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2014年际变化上,土壤水变化最剧烈,降水、生物量、盖度变化剧烈程度极接近,且也较大,地下水位变化最缓和。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生物量略有增加趋势,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
(2)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份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年内变化幅度依次为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生物量>平均盖度>土壤质量含水率。
(3)盖度、生物量与0~20 cm土壤质量含水率回归模型分别为C=2.023Sw10+5.877(R2=0.987,P<0.05),B=27.181Sw10(R2=0.987,P<0.05),通过模型可预测盖度、生物量变差的58.0%、98.7%,准确率可达52.0%、86.2%。(www.xing528.com)
为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效地防治土地沙漠化,提出了以下对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建立现代化草牧场,加快绿洲生态型经济建设的步伐;合理利用流域内有限的水资源,确保生态用水安全;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及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社会,保护水源地,促进林地的涵养功能,改变传统畜牧业方式,建设小经济生物圈等长期对策。今后在沙漠化研究中应强调下面几个领域:结合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的研究,研究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沙漠化作用机理及贡献率,结合现代沙漠化土地相邻生态系统界面上的物质与能量流动规律,以及未来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趋势研究成果,建立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沙漠化相互耦合的过程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沙漠化发展态势;沙区水土资源研究,研究典型类型区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平衡,开展沙漠化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风险动态分析,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沙区环境和资源变化及其利用做出量化趋势预测;深入进行沙漠化土地土壤特征和不同发展类型沙漠化土地的水土资源分布转化的模式研究;沙区恢复生态学研究,脆弱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生态过程与土地沙漠化的生物学机理,沙漠化及其逆转过程中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系统稳定性关系及其维持机制,物种对严酷环境生态适应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