都可以在一个身份认证下完成。

(2)加快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

首先,加强宣传。通过多途径宣传网络平台的优势,发放平台使用手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使用平台。其次,出台使用网络平台相关鼓励政策。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开放慕课或进行相关的课堂改革,耗时耗力,对技术要求高,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资助或奖励。最后,给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学习条件。实现校园网无线网络全覆盖、便捷的活动桌椅讨论教室、快速的机房上网服务等。

(3)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管理

一个合格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平台的平稳运行。首先,制订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学校要出台《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并及时更新制度内容。其次,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及时了解网络技术与课程资源的发展动态,实时引入和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再次,做好网络教学平台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平台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及时排查故障,确保平台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最后,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定期巡查入库课程内容,防止无关信息的渗入与传播。

(二)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实际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多以公开发表论文、提交研究报告作为改革的成果来呈现。慕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建立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着重考核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采用新的策略来重建课堂教学。

1.重建课堂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控制着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均由教师来掌控,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慕课的课堂教学翻转,教学的重心由原来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部分内容则由学生通过慕课微视频来实现,教学中的重点是在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师的工作重心在于课堂教学设计和辅助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重建课堂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在课堂上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使教学目标重建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微视频来完成基本知识的呈现、讲述与传授,课堂则成为师生探究、问题解决、协助创新的场所。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教师探讨、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建构。

3.重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www.xing528.com)

慕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所以教师需要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讨论、课后深化三个阶段。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拍摄的视频完成初步知识、技能的接受和理解;通过解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来检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不足;通过网络交换平台和同学、教师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中,教师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讲解等给予现场解答。期间,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协助学习;在课后深化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实践任务,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4.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慕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较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过程化考核和多元评价办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初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研讨交流、答辩、调查报告、读书笔记、项目设计、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课程论文、学生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或采用方法的部分组合。慕课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重视过程化考核,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成效。

(三)发挥慕课优势,助力课堂教学

教师要熟记慕课开发及管理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调整课堂教学知识结构,利用好慕课资源。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讲授与学生慕课学习相结合,线下辅导与线上辅导相结合,自主开发的慕课与其他慕课资源相结合等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三个转变。

1.由统一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的转变

慕课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班级授课制下预设的假设是所有的学生有相同的基础,培养出具有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可以说是同一化培养。而慕课则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侧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培养。

2.由课堂教学到多平台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时间内,虽然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深化,但缺少检验、交流的平台。而慕课给传统课堂带来了转机,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慕课平台课程资源,打破课堂时间限制,形成实体课堂和虚拟线上的合理衔接,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的多平台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其他网络资源,如微信、微博、QQ空间等交流平台,来补充慕课资源的不足。

3.由单向教学到多向互动教学的转变

线上平台的开放,无疑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形成了师生、生生、个人和小组、小组与小组等多向互动局面。尤其是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讲授,而由学生课下线上学习。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教学”变为了“导学”,授课方式也由原来的单向教学到多向互动教学转变。

4.由人工教学管理方式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转变

运用慕课技术实现由有纸化向无纸化转变、由有人化向少人化或智能化转变。传统的教学资料中的教材、作业等多以纸质的形式呈现,而慕课下的课堂教学更多采用的是电子资料、视频材料、电子书、电子作业、帖子等,甚至考试也在线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无纸化现代教学的需要,更新教学技能,利用好线上资源,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把握慕课发展趋势

1.政府引导,把握慕课发展大趋势

(1)慕课类型发展趋势

从目前来看,慕课主要有两种形式:C慕课和X慕课。C慕课,“C”代表“连通主义”(Connectivism),认为知识的本质是“网络化的联结”。强调知识的获取“去中心化”以及知识的创造与生成;强调的是同伴学习,其运行于开放资源学习平台。就目前的几大慕课供应商所提供的课程来说则属于X慕课,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课程,即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只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方式表达出来。由于X慕课简单易行,熟悉亲切,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近,加上运营商不惜成本大力推介名校、名师、名课堂,目前发展比较迅猛。而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不断用于高校教育,人们更重视“人”在慕课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在慕课中的作用),从而将会把C慕课推向新的高度。

(2)慕课建设发展趋势

从目前慕课开发的主体看,主要有运营商、高校个体和高校联盟。运营商虽然有较大的资本投入,不遗余力地进行广告推广、技术更新,但必须依靠高校优质的师资进行“原创”,高校虽然有雄厚的智力资源,但往往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指导。鉴于此,就诞生了“校企合作”式的慕课开发和“校校抱团”式慕课联盟。从发展趋势看,这两种慕课开放模式都将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校企合作”式的慕课开放模式,高校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正确处理合作开放中的角色。在“校校抱团”式慕课联盟中,要处理好高校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遵循互通有无、优质共享、凸显特色的原则。

2.符合校情,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教育使命,要量力而行。一是分类推进慕课建设。通识类选修课以及部分专业选修课可以通过慕课形式来完成,或尝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但专业核心课程要慎重推行。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应鼓励通过慕课来学习。未来的课堂教学应更多体现知识的探索和师生的互动。二是引进与本土化慕课建设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引进一些名校、名家的慕课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区域联盟开发一些本土化慕课,凸显本校的办学特色。其三,借鉴慕课优势,激活现有课堂教学。在普通的课堂中增添一些慕课环节,利用现代化的即时通信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把“静”的课堂教学变“动”。

3.与时俱进,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传统行政化教学管理要向信息化学习与课程服务体系转变。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和个性化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支持服务。一方面,教学管理部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为教师提供个体化的“学情”信息,揭示在传统教育的经验模式中无法检测出来的趋势与模式,以便于教师洞察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理解了什么,没有理解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获得成功等关键问题,从而使教师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学习终端向学生推送选课、空余教室、作业、讨论、考试及相关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快速、简单、直接的各种学习服务,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4.着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慕课落实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拓展了学习方式的时间界限,创设了沉浸式、社交化的学习环境,但慕课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来源和知识资源,也容易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因此,高校必须着力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