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生,1999年卒。男,汉族,嘉峪关市文殊镇人,工程师。1962年高中毕业,在文殊小学任民办教师、小学校长。1967年文殊大队发展社队企业,被抽调搞工程设计,在南干渠上建成水力磨面、碾米的加工厂。1970年12月负责文殊山引水工程设计及施工,经19个月艰苦奋战,挖通山洞560米,截引水量0.074立方米/秒,满足了兰新铁路以南生产队生活用水。担任文殊农具厂技术员时,解决了打场风力机、橡胶制品、铸造模型生产制作中的难题,其中饲料粉碎机技术获甘肃省奖励。1978年3月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47年5月生,2013年8月卒。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人,中共党员,高小文化,1963年参加工作。1991年任嘉峪关饭店部门经理,1992年任市饮食公司工会主席,1997年退休。从事理发工作34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感人的业绩。1977年8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6月获全国财贸学大庆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获商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4月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
男,汉族,1944年6月出生,四川省资阳县人,高小文化,1972年6月在酒钢镜铁山矿参加工作,197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1月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4月获全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989年9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4月获甘肃省劳动模范标兵称号,1994年10月获冶金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曾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女,汉族,1954年6月出生,甘肃省张掖市人,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9月参加工作,党校本科学历。在酒钢电焊工岗位上奋战了20多年,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百项工程的焊接任务,带出了全公司闻名的“三八”女子电焊班,为酒钢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91年3月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2年3月被评为甘肃省妇女巾帼建功标兵,1998年7月获甘肃省巾帼十杰称号,1993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甘肃省天水市人,199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包头钢铁学院毕业。任酒钢修建部副主任、工程师。1998年6月主持设计酒钢1号高炉大修施工方案,实施高炉本体整体推移施工新技术,使重达3328吨、高36.81米的炉体整体推移43米,准确到达预定位置,创国内外高炉大修史上推移重量、高度、行程的历史记录,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第八届全国专利博览会银奖、199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9月酒钢2号高炉扩容改造,再次成功组织实施整体推移技术,创下冶金高炉推移重量3530吨的新记录,获得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被授予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0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甘肃省酒泉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助理园艺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9—2000年任嘉峪关市园林处副主任期间,带领职工完成了市区北部防风林带建设、城区主干道及工业园区的绿化带植树任务。2000年在文殊镇河口村挂职期间,帮助河口村制定了村“十五”经济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双培双带”实施方案等,并建成了河口度假村,帮助河口村农民提高收入水平。2004年3月担任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处主任后,带领职工完成了景区31万平方米的绿化、9千米景区道路建设及各类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使景区初步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1995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共青团中央、林业部授予全国青年绿化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甘肃省嘉峪关市人,199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90年7月参加工作。在担任酒钢镜铁山矿采矿技术员、采矿队副队长、炸药加工车间副主任、技术质量部副部长、技术主管、桦树沟作业区作业长期间,先后参与、组织、完成38项科技攻关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4万元。其中2002年完成18项科技攻关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3万元;2003年在降低爆破盲残炮攻关项目中,将盲残炮由原来的月平均150个降至45个以下,产生率由1.4%降低到0.48%以下,基本解决了多年来盲残炮较多的技术难题。先后当选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甘肃省古浪县人,高级技师,1996年毕业于酒钢技校。在酒钢当焊接学徒工期间,刻苦钻研焊工业务,先后取得了12个不同焊接项目的资质证。2010年,针对酒钢碳钢薄板厂制氢站氢气和氮气加热器泄漏产生的焊接缺陷,制订了焊接工艺处理方案,只用9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比常规处理方法节省39个小时。2007年,宏晟电热公司2号发电机组汽缸抽汽管出现泄漏,主动请缨制定了焊接与跟踪回火工艺处理方案,圆满解决了抽汽管的连接问题。还制定了125MW发电机组和300MW发电机组使用的各种材料光体焊接作业指导法,使电厂具备了应急焊接处理能力。主动承担电厂焊工技术培训任务,为焊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2006年在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焊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获酒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获甘肃省陇原技能大奖,2009年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45年6月生,2014年10月卒。男,汉族,四川省眉山市人,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小学文化。部队转业后在酒钢原料处解冻库工作20年,当班长多年。带领工友利用工作间隙筛砂子,从废料堆里拣钢管、槽钢、砖瓦、木板,废物得到利用;硬化地面和道路,库房周围种植树木;利用废料焊制铁床20多张,建立职工休息室;利用热水余气修建小型浴池,为职工洗澡提供了方便;自己出钱办起了阅览室等等,不仅彻底改善了解冻库的环境,而且使所在班组变成了花园式班组,先后被嘉峪关市人民政府、酒钢公司、甘肃省命名为优秀班组。在身患肝炎、胃溃疡、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然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坚守工作岗位,三次被酒钢党委和嘉峪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五次获酒钢公司劳动模范和嘉峪关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甘肃省永登县人,小学文化,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酒钢机械化公司吊装队起重班班长。1990年为抢修1号高炉,带领起重班赴兰州奋战14天,用一部40吨龙门吊和一辆40吨重汽车吊,把一部百吨塔吊拆卸并运到嘉峪关,满足了抢修工程急需;又连续作战,参加1号高炉重建,提前7天将总重量122.65吨的高炉框架吊装成功,为修复1号高炉立下了战功。两次被酒钢党委和嘉峪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次荣获酒钢公司和嘉峪关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55年3月生,2004年5月卒。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人,初中文化。1978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酒钢镜铁山矿井下岩工、T4G工、钳工作业,担任过班长、工段长。在担任班长期间,严格班组基础管理,强化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创井巷掘进月产92.8米的纪录。每遇设备故障,总是挺身而出,攻关排难;注重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管理,使采准队连续9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不仅超额完成平巷掘进生产计划,而且取得节约成本35万元、修旧利废节约费用20余万元的增产节约好成绩。1996年三采区采矿队当年完成铁矿石原矿量48.13万吨,比计划超产7.13万吨。1996年3月获酒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人,1983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酒钢宏兴股份公司炼钢工序板坯丙班5号机机长。在工作中对机组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工艺纪律,加强安全管理,完善管理手段和整治措施,从不放过任何影响生产和安全的隐患,取得铸坯合格率99.7%、开浇成功率100%、事故率为零的好成绩。在中碳钢生产中,中包炉数达到27炉,普碳钢中包炉数达到18炉,吨钢原材料消耗控制在13.2元。在劳动竞赛中名列第一。先后开发出20g、16MnR压力容器、中碳、冷礅钢、管线、船板等新产品。1994年荣获嘉峪关市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男,汉族,1973年12月出生,山东省郓城县人,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酒钢培训中心钳工高级技师。1993年9月酒钢技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利用空闲时间带上锉刀、钢锯、榔头和其它钳工工具,找废旧物料在工作台上反复操作练习,摸索钳工技巧。充分利用小窍门、小发明进行技术革新,每年节约材料费、工具费以及检修费数千元。在教学岗位上,承担了大量的钳工职业技能考前培训和学生实习培训,指导学员圆满完成学业。多次代表酒钢参加全国总工会、甘肃省总工会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并取得好成绩。1996年8月取得甘肃省冶金系统技能大赛钳工组第一名,获甘肃省职工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7月取得甘肃省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第一名,同年10月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钳工优秀选手称号,2004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www.xing528.com)
女,汉族,1971年8月出生,河北省丰润县人,大学学历,酒钢检修公司工程师。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酒钢1号、2号高炉大修炉体整体推移技术方案主要设计者之一。2005年主编完成检修技术工人培训教材《钳工工艺学》《起重工艺学》《焊工工艺学》,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编制检修作业标准567篇,危险源辨识1825条,实现对检修行为的规范和检修过程及安全检修的有效控制。2005—2007年审定、采纳技术创新成果15项,合理化建议65项,累计节约工时2693.2小时,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9万元,使炼钢转炉渣浆泵解体检修周期由1个月延长为2~3个月,风机检修周期由20天延长到40~50天,创新1号转炉年修方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检修效率,带动了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技术的全面进步。200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河北省玉田县人,中共党员,西部重工通用机械修造厂职工、高级技师,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维修钳工、装配钳工,担任过班长、项目负责人。发明的用气焊溶解堆焊替代浇铸工艺,解决了乌金瓦浇铸难题。自主研发了胎具设备,通过修补、研磨、拼装、上漆,代替价格昂贵的进口部件,为厂里节约大量外购资金。2000年获酒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参加甘肃省钳工技能竞赛夺得第一名被破格晋升为钳工高级技师,2007年获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男,汉族,1934年9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4年清华大学电器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鞍建电装公司工作,参加鞍钢第一、第二、第三炼钢厂、第一初轧厂、大型轧钢厂的修复、重建和新建工作,克服了解放初期技术、物资紧缺的困难,圆满完成任务,1958年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到酒钢工作后,参与了酒钢初期设计和筹建工作。1965年深入祁连山勘察设计输往镜铁山矿的35KV输电线路。一号高炉投产时率领安装人员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工地,使高炉电控系统顺利运行。1980年3月任动力厂副厂长,1983年9月任公司机动处处长,1984年5月任能源处处长,1986年10月任公司副总动力师,1987年任副总工程师。1980年被甘肃省授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37年1月生,2008年7月卒。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4年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重工业部北满建设公司、兰州西北建设公司技术处、第八冶金建设第一建筑公司工作。1983年调酒钢任二建公司经理,1985年任酒钢副总工程师。1956年在兰州西北建设公司工作期间,参与前苏联专家设计的白银公司各车间装料仓施工时,提出用重轨活动组合块体代替进口锰钢活动衬板,经前苏联专家和苏方设计院批准实施,不仅节省进口锰钢衬板1500余吨、价值千万元,还为装料仓提前一年投产创造了条件。任酒钢副总工程师后主管公司基建工作。1993年在酒钢炼钢三号方坯连铸车间建设中,率领职工在确保炼钢生产不停、屋面结构整体不动的情况下,纵向柱距18米、横向距108米,抽出四根总重达400吨的钢筋混凝柱,成功进行大跨度托梁抽柱设计与施工,节约资金千万元,提前半年投产。1993年10月,针对西沟矿102米二号皮带廊支架基础建在山坡冻土层上,基础下沉451毫米,并向西倾斜386毫米,随时有倒塌危险,提出用钢筋混凝土灌桩代替基础,重新增设钢架,将下沉的二号皮带廊用百吨千斤顶顶起复位的建议,经实践获得成功,不仅消除了生产隐患,确保了高炉石灰石正常供应,而且创造效益达千万元。198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浙江省兰溪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5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燃料化工专业,分配到酒钢生产办公室工作。1965年10月到鞍山钢铁公司焦化厂实习。1966年5月开始担任冶金部项目——粉煤气化工业试验(酒钢)技术负责人。在任酒钢钢研所焦化室主任、计划科科长、副所长期间,完成三苯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电极沥青产品开发、焦化含酚污水生化处理、炼焦配煤试验及焦炭性质研究项目并应用于工业生产,炼焦配煤试验及焦炭性质研究获1990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2月任酒钢技术部副主任后,组织完成了酸性球团烧结工艺研究和高炉炉料结构研究,分别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0年4月任公司总工程师室主任工程师后,推广轧钢加热炉蓄热燃烧技术,完成酒钢解冻库改烧高炉煤气实施方案,有效利用了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男,汉族,1943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5年长沙冶金专科学校毕业后到酒钢工作,历任镜铁山矿机电车间技术员、酒钢钢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高速线材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车间主任、副厂长。负责完成的酒钢一号高炉计算机上料系统引进与消化项目获甘肃省冶金厅奖励。在高速线材厂工作期间,从事电气自动化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无扭控冷轧盘条”项目获甘肃省优秀新技术成果一等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男,汉族,1938年12月出生,湖南省临湘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1年天津大学化工系燃料化学专业毕业后到包头钢铁公司工作。任包钢焦化厂炼焦车间技术员期间,提出用挡砖办法改变煤气分布,经实施后提高了焦炉炉头温度,避免了对焦炉炉体的损害。1970年9月调入酒钢焦化厂,后调到酒钢钢研所从事研究工作,撰写出五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在负责筹建西北配煤试验站200千克半工业性试验焦炉中,共进行千余次试验,为确定新疆阜康作为酒钢炼焦用煤基地提供了依据,项目获酒钢科技成果二等奖(197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1974—1983年,在西北四省20余个矿点采集煤样50余吨,经过洗选、试验分析及半工业性炼焦试验,获得数据一千个,1989年获国家标准化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国煤炭分类》提供了可靠数据,为酒钢公司赢得了荣誉。完成了约17万字的酒钢“产品标准汇编”,起草了14个焦化产品内控标准。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中国金属学会论文集发表技术论文19篇。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男,汉族,194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科主任医师。1969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嘉峪关市医院工作。1982年任市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1988年10月任市医院院长。1992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1997年9月晋升为外科主任医师。认真钻研医学理论,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等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2篇,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篇,获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五项,荣任《老年医学》大编委、《老年外科学》主编,兼职《中华现代医学管理》杂志常务编委、省高评委肿瘤外科专家组成员、《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理事、《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卫生管理工作者。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男,汉族,1943年2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5年浙江大学化工系燃料化工专业毕业后到酒钢焦化厂工作,历任焦化厂副厂长、厂长、酒钢煤气供热管理站副站长、公司总工办和宏远经济咨询公司主任工程师。1965—1984年参与了焦化厂一号、二号焦炉从筹划到建设的全部过程、焦化厂生物脱酚工程建设和三万立方米民用煤气柜建设。在任焦化厂副厂长、厂长期间,领导实施了花环填料塔的技改工程,使粗苯回收率从0.4提高到0.9。1993年参加了冶金部组织的赴日本考察团,回国后引进的日式火焰熔焊装置热态修补炉墙获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1993年获“一种块衬炼焦炉门”专利,获甘肃省科技发明银奖。1995—1996年主持用大型横管冷却器替换立管冷却获得成功,在全国炼焦行业首创不停机、不停炉、负压状态下成功更换气液分离器。1996—1997年在三号焦炉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高炉煤气加热并获得成功,为酒钢使用贫煤气、节约焦炉煤气做出了贡献。先后主持开发出轻质洗油、改质沥青、精萘等一批化工新产品,取得了两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另有张明达、孙海澜前文已有记述,此处不再赘述。
四、享受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专项基金津贴人员
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甘肃省民勤县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86年7月到酒钢工作,曾任技术部自动化室主任助理、部主任助理,自动化公司经理助理、系统所所长。参加工作初期承担高速线材工程项目技术工作,完成高速线材工程自动化项目,承担酒钢脱硫工程中的计算机系统安装调试工作。1990年在一号高炉修复中,承担高炉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编制的程序在工程热试车调试中一次试车成功,使高炉顺利投产。先后主持完成了酒钢料场、选矿、焦炉、高炉、转炉、精炼炉、连铸和加热炉等工序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无料钟炉顶布料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焦炉自动控制系统”“磨矿分级作业智能控制系统”“加热炉综合优化控制系统”和“转炉底吹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研究工作,获经济效益约2000多万元。主持和组织技术人员自主开发完成“焦化管理信息系统”“千兆以太骨干网”和“数据集成”等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产值达7000万元。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1993年评为“甘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享受甘肃省政府555创新人才工程专项基金津贴。
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甘肃省酒泉市人,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7年6月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工程系毕业后到酒钢烧结厂工作,历任烧结车间技术员、工长、车间副主任、技术科科长、副厂长、厂长。主持酒钢三号烧结机利用系数攻关,获嘉峪关市政府1998—199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酒钢公司1988年、1999年现代化创新成果奖,“铁精矿球团烧结新工艺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30平方米烧结机酸性球团烧结矿工业生产研究”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酒钢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甘肃青年科技奖。在任酒钢发展规划处处长期间,将月生产计划管理统一集中到发展规划处,形成了从年度到月经营计划、预算的完整体系,实现计划体系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完成酒钢产品结构调整规划和酒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资源规划草案及其他专业规划。在酒钢计划财务部工作期间,组织完成了计划管理和成本核算业务整合,对经营计划、预算、作业计划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优化。2005年获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6年享受甘肃省政府555创新人才工程专项基金津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