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理念及意义-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教育理念及意义-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师在长期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创造生成的对教学活动价值及其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判断。高校教育理念处于教育观念和教学理想的联结点与关键点的位置,较之于教学观念,它往往弱化了现实性而更具信念性;较之于教学理想,它往往弱化了信念性而更具现实性。

高校教育理念及意义-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一)高校教育理念的概念

我国学界对教育理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1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编排,再到教学方式的设计,都与传统课程有着根本的不同。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其后,教育理念研究逐渐从基础教育领域进入高校教育领域。从已有教育理念的研究成果来看,其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有学者从教学理性认识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理念是从先进的教育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应该怎样、为什么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及理想追求。有学者从现实与超越的视角指出,教育理念不仅包括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现实性认识,也包括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前瞻性价值判断与结果选择。有学者主张从教学规律的角度解读教育理念,指出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学与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念。有学者从大学教师的维度指出,教育理念是指大学教师头脑中观念性地存在着的,关于学科教学和学生智慧发展等方面理论与信念的综合体,是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有学者从融合与统一的视角指出,教育理念就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理想的一种融合,是主观和客观的一种融合,是认识和信念的一种融合,是思想和行为的一种融合,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一种融合。有学者则从教学思维和教学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指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学的根本看法与思想,是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思维所获得的结果。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教育理念概念的解读和界定,虽然存在着认识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但也反映了一些共同特点,即都主张把教育理念理解为教师对教学所做出的主观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教师对教学所表现出的态度与信念、期待与追求,是教师对教学所持有的思想与观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师在长期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创造生成的对教学活动价值及其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判断。从本质上来说,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校教师对“教学究竟是什么”以及“教学到底能够做什么”的理性思考,深刻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应然状态以及教学的理想状态的憧憬和向往,因而表现为一种指向教学实践活动未来的精神范式和理性品格。高校教育理念不同于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或者是以“非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关于教学实践的感性认识,或者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呈现关于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色彩。高校教育理念也不同于教学理想,教学理想是教师对未来教学实践发展趋势的把握、想象和憧憬,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情感性特点,而且具有极为突出的信念性特征。高校教育理念处于教育观念和教学理想的联结点与关键点的位置,较之于教学观念,它往往弱化了现实性而更具信念性;较之于教学理想,它往往弱化了信念性而更具现实性。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方向性和主导性的价值作用,是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先导和灵魂。教育理念渗透和融入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教学进程的调控,而且也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其对教学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投入程度,因而是高校教师教学成功的最深层支撑力量。[4]

(二)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条件保障机制等方面遇到了难以预料的困难,由此引发的人才培养质量争议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政府和高等学校回应这种社会争议的积极举动就是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试图既改善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状况,又注重将物化的环境与条件转化为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创新。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这也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思想的基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等都属于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2.建立健全大教育观

具体表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上,通过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这需要充分考虑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一些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改革突破口,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同时,也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支持高等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高等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为高等学校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www.xing528.com)

3.不断鼓励和引导丰富多彩的高等学校教学创新

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与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是一对永恒的孪生话题。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在实践活动上可谓阵容庞大、气势恢宏,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出彩不多。因此,在教学制度创新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制度、专业认证制度、高等学校基本状态、数据发布制度等;在教学活动创新方面,不仅要落实“教授、名师要上课堂”,还要努力建设高等水平教学团队。同时,应继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学生选课、选专业余地,通过学分制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我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还应通过各级各类大规模、高强度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和成果奖励,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根本改变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零散、自发、孤立、短效的局面。

【注释】

[1]谭诗麒.现代教育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7.

[2]黄苏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冉清文.普通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4]谭诗麒.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