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祁连山绿洲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祁连山绿洲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表12可以看出,降水量与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高度相关,与空气湿度和水面蒸发量中度相关;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高度正相关,与水面蒸发量中度正相关,与空气湿度不相关。因此,筛选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3个因子进行回归模型分析。表15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偏回归系数综合上述R2检验、F检验、t检验,可得出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降水量和地下

祁连山绿洲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4.2.1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从表10可以看出,根据平均值μ、标准差σ统计分析,2009—2014年6年间,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量、空气湿度、水面蒸发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年均值分别为135.92 mm、46.02%、1108.10 mm、3.46%、265.31 cm;波动范围分别为106.62~165.22mm、43.73%~48.31%、887.52~1328.68mm、3.10%~3.82%、224.53~306.09 cm,区间波动的概率占68%。通过变异系数Cv统计分析,结合图6,2009—2014年6年间,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地下水埋深、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空气湿度,其中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

表10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际变化特征

图6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际变化特征

4.2.2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空气湿度、地下水埋深和土壤体积含水率采用月平均算法,降水量、水面蒸发量采用月累积算法,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在一年内,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1—3月份都较低,随后便逐渐增大,直到7、8月份增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降低,到11月份后降到最低。水面蒸发量从1月份开始逐渐增加,到5月份最大,随后逐渐减小。空气湿度1月份较大,随后降低,到4月份降到最低,随后又逐渐升高,到9月份后又下降,10月份以后又开始升高,周而复始。

图7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内变化特征

如表11所示,降水量、空气湿度、水面蒸发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月均值分别为11.57 mm、45.19%、106.46 mm、3.36%、252.19 cm;变化区域分别为34.70 mm、58.21%、198.07 mm、4.65%、530.67 cm;峰度均为负值,说明起伏变化比正态分布剧烈。

表11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年内变化特征统计

4.2.3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一般地,相关系数|r|>0.95,存在显著性相关;0.95≤|r|≥0.8高度相关;0.5≤|r|<0.8中度相关;0.3≤|r|<0.5低度相关;|r|<0.3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从表12可以看出,降水量与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高度相关,与空气湿度和水面蒸发量中度相关;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高度正相关,与水面蒸发量中度正相关,与空气湿度不相关。地下水埋深与水面蒸发量中度相关,与空气湿度不相关。因此,筛选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3个因子进行回归模型分析。

表12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系数(www.xing528.com)

4.2.4 土壤水与降水、地下水回归模型分析

(1)土壤水与降水、地下水拟合分析

从表13可以看出,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作为因变量,降水量、地下水埋深作为自变量,其复相关系数R为0.942,属于高度正相关;复测定系数R2为0.887,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也表明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2项因子可以解释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差的88.7%。调整后复测定系数R2为0.862,说明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可以说明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的86.2%,还有13.8%需要由其他因素来解释,比如植物的生长耗水变化等因子。标准误差为0.56,说明由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计算出的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实际监测值之间误差平均为0.56,此值越小,说明拟合程度越好。同理,地下水埋深或降水量作为因变量,其他因子作为自变量,复相关系数R、复测定系数R2、调整后复测定系数、标准误差的含义相同。经比较分析,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作为因变量,降水量、地下水埋深作为自变量的拟合程度最理想。因此,建立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数学模型是可行的。

表13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拟合系数

(2)土壤水与降水、地下水方差分析

表14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方差分析

从表14可以看出,利用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预测的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对其平均值的总偏差SSr,即变差值为22.5,回归均方差MSr为11.25;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观测值对其预测值的总偏差SSe为2.86,剩余均方差MSe为0.32。F值是MSr和MSe的比值,由于我们期望MSe越小越理想,期望MSr越大越理想,所以,F值越大,说明对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预测结果越理想。求得F检验值为35.39,查得F0.001(2,9)的临界值Fa为16.39,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Fa,这说明利用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预测的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在a=0.001(P<0.001)水平上极显著,且置信度为99.9%。

(3)土壤水与降水、地下水偏回归系数分析

偏回归系数分析主要是检验偏相关系数的显著程度,如表15,常数、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相关系数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6、0.02、0.13,分别小于0.001、0.025、0.25,因此,常数在P<0.001,也就是a=0.001水平上,查得t0.001(11)的临界值为4.025,从表15可看出,其相对应的t检验值为5.15,检验值大于临界值,这说明常数在a=0.001水平上偏相关系数显著;同理,降水量的偏相关系数在P<0.025,也就是a=0.025水平上,t检验值2.71大于t0.025(11)=2.59的临界值,说明降水量偏相关系数差异极显著。地下水埋深偏相关系数在P<0.25,也就是a=0.25水平上,t检验值1.64大于t0.25(11)=1.21的临界值,这说明地下水埋深偏相关系数差异也显著。

表15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偏回归系数

综合上述R2检验、F检验、t检验,可得出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与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Sw=0.066P+0.003D+1.757(R2=0.887,P<0.001),式中Sw(%)为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D(cm)为地下水埋深,P(mm)为降水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