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口水库水源主要靠降雨及融雪汇流而成,水库控制着整个大野口流域的来水量,且由于水库底层深入基岩层,无潜流,通过水位值可查得水库蓄水量,利用水位变化可求算出流域来水量。
5.3.1 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
(1)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值
从表17可以看出,根据平均值μ的统计分析,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每年分别在1.62℃、374.06 mm和166.73 mm上下波动,其中,大气降水的44.57%形成了河川径流,也就是说,年河川径流量占年降水量的一半还不到。根据标准差σ统计分析,该研究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河川径流量分别在1.16~2.08℃、307.43~440.69 mm、129.04~204.42 mm区间内变动的年份占68%。
表17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特征(1994—2011年)
在研究的18年中,大约有12年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河川径流量都分别在该区间范围内波动。根据变异系数Cv的统计分析,气温变异最大、河川径流量次之,年降水量最小,但总体上来看,变化幅度不大且都较接近。也就是说,祁连山大野口流域近18年来,极端气温、大暴雨和洪水发生的机率还是较小。
(2)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回归分析
从表18可以看出,河川径流量与降水量强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75),与气温弱相关(相关系数小于0.75)。分析表明,降水量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中,首先要考虑降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
表18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相关系数
从图13、图14可以直观地看出残差的绝对数值都比较小,所描绘的点都在以0为横轴的直线上下随机散布,回归直线对各个观测值的拟合情况是良好的。说明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图13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年均气温残差分析(1994—2011年)
图14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年均气温残差分析(1994—2011年)
R2检验(表19):在回归统计区域中,复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调整系数R2分别为0.844、0.713、0.675;F检验(表20):F检验值为18.64大于F0.05(2,15)=3.68;t检验(表21):回归常数a=-29.72,回归系数b1=25.82,b2=0.41;检验系数t1=2.27和t2=5.21,都大于t0.05/2(15)=1.984。综合R2检验、F检验和t检验,河川径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回归效果非常显著,可建立回归模型:
表19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回归统计
表20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方差分析
表21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回归系数
r=25.82t+0.041p-29.72(R2=0.713),式中r、t、p分别为年河川径流量、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
从图15、图16可以看出,预测值与实测值重合率较高,说明上述回归模型高度可信。并从其回归模型可计算,如年均气温1.62℃、年降水量为374.06 mm,则流域年河川径流量的估计值为165.47 mm。
图15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与河川径流实测与预测(1994—2011)(www.xing528.com)
图16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与河川径流实测与预测(1994—2011)
(3)线性倾向分析法
运用线性倾向趋势检验法等分析结果表明,近18年以来,年均气温在0.7℃(1996年)和2.62℃(1998年)之间,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如图17),平均趋势变化率约为0.23℃/10 a。年均降水和河川径流出现过两次高峰,两次低谷(如图17)。降水和径流高峰同时发生在1998年(年降水量472.9 mm,年径流量236.1 mm)和2007年(年降水量550.9 mm,年径流量256.6 mm);降水和径流的低谷一次发生在同一年(2001年降水量278.1 mm,年径流量106 mm),一次发生在不同年份,分别是2004年和2008年(2004年降水低谷为289.65 mm,2008年径流量低谷为152.5 mm)。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如图17),且二者平均趋势变化率均为18 mm/10 a左右。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的线性趋势为(0.74±0.18)℃,与2001年第3次评估报告给出的100年(1901—2000年)上升0.6℃相比,有所上升。自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年出现在1995—2006年(1996年除外),过去50年升温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2倍。近10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年平均气温增加0.5~0.8℃,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震荡。这与本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近18年以来,气候变暖确信无疑,且升温率提高相对较大。利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象站、三角形量水堰对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6℃,平均降水量为354.3 mm,年流域河川径流为118.2 mm。该结论与本研究(大野口流域与排露沟流域)相比,多年平均气温相差不大,仅高出0.02℃,但降水量和径流量相差略明显,其多年平均降水量高出约20 mm,多年平均流域径径流量高出48.5 mm。这说明不同的时空尺度(排露沟流域面积2.74 km2,大野口流域面积80 km2),其平均气温相差不明显,但年降水量和径流量相差明显。
图17 祁连山口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1994—2011年)
总体来看,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波动趋势上基本保持一致,气温较高的年份,降水量和径流量一般较高,气温较低的年份,降水量和径流量一般较低。
5.3.2 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年内变化
(1)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内变化回归分析
受气候、社会发展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径流变化规律非常复杂,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多时间尺度性、非线性等特性。通过长期定位监测,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量与一年中的月份总是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为此,以月份为自变量,以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量为因变量,求出月份相关函数模型(如表22)。利用函数关系,可求得逐月模拟值,将这些模拟数据与2012年定位监测的统计值相比较(如表23)。
表22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相关回归模型(1994—2011年)
表23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模拟与实测值比较(1994—2012年)
注:m为模拟值,a为实测值。
从表24可以看出,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模拟值差异发生的年内月份各自不同,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最大的模拟值差异分别发生在1月份、9月份和4月份,最小的模拟值差异分别发生在12月份、8月份和12月份,这说明模拟差异在年内无规律可循,是随机发生的。
表24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模拟与实测的差值排位
(2)月均值或月累积分析法
统计18年来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定位监测数据,气温采取月平均算法,降水和河川径流采取月累积算法,分析结果如图18所示,在一年内,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量变化步调基本一致,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值为-11.91℃,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相应也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74 mm和0.32 mm,2月份径流量也较低,但这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最低,因为逐月径流量是本月每日径流量的累积,而2月份往往是28或29天,因此在统计上表现了2月份径流量较低的现象,其实,通过多年监测,2月份径流量比1月份要大。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降水量和径流量也随之攀升,直到7月份,气温、降水和径流都增至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4.38℃、82.48 mm、37.48 mm,其中,降水和径流量分别占全年的22.05%和22.48%(如图18)。从7月份开始,气温、降水和径流逐渐减小,直到第二年1月份,气温、降水和径流都减至最小。通过18年的定位监测,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气温、降水和径流年内变化一直呈现这种规律,周而复始。
图18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年内变化(1994—201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