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C∶N、C∶P和N∶P生态化学计量比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C∶N、C∶P和N∶P生态化学计量比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不同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和N∶P进行了作图分析(图14),不同组分的C∶N、C∶P和N∶P在随海拔梯度增加亦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显著性。图14叶片—枯落物—土壤的C∶N、C∶P、N∶P变化特征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C∶N、C∶P和N∶P在不同海拔的差异显著性。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C∶N、C∶P和N∶P生态化学计量比

对不同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和N∶P进行了作图分析(图14),不同组分的C∶N、C∶P和N∶P在随海拔梯度增加亦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显著性。其中,青海云杉林叶片C∶N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为22.95~36.72,均值为29.79,高海拔3200 m和3300 m处C∶N显著高于其他海拔(P<0.05)(图14A)。枯落物C∶N随海拔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后在海拔3300 m处降低,变化范围为21.41~41.61,均值为33.25,2900 m和3300 m的C∶N比显著低于其他海拔处的(P<0.05)(图14A)。土壤C∶N变化规律同叶片C∶N变化规律,变化范围为12.41~20.70,均值为15.03,不同海拔的C∶N差异性不显著(P>0.05)(图14A)。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C∶N均值大小依次为:枯落物>叶片>土壤。

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叶片C∶P先是增加而后减小,变化范围为510.2~739.8,均值为655.7,C∶P在2900 m处显著低于其他海拔梯度C∶P(P<0.05)(图14B)。枯落物C∶P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变化范围为398.6~698.1,均值为484.1,低海拔2900 m显著大于其他海拔C∶P(P<0.05)(图14B)。土壤C∶P先是增加而后逐渐减小,变化范围为134.1~219.7,均值为194.1,但仅海拔2900 m显著低于其他海拔梯度(P<0.05)(图14B)。不同海拔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C∶P的均值大小依次为:叶片>枯落物>土壤。

图14 叶片—枯落物—土壤的C∶N、C∶P、N∶P变化特征(www.xing528.com)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C∶N、C∶P和N∶P在不同海拔的差异显著性(P<0.05)。

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叶片N∶P先是增加而后逐渐减小(图14C),变化范围为18.13~26.86,均值为22.48,低海拔(2900~3100 m)N∶P显著高于高海拔(3200~3300 m)(P<0.05)。枯落物的N∶P基本上是不断减小的,其变化范围为6.71~26.28,均值为13.30,2900 m的N∶P显著高于其他海拔的(P<0.05)(图14C)。土壤N∶P的变化规律同叶片N∶P变化规律,而且土壤和枯落物的N∶P较为接近,变化范围为7.96~16.56,均值为12.26,2900 m处N∶P显著低于其他海拔梯度(P<0.05)(图14C)。不同海拔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N∶P均值大小依次为:叶片>枯落物>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