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使用CMYK四色油墨就能够在承印物上得到非常多的颜色?得到这些颜色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理解CMYK四色油墨实现颜色的混合呢?事实上,印刷品的呈色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用单纯的加色混色和减色混色来实现。由上述讨论得知,印刷品的阶调层次是通过加网技术得到的,印刷油墨是以网点形式存在的。由于网点角度、大小不同,各色版套印后所呈现的色彩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网点叠合表现的颜色;一种是网点并列表现的颜色。大网点(网点面积率高)在套印时叠合的多,并列的少;小网点(网点面积率低)在套印时并列的多,叠合的少。每一个小的网点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颜色刺激,如图11.10的放大图所示。
图11.10 网点的叠合与并列
网点呈色法是根据人们的视觉特性和印刷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呈色方法。为简单起见,首先不考虑黑色油墨的作用,因为黑色油墨仅起到控制图像明暗的作用,对彩色没有影响。根据减色法呈色原理,黄、品红、青油墨分别用来调节进入眼睛的蓝、绿、红光的数量,从而达到混合出理想色光的目的。
油墨以网点的形式印刷在承印物上,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墨膜。因为油墨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光线进入油墨层的效果与光线穿过滤色片的效果基本相同,不同颜色的油墨选择性地吸收了一些波长的照明光,其他波长的光线穿过墨层被承印物(纸张)表面反射回来。各色网点的叠合相当于滤色片的叠合,各自分别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混合色,这个过程属于减色效应。不过当光线透射到承印物上时,还要被反射回来,在反射的过程中墨层对光线还将产生二次滤色。(www.xing528.com)
但是,由于二值印刷的墨层厚度不变,因此光线穿过墨层的厚度相同,被吸收和反射的光量也相同。通过墨层对光的吸收只能产生吸收和不吸收两种状态,所以通过网点对照明光吸收的这个减色过程,共可产生8种(23种)颜色。这8种颜色是:纸张白色(W);黄(Y)、品红(M)、青(C)三种原色,又称为一次色;由原色油墨叠印形成的红(R)、绿(G)、蓝(B)这三种间色,又称为二次色;黑色(K)称为复色,又称三次色。也就是说,通过油墨的减色过程,只能生成8种颜色。油墨网点通过减色形成这8种颜色的过程如图11.11所示,油墨以网点形式印刷在承印物上,不同原色网点之间叠合或并列,在照明光的作用下形成了8种基本颜色刺激,如图中向上的箭头所示,这就是进入眼睛的光刺激。各色网点叠印后,形成了二次色和三次色的同时,还将网点进行了分割,形成了更细小的色斑,如图中虚线所示。
图11.11 油墨网点形成颜色刺激的减色过程
由油墨网点形成的8种颜色色斑在照明光的作用下就形成了8种基本颜色刺激,由于这些色斑很小且距离很近,在正常视距下色斑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均小于眼睛可分辨的最小视角。这些色斑形成的颜色刺激在眼睛中进行混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感觉,并且颜色感觉取决于各种色斑相对面积的比例,这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加色混色的呈色方式之一。所以说,印刷品的最终颜色感觉是由油墨网点的减色混色和加色混色两个呈色过程共同实现的。
以上是对二值印刷的印刷品呈色原理的定性分析。由定性分析可知,二值印刷品的颜色感觉取决于各印刷原色油墨的相对网点面积比例。由上面的分析还可得知,对于二值印刷来说,如果使用n种原色油墨,则可在承印物上组合得到2n种不同的色斑,称这些由减色过程形成的基本颜色为纽介堡基色,由这2n种纽介堡基色通过加色混色过程就得到了印刷品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感觉。“印刷色彩学”中所讲的纽介堡方程就是根据这样的思路来定量计算印刷品的颜色,有关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书籍和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