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企业领导干部及其贡献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企业领导干部及其贡献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8年12月出生,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职工苦干两年多,初步搭起了厂矿枢架。1965年,是酒钢第二次上马、恢复建设的关键时期,百废待兴。1945年11月至1947年3月,任抗大二分校冀中总队政治教导员,军区民运部科长。1965年6月被冶金部任命为酒钢公司经理,赴任前因病住院治疗,1965年12月20日病逝医院,享年52岁。解锋这位“三八式”老革命名义上为酒钢公司第二任经理,实际并未到任。1996年12月逝世,享年82岁。

嘉峪关市志(1978~2010)下册:企业领导干部及其贡献

郑康

郑 康(1908—1991)男,汉族,吉林省扶余县人。1908年12月出生,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一营一连党代表、吉林省扶余县副县长、嫩江渔业公司经理、黑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鞍山冶金建设公司副经理。1958年3月,同赵北克等人组成五人小组赴酒泉祁连山考察调研,4月任酒钢北京筹备组负责人。1959年7月至1962年1月,任酒钢公司副经理,是参与酒钢组建和先期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过三年半的艰苦奋斗,奠定了酒钢的基础。1962年1月酒钢下马时调离酒钢。1983年9月离休,副省级待遇。1991年4月逝世,享年82岁。

岳仲轩

岳仲轩(1910—1998) 男,汉族,河北省永清县人,1910年11月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至1959年6月,历任鲁西第六区参谋、第三军分区参谋、股长、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山东省南峰县县长、堂邑县县长,辽宁省新宾县县长、安东第二专员公署副专员、安东供给处处长,鞍山钢铁公司经理处副处长、材料处处长,会计处处长,鞍山冶金建设总公司副经理等职。1959年7月调入正在建设中的酒钢,任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主管基建项目。带领职工苦干两年多,初步搭起了厂矿枢架。酒钢第一次下马后,于1962年1月调离酒钢。1982年12月离休。1998年10月逝世,享年88岁。

王文

王 文(1911—1971)曾用名王文郁,男,汉族,黑龙江省大赉县(今吉林省大安县)人,1911年出生,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敌工干事、军分区政工部敌工科长、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区委敌工部副部长。1945年11月至1949年6月任嫩江省军区第二分区政委、行署专员、中共嫩江省第二分区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嫩江省建设厅厅长、嫩南办事处主任、省委委员。1949年6月至1951年10月,任鞍山钢铁公司秘书长、采矿部主任;1951年10月至1965年1月,历任鞍钢副经理、中共鞍山市委委员、鞍建总公司副经理兼本溪分公司经理、本钢公司经理。1965年6月至1966年9月,任酒钢公司党委书记。1967年调回本钢,1971年5月重新调回酒钢。1965年,是酒钢第二次上马、恢复建设的关键时期,百废待兴。被任命为酒钢公司党委书记后,立即组织酒钢有关部门制定建设规划,派专业人员到瑞典学习采矿及冶炼技术,大胆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采掘、空压、罐笼设备;亲临施工现场,用在本钢、鞍钢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同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深入食堂、学校幼儿园,抓职工关心的问题;决定为职工每人每月增发6元伙食补助费。这一系列的亲民举措被职工广泛传颂。1967年秋“文化大革命”中被本钢造反派揪回本溪批斗。1971年初恢复工作重回酒钢,赴任途中患病在北京住院治,1971年11月呼叫着“酒钢”病逝医院,享年60岁。他热爱酒钢、全身心地建设酒钢和体恤民情、关心职工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深深印在酒钢老职工的心中,长期为大家所传颂、所崇敬。

解 锋

解 锋(1913—1965) 男,汉族,山东省东平县人,1913年出生,1938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至1945年11月,先后在冀中军区政治部训练队当队员,任队长,政治部指导员,总务处事务科科长。1945年11月至1947年3月,任抗大二分校冀中总队政治教导员,军区民运部科长。1947年3月至1954年,任冀中河北军区政治部总务处长。1954年至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9月至1965年6月,任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1965年6月被冶金部任命为酒钢公司经理,赴任前因病住院治疗,1965年12月20日病逝医院,享年52岁。解锋这位“三八式”老革命名义上为酒钢公司第二任经理,实际并未到任。

张永逊

张永逊(1914—1991) 男,汉族,河北省深县人,1914年4月出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中抗战学校中队指导员、中华民族先锋总队政治部长,深县民政科科长、县长、县政府党委书记,晋中行政公署民政科长,晋鲁边区工作部副部长兼行政公署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日报》社副社长、渤海区党委秘书处副秘书长。1949年后,历任山东省水产局副局长,鞍钢工程技术处处长,鞍建总公司副经理,鞍山市委基建部长兼鞍建总公司党委副书记。1959年11月调入酒钢,任酒钢党工委副书记。1960年1月酒钢公司成立党委,为首届党委委员。同年11月任中共酒泉市委常委。酒钢第一次下马后于1963年1月调白银公司任党委书记。1991年5月逝世,享年77岁。在酒钢工作的三年半,正是酒钢创建初期轰轰烈烈大干快上时期,也是遭遇三年困难时期、艰苦拼搏时期,同广大职工同甘共苦,艰难度日,奉献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在与其并肩战斗的数万名战友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天佑

樊天佑(1914—1996) 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县人,1914年出生,193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39年,在延安抗大工人学校学习。1939年9月至1945年,在延安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作。1945年4月至1951年,历任中央党务研究室秘书、热辽中央分局土改工作团长、城工部长、辽宁省锦州市总工会民运部长、常务副主席。1951年至1958年4月,任鞍山钢铁公司基建材料处处长、安装公司副经理。1958年4月至1972年,历任酒钢首届党委委员、中共嘉峪关公社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共酒泉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酒钢公司副经理、酒钢留守期间(1962—1965年)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中共嘉峪关市工委书记、市筹备委员会主任、酒钢革委会常委。1972年调离酒钢,到兰州钢厂任职。1996年12月逝世,享年82岁。是创建酒钢和嘉峪关市的元老之一。作为“三八式”老干部,经历了酒钢轰轰烈烈的创建、大干快上、艰难困苦中下马、“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被当作走资派时的批斗,但无论形势多么险恶和困难,都不畏艰辛,不惧淫逼,刚直不阿,以革命老干部的胆略和气质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尤其是在酒钢第一次下马后作为留守负责人,带领千余名职工守摊子、护厂子、看设备、办农场、渡难关,使酒钢这块基地得以完整保存。二次上马后,又和广大职工一起参加恢复生产建设,迎来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的胜利。

刘洁泉

刘洁泉(1915—2009) 男,汉族,山东省沂水县人,1915年2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沂水县新王沟情报站站长、乡长、副区长,中共辽宁省营口县委组织部长、区长、县长,鞍钢公司福利处处长。1958年3月参与酒钢筹备建设前期工作。建厂后,历任四建公司经理、酒钢生活办公室主任、酒钢副经理、嘉峪关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酒钢建厂初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负责建厂前期准备阶段和动工后数万名职工的中转、安置工作。组织先遣人员在酒泉租临时住房,在戈壁滩搭“马架”、挖“地窝子”、建“干打垒”,修办公室、招待所、俱乐部、医院、职工食堂、浴池、学校。三年困难时期,组织职工生产自救,在黑山湖、花海、新城创办农场、养鸡场和奶牛场,为职工提供部分生活补贴。1962年酒钢缓建后,作为留守负责人之一,为渡过难关,组织人员赴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地收购粮油和副食品,带领留守职工搞废物回收,开荒种地,建立护厂制度。为确保国家财产少受损失,不时亲自值班。爱厂护物中表现出的公而忘私精神和日常工作中的亲民行为受到国家计委主任袁宝华的赞扬。1982年离休。2009年5月逝世,享年94岁。

崔东鲁

崔东鲁(1916—1991) 男,汉族,河北省定县人,1916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2年任定县区委书记,1943年任定唐县委宣传部长,1944年6月任定唐县委副书记,1946年至1948年在华北党校学习,结业后,先后任华北局党校总务科长、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务办公室主任。1952年1月至1954年2月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党委副书记。1954年3月至1958年9月历任鞍钢炼钢公司经理、金属结构公司党委书记。1958年10月调入酒钢,先后任酒钢运输部党委书记、酒钢留守期间党委副书记。1965年1月调离酒钢,任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逝世,享年75岁。酒钢早期建设的组织领导者之一。1962年酒钢下马后留守酒钢,同樊天佑、刘洁泉、李长全等留守领导人组织千余名职工看厂护物,维护设施,开荒种地,苦渡生活难关,使酒钢的大部分资产和生产原料得以保全,为二次上马做出了无私奉献。

赵俊义

赵俊义(1916—1998) 男,汉族,山东省临沭县人,1916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南抗日游击队九中队队长、山东省临沭县朱塘乡乡长、中共沂东区委书记,东海县武装部部长、县长,南下干部中队中队长,浙江省临海县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省临海县县委书记兼县长,中共台州专署第一副专员,鞍钢机械安装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鞍建总公司监察室主任、监委副书记。1959年11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党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中共酒泉市监委常委、监委副书记。三年困难时期,协助党委书记兼经理赵北克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酒钢缓建后,于1961年2月至1963年1月,赴酒钢支外企业富拉尔基工程管理处任党委书记,同年2月调离酒钢,赴冶金工业部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98年8月逝世,享年82岁。

鲍鸿光

鲍鸿光(1917—2004)曾用名鲍鸿阁,男,汉族,河南省长垣县人,1917年9月出生,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8年,历任濮阳、滑县、东明、长垣四县边区救国会会长、冀鲁豫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政治特派员、豫北大队新三旅九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边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四分区武委会主任、沙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内黄县县长、中共浚县县委书记、道口市市长、二野十七军政治部民联部部长。1949年至1969年,历任江苏省合作总社副主任兼南京合作社总主任、冶金筑炉公司、安装总公司经理、冶金部设备司副司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经理、冶金西北建设指挥部副指挥。1969年2月至1977年3月,历任中共嘉峪关市委副书记、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总指挥、酒钢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在“文化大革命”内乱、酒钢“三线”建设地位动摇、炼轧钢设备内调、人心涣散之时临危受命,到酒钢任职,抓住“全国抬酒钢”的有利时机,以总指挥的身份,到冶金部、兰州军区、各大钢厂,跑资金、要设备、立项目,为“十·一”出铁劳心费神。大胆使用敢抓敢管的技术干部,动员全市军民参加大会战,保证了酒钢1970年“十·一”出铁。在企业管理中用大庆“三老四严”的作风约束干部职工,抓典型树样板,使酒钢走上了发展之路。1977年3月调离酒钢,1989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副军职。2004年5月逝世,享年86岁。

陈 宾

陈 宾(1917—2000) 男,汉族,山西省和顺县人,1917年出生,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和顺游击支队小队长、河东公安局侦查股长、太行一分区政治部敌工干事、17师、57师政治部组织科长、57师171团副政委、政委等职。1952年8月任石油工程第1师二团政委,1953年2月后任玉门矿务局基建处处长、采油厂厂长、吐鲁番矿务局局长。1963年11月后历任甘肃省工交政治部副部长、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重工业厅厅长。1969年4月调任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71年10月任嘉峪关市革委会核心小组筹备组副组长。1972年4月至1973年9月,任中共嘉峪关市委(酒钢党委)常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常委、副主任。1973年9月调离嘉峪关市,任甘肃省冶金局局长。1990年离休。2000年3月逝世,享年83岁。在嘉峪关工作期间,参与组织领导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镜铁山矿维简、热电厂扩建、焦化厂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充分发挥了他军地人脉关系熟悉的优势,为酒钢二期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温良贤

温良贤(1917—1974) 男,汉族,江西省萍乡市人,中共党员,1917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48年12月至1950年1月,任鞍钢制铁部副主任、第二副主任、炼铁厂厂长。1952年3月至1954年11月,任鞍钢驻莫斯科小组负责人。1954年至1959年7月,任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副经理。1958年5月,参与酒泉钢铁公司筹备工作,1959年7月至1962年1月,任酒钢公司党委常委、公司副经理。是参与酒钢创建工作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带领广大创业者艰苦奋斗三年半,遭遇三年困难时期,酒钢被迫下马,1962年1月调离酒钢。1974年逝世,享年57岁。

周冠五

周冠五(1918—2007) 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1918年2月出生,1936年3月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至1949年9月,历任山东省金乡县抗敌后援会干事、北方局党校学员,苏鲁豫边区人民义勇军班长、排长,苏鲁豫金嘉济工作团(中心县委)军事部长兼特务连长、大队大队长、县政府县长、冀鲁豫单虞县县长,七分区二十团团长,二野七纵队特务团五十九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九团团长,江西贵溪军分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业到工业战线,调入北京,历任石景山钢铁厂人事室主任、副厂长、厂长,石景山钢铁公司(后改为首钢)经理。1966年1月调任酒钢公司党委书记,四个月后,“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调回首钢。2007年4月逝世,享年89岁。

赵北克

赵北克(1918—2001) 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1918年3月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7月在延安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实业处秘书主任、灵丘县县长、第十七专署副专员、辽北省第一专署专员、嫩南行政公署秘书长、嫩江省民政厅厅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本溪煤铁公司副经理、本钢经理、中共本溪市委常委、鞍钢副经理、鞍山建设总公司经理、鞍山市委第一副书记、中共辽宁省委委员。1958年3月被冶金工业部抽调任五人小组组长,与郑康、李英奎、杨声、骆邦智4人赴嘉峪关实地探察,筹建酒泉钢铁公司。到祁连山勘察后写出调查报告交冶金部,8月酒钢公司成立后任党工委书记兼经理,中共酒泉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甘肃省委委员。1960年1月,酒钢党委成立后任党委书记兼公司经理。酒钢创建时期,带领数万名建设大军,经过四年艰苦创业,在戈壁滩上建立起了西北最大钢铁基地,1513立方米1号高炉、黑山湖水库、铁山矿铁路运输专线、热电站、选烧、炼焦及运输系统配套设施、生活基地及相关辅助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酒钢被迫缓建,1962年5月,含泪调离酒钢,到武汉钢铁公司任职。2001年4月逝世,享年83岁。作为酒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酒钢人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段六奎

段六奎(1918—1982) 男,汉族,湖南省郴县人,1918年出生,1937年初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至1952年,先后历任新四军军部技术书记、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军需处长、苏中二分区卫生部政委、苏中军区军工部政委、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一期学习,毕业后任学院政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国防部授予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至1966年7月,任太原钢铁公司党委副书记,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1966年7月调入酒钢至1970年,历任三九公司党委书记、嘉峪关地区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嘉峪关市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后调离酒钢。刚到酒钢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正是“文化大革命”初中期,内乱使企业生产停顿,酒钢陷入上与下之争;酒钢被军管后,担任军管会副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顶住各种压力,抢抓有利时机,组织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保证了按时炼出“政治铁”,完成了省革委会交给的任务。1982年12月离休。1998年3月逝世,享年80岁。(www.xing528.com)

李英奎

李英奎(1918—1990) 男,汉族,山东省商河县人,1918年出生,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参加革命。1951年至1958年在鞍钢建设总公司工作。1958年3月随赵北克、郑康等人到酒泉考察调研酒钢建厂情况,参与了酒钢筹备、初建工作。同年5月任酒钢酒泉筹备处处长,与乔石、韩显沛等人组织技术人员审定地质勘探、科学实验、水电资源条件、设计规模、装备水平等方案。在确定酒钢厂址、人员选调、初期建设、出铁大会战等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1959年6月任酒钢化工厂厂长,1962年酒钢缓建时调江西新余钢铁厂工作,1964年调任鞍钢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副经理。1965年酒钢二次上马后回到酒钢,任“四清”领导小组成员,第九冶金建设公司副经理。1966年7月九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2支队后,任副支队长兼后勤部部长。1969年至1970年酒钢1号高炉出铁大会战时,任山下战区总指挥,组织军民进行大会战,为酒钢第二次上马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71年调新疆八一钢厂任厂长。1982年离休。1990年1月逝世,享年71岁。

方如玉

方如玉(1920—2008) 男,汉族,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共党员,1920年出生,抗战时期参加革命。1949年后任冶金工业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经理,参与了武汉钢铁公司建设。1965年9月至1966年7月,任冶金工业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副经理,参与酒钢公司二次上马后恢复建设。1966年7月代行九冶经理职务。后调任酒钢(时称三九公司)副经理,主管基本建设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曾被造反派“揪回”武汉批斗一年,回酒钢后参与组织了“十·一”出铁和镜铁山矿、选矿、烧结、焦化、热电等厂矿改扩建及技改工程建设。1978年2月调任宝钢建设工程副总指挥、宝钢工程指挥部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9月离休。2008年12月逝世,享年88岁。

王学功

王学功(1921—2003) 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学文化,1921年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室机要科译电员,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科长,东北兴山市鹤岗矿务局秘书长,东山矿矿长兼书记、鞍钢采矿部副主任、矿山处处长、矿山部副主任。1960年6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党委常委、副经理,嘉峪关地区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指挥部工委书记。1972年调离酒钢。1960年6月调回酒钢后,在镜铁山矿负责矿山大爆破技术指导工作,现场吃住数月,带领职工剥岩20万立方米,装药1000吨,成功完成了矿山大爆破项目。1966年4月,参与了镜铁山矿设计和施工,使镜铁山矿多项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带领矿山考察团去瑞典考察,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年产500万吨矿石的矿山设备,保证了炼铁所需的充足原料。1970年酒钢出铁后,为使工艺配套,提出贫矿入炉方案,实现了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核算的短期目标。组织领导了烧结机设计、施工,推广了选矿重、浮、磁选联合方案和镜铁矿焙烧实验。1973年调河南舞阳钢铁公司。1982年离休。2003年8月逝世,享年82岁。

李华栋

李华栋(1922—1996) 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1922年3月出生,1949年1月参加革命,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至1954年6月任辽宁鞍山制造二厂重型机器厂技术员、车间主任。1954年6月至1956年3月,在鞍山俄文学校、苏联俄文学校和苏联乌拉乌重型机器制造厂学习和实习。1956年3月后历任鞍钢公司总机械师助理、鞍钢北部机修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65年12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公司供应办公室副主任、机动处副处长、机修厂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嘉峪关市革委会委员、酒钢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酒钢副经理等职。在鞍钢工作期间,主持实施了大型发电机外壳铸造工艺改造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技术攻关奖;受冶金工业部委托,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冶金制造厂进口的冶金重型机械质量问题与苏联专家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最终使对方答应赔偿,为国家挽回1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酒钢二次上马后,作为技术骨干调入酒钢,参与酒钢1号高炉建设和检修会战,主持实施了酒钢选矿厂强磁选机制造、运行,尾矿再开发利用等项目,成功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和能源。1983年8月离休后,担任酒钢公司顾问至1988年。1996年9月逝世,享年74岁。

冉文彬

冉文彬(1922—2003) 男,汉族,河北省满城县人,1922年10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7团、17团战士、班长、排长,独立八旅连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第六纵队教导员,68军独立营政委、政治部科长、团政委,203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65年4月调入酒钢,先后任酒钢公司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嘉峪关市革委会政治部副主任、三九公司革委会常委。1974年任基建工程兵02支队三支队、一支队政委。无论在酒钢还是02部队任职,都参与酒钢二次上马后的建设工作。1966年7月任酒钢党委副书记时,曾深入海拔2700米的镜铁山矿跟班劳动,总结推广“马万水工程队”先进经验,使冶金战线的这面旗帜红遍全国。组织参与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结束了酒钢建厂十二年不产铁的历史。1974年6月调任02部队驻北京指挥部政委。1984年离休。2003年4月逝世,享年81岁。

袁明秀

袁明秀(1923—1999) 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县人,1923年8月出生,1938年7月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当战士。1940年8月到山东省财经学校学习。1941年8月后历任山东北海银行总行会计、股长,北海银行竹庭县办事处主任。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负责对连云港市的接管工作。1949年3月随军南下浙江,任中国人民银行浙江台州、温州人行中心支行行长。1952年1月任温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党组副书记。1954年5月,中央决定从华东地区选调一批地级干部支援鞍钢建设,被选调到鞍钢,先后任财务会计处处长、生产处处长。1959年12月后,任鞍钢第二炼钢厂党委书记、计划处处长。1966年5月调酒钢,历任酒钢副经理、党委常委、三九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参与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的组织领导工作。1971年调离酒钢,任天水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甘肃省冶金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经济委员会顾问。1990年10月离休后创办甘肃省工业经济协会,为甘肃经济建设发挥余热。1999年1月逝世,享年75岁。

刘华强

刘华强(1925—2011) 男,汉族,江苏省丰县人,1925年8月出生,1937年7月参加革命,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参加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第5纵队第1支队。1948年10月至1951年1月在本溪钢铁公司工作。1951年2月至1958年在本溪市委工作。1958年至1965年任本溪钢铁厂厂长。1965年8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机修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嘉峪关市委委员、酒钢生产指挥部主任兼党委书记、炼铁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革委会第一主任。1976年7月任嘉峪关市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3月调离酒钢。1988年离休。2011年2月逝世,享年85岁。酒钢二次上马期间调入酒钢,从事酒钢恢复建设的中层支建干部,具有“三八式”老干部的胆略,敢抓敢管,不顾个人安危。在机修厂和炼铁厂工作期间,面对“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严字当头,抓作风、促生产,使混乱局面很快得到扭转,生产建设走上正常轨道。组织抢修抢建,保证酒钢1970年“十·一”出铁,为酒钢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新民

李新民(1925—2001) 男,汉族,河南省偃师县人,1925年12月出生,1943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2月至1965年6月,曾在延安新化学厂当工人,后历任热河省燃料管理处经理、吉林省长春市和顺区工作队队长,鞍山钢铁公司化工部副厂长、鞍钢劳资处科长、副处长,鞍钢第一初轧厂和第二初轧厂厂长、党委书记。1965年7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生产办公室主任、酒钢公司副经理、公司党委委员,嘉峪关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中共嘉峪关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在酒钢任职期间,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和“上”还是“下”的争论,毅然率队几上兰州、北京,多次向冶金部和省委、省政府汇报,力陈酒钢建设对西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得到中央和省委的支持,赢得了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的机遇。1981年调离酒钢任冶金部金属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后,仍情系酒钢,关注酒钢出钢出材配套建设,力所能及地为酒钢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1988年离休。2001年2月逝世,享年75岁。

李长全

李长全(1926—2002) 男,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1926年7月出生,1948年2月参加革命,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鞍钢樱桃园矿、营造厂任木工组长。1950年2月至1951年10月,在东北工业部基建训练班、干部培训班及鞍山市委党校学习。1951年10月至1958年10月,历任鞍山土建公司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鞍钢建筑工业公司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鞍建一矿东工地党总支书记。1958年10月调酒钢,任酒钢化工厂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1960年11月至1961年7月,先后任酒泉东坝、嘉峪关、文殊等公社整风整社工作组长。1961年7月至1964年3月,历任酒钢驻金川工管处工委副书记、酒钢农牧处党总支书记、处长,职工医院院长。1964年3月至1969年6月,调白银公司任冶炼厂党委书记。1969年7月任甘肃省卫生局工宣队长。1970年10月重回酒钢,历任酒钢修建部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嘉峪关地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酒钢副经理等。在酒钢任副经理期间,经常深入基层抓农场、食堂、宿舍和幼儿园,注重改善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和住房条件。认真组织指挥大修和基建,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身先士卒,带头苦干,经常吃住在现场,体现了工农干部的本色。1998年离休。2002年11月逝世,享年76岁。

蒋程万

蒋程万(1928—2009) 男,汉族,浙江省海宁县人,大学文化,高级会计师。1928年7月出生,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至1952年8月,先后在上海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读书。1952年9月至1958年11月,在鞍山钢铁公司财会处工作。1958年11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公司财会处会计员、会计师、财务处副处长、处长、公司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甘肃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990年10月退休。2009年2月逝世,享年80岁。从1958年酒钢建厂到1990年退休,整整在酒钢工作32年,作为鞍钢援建酒钢的专业技术骨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酒钢。在酒钢缓建期间,到黑山湖农场开荒种地,宁肯吃骆驼草也不愿回内地另谋出路。有人问他“你是大学生,为什么不回上海去找工作?”回答是“组织安排我留守酒钢,我逃离了对不住酒钢!”在那半碗面糊糊半个黑面馒头、小半碟咸菜就算一顿饭的年代,硬是撑了过来。1965年酒钢恢复建设后,晋升为酒钢第一批高级会计师。在对公司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管理制度,从基础班组核算抓起,自下而上,到全厂的经济核算,建立了全公司的基础管理制度。在公司内部进行财务整顿,建章立制,使企业财务管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在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的年代,精打细算,保证了资金正常运转。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对事业、对党的忠诚。

杨柏英

杨柏英(1929—2006) 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县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29年出生,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7月大连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鞍钢工作,后公派到苏联留学两年。回国后参加鞍钢建设,任技术员,承担风、水、电、气动力供应中的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嘉奖。1966年初调入酒钢,历任镜铁山矿生产处副主任,酒钢公司机动处副处长、处长,公司副总工程师,副经理。1989年获甘肃省劳动模范,1991年退休。作为一名电气高级工程师,在企业长期工作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电、水、煤气、氧气等总动力能源费用包干制度方面的经验,1984年至1988年在酒钢推广试验,总动力费累计节约1500多万元。主管的计量工作取得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合格证书。针对动力能源“跑、冒、滴、漏”现象,亲临现场,直接指挥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杜绝了能源严重浪费现象。1988年10月组织完成了炼钢转炉煤气一次试验成功技术革新,仅此一项革新,每年可为公司增效40余万元。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处处以身作则,多次被市委和公司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干部。心系群众,体恤民情,在职工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20世纪80年代初期,得知因酒钢生产用电紧张而影响了农电供应,给三乡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后,及时建议公司给予补偿,受到农户的广泛赞誉。被公司职工称为“红管家”,为酒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2月逝世,享年77岁。

张浩盛

张浩盛(1930—1990) 男,汉族,辽宁省新金县人,1930年出生,1949年3月参加工作,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工程师。1949年至1966年2月,先后在大连甘井子区曹达厂、鞍山钢铁公司工作,历任鞍山市委宣传部干事、鞍钢大型轧钢厂副段长、副机械师。1966年3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生产指挥部培训队队长、机动处副处长、处长,酒钢公司副总工程师、公司副经理。1984年8月任公司党委副书记。1985年8月至1986年12月任公司党委书记。其间,1985年12月至1986年12月兼任中共嘉峪关市委常委。1987年至1990年6月任公司总机械师。1990年6月逝世,享年60岁。在酒钢早期建设的设备动力管理、组织维护选矿生产、处理炼铁、焦化设备故障和事故抢修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组织管理才能。1982年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后,参与筹建酒钢自营基建队伍,负责炼钢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八五’盈亏持平,‘八六’出钢材,‘九〇’产量翻番”经营目标,推行经理厂长负责制,为深化企业改革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在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以镜铁山矿为典型,组织全公司党政干部和职工群众,经过认真总结,归纳和弘扬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这是酒钢建厂以来几代创业者、建设者在皑皑祁连、茫茫戈壁用勤劳、心血、汗水和智慧,经过长期奋斗拼搏,孕育创造和提炼升华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酒钢的企业精神。作为实践者和总结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倾注了个人的心血和感情。

王汝林

王汝林(1932—2004) 男,汉族,字襄柏,浙江省鄞县人,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2年7月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6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至1954年9月,任鞍山公铁公司炼钢工程公司技术员。1954年9月至1956年5月,在苏联学习。1956年6月至1958年7月,任鞍建总公司工程处工程师。1958年8月调入酒钢,历任酒钢公司设计处、冶金建设指挥部、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副科长、科长、总指挥部基建办公室核心小组副组长、基建办公室副主任、总指挥部秘书长。1980年8月任酒钢公司副经理,1983年8月任经理。1986年1月调离酒钢,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酒钢创建者之一。1958年8月酒钢开工奠基,参与设计工作。1964年酒钢二次上马,在冶金建设指挥部主管基本建设,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折腾。参与和指挥了“十·一”出铁大会战、总规划设计、出钢出材配套建设、“铁山精神”的总结推广,企业整顿和各类规章制度的的制定落实。担任公司经理后,提出“三年三大步”的发展战略,带领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炼钢厂,于1985年炼出了第一炉钢,结束了酒钢有铁无钢的历史,并扭亏为盈,甩掉了长达20余年的冶金行业亏损大户的帽子,使酒钢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厂,为酒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调离酒钢后,仍情系酒钢,关心酒钢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7月,从冶金部退休后,被酒钢公司聘为顾问,直至病故。2004年12月逝世,享年72岁。

钟建华

钟建华(1953—2013) 男,满族,辽宁省鞍山市人,1953年12月出生,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系轧钢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专业四年制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具高级职业经理资质。1973年至1974年12月,下乡插队锻炼。1974年12月至1978年在酒钢当工人。1978年8月至1982年7月在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当技术员,1984年调入酒钢,历任酒钢轧钢厂副科长、科长、厂长助理、副厂长、公司生产调度处副处长、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二轧钢厂厂长、总调度长、生产处处长、公司党委常委、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等职。2000年5月在国家冶金局挂职,任发展规划司副司长。2001年3月调离酒钢,先后任甘肃建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甘肃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曾两次荣获甘肃省优秀施工企业经营者称号。2013年4月逝世,享年59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