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本部建设项目成果

嘉峪关本部建设项目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2003年,投资4.29亿元,实施黑沟矿建设工程,工程分两期实施。主要项目有上山公路、罐笼提升设施、平峒溜井开拓、砂石运输系统及露天开采等。选矿厂初期设计年处理原矿500万吨,生产铁精矿208.33万吨。高炉炉容1513立方米,利用系数1.5,设计年产生铁80万吨。

嘉峪关本部建设项目成果

一、矿产资源项目

镜铁山矿和西沟石灰石矿两座自备矿山于1964年第二次上马后建成。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建成矿产资源类重点项目12项,总投资近54.12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期间)实施4项,投资1.36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4项,投资6.41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4项,投资46.35亿元。

1985—1987年,投资8700万元,在桦树沟矿区掘凿2950米的主斜坡道和1609米的采区斜坡道,让无轨设备方便通行。

1988—1995年,投资1700万元,完成矿山上、下山公路、简易公路及办公、生活设施建设

1988年4月,在镜铁山矿生活区南23千米处投资建成设计年生产能力50万吨、地质储量为6169万吨、平均品位为21.1%的白云石矿,服务年限为91年。

1989年7月,投资3200万元,实施年产矿石75万吨的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Ⅵ-Ⅶ矿体开拓工程。1995年5月建成投产。

1994年,投资9600万元,实施年产矿石100万吨的桦树沟矿区西部矿体开拓工程,1998年建成投产。

1997—1998年,投资4000万元,完成黑鹰山矿二期工程建设,形成年产铁矿石40万吨的生产能力、30万吨的生产规模。

1998—2003年,投资4.29亿元,实施黑沟矿建设工程,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1998年10月开工,2002年8月投产,形成年产铁矿石200万吨的规模;二期工程2002年开工,2003年6月竣工,形成年产铁矿石300万吨的规模。主要项目有上山公路、罐笼提升设施、平峒溜井开拓、砂石运输系统及露天开采等。

1999年10月,投资7600万元,在桦树沟矿实施设计年产铁矿石150万吨的深部开拓工程,2005年年末建成。

2001年7月,投资4100万元,实施生产能力为610吨/时的矿石预选工程,对粒度小于50毫米的矿石进行预选,与破碎运输生产能力形成配套。2006年投入运行。

2003年5月,投资3400万元,实施西沟矿运输索道改造工程,工程采用溜井+胶带联合运输方式,将索道运输改为胶带运输,全长12080.3米,建成年运石灰石矿140万吨,运量432吨/时的运输索道。2004年1月建成投运。

2007年,投资6000万元,完成桦树沟矿区Ⅱ、V矿体2-14线开拓及2640米破运系统改造、黑沟矿区上山公路维护、边坡危险地段处理及2834米水平除尘系统、夹皮沟白云石矿扩能改造、西沟矿西部固定帮外扩处理等工程。

2010年,投资45亿元,相继启动自有矿山扩能改造与镜铁山矿周边资源整合开发工程,以及煤矿、多金属矿的地质勘查及前期开采筹备工作。

二、选烧项目

1987年后,新建或改扩建选烧重点工程8项,总投资13.06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2项,投资4.71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2.6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5项,投资5.75亿元。

1983年10月,投资7100万元,实施石灰竖窑建设工程,设计形成年产生石灰18万吨的生产能力。1986年8月投产。

选矿厂初期设计年处理原矿500万吨,生产铁精矿208.33万吨。1987—2005年,投资近4亿元,对竖炉节水、强磁选流程、粉矿预选、选矿控制和除尘系统、块矿预选、分级机、弱磁选机、竖炉抽烟机、强磁细筛、过滤机系统等进行技术攻关、扩能升级和自动化改造,建成年处理原矿681万吨、处理铁矿石613万吨、生产铁精矿325万吨的生产线。

1992年12月项目通过国家审批,1993年3月开工建设,1996年3月建成年产酸性球团烧结矿106.4万吨生产线,总投资2.6亿元。

2001年4月,投资5000万元,建设选矿自动化控制工程,2003年11月建成投用。2004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专家委员会鉴定,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03—2004年,投资8100万元,新建两座竖炉,建成年产球团烧结矿80万吨、利用系数6.30吨/台·时平方米的生产线。一号竖炉于2004年8月投产,二号竖炉于2004年10月投产。

2005年,投资980万元,对过滤机进行改造。8月开工,12月投产。

2005年8月,投资1.47亿元,对选矿扩能工程进行改造,2006年11月建成投产。

2009年7月,投资2.87亿元,动工建设265立方米烧结系统,建成年生产烧结矿544万吨、球团矿105万吨、生石灰22万吨的生产线。2010年12月投产。

三、炼焦项目

1978年前,建成一、二号焦炉。1995年后,新建或改扩建炼焦重点工程5项,总投资14.72亿。其中,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2.27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4项,投资12.45亿元。

1995年3月,投资2.27亿元,开工建设1座50孔焦炉、配煤系统、筛焦和储焦系统、高145米烟囱及相应生产辅助设施。1997年6月建成投产。

2004年2月,投资3.35亿元,开工建设1座60孔焦炉、4个配煤仓及高150米的烟囱。2005年3月建成投产。

2005年,投资4300万元,先后建成鼓风冷凝改造配套装置、综合循环水泵房改造配套装置、制冷站改造配套装置、终冷洗苯改造配套装置、硫铵改造配套装置、焦油改造配套装置等工程。

2007年6月,投资2.42亿元,开工建设设计年产焦炭200万吨,生产能力140吨/小时的干熄焦工程。2008年10月投运。

2009年9月,投资6.25亿元,开工建设设计年产110万吨捣固焦、配套生产140吨/小时的干熄焦,拥有化工产品回收系统和焦油轻苯精制加工系统、年可处理7.5万吨焦油和2.5万吨轻苯的五号和六号焦炉建设工程。2010年2月竣工投产。

四、炼铁项目

1970年10月1日,一号高炉在没有选矿、烧结等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原矿入炉,炼出生铁。高炉炉容1513立方米,利用系数1.5,设计年产生铁80万吨。1983年后,新建或改扩建炼铁重点工程9项,总投资32.66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3项,投资2.88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3项,投资14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3项,投资15.78亿元。

1988年5月,投资1.18亿元,开工建设设计年产生铁40万吨的二号高炉工程,1989年12月点火开炉。

1989年后,投资8300万元,完成3座热风炉及炉体除尘、自动控制、主卷上料和炉顶、高炉本体及煤气清洗系统PLC控制等二号高炉配套项目建设,实现工艺设备自动控制和高炉运行全方位监控。

1990年3月12日,一号高炉坍塌,随后投资8700万元,实施高炉修复工程,1990年12月建成出铁。

1993—2003年,投资5300万元,建设高炉喷煤系统,设计年喷煤12万吨。1994年9月一期工程投产,2001年12月二期工程投产,2003年富氧喷煤系统投产。

1998年,投资3亿元,将一号高炉炉容由1513立方米扩建至1800立方米,首次采用将组装好的高炉炉体整体推移到原高炉位置上的炉体整装推移技术,设计年产生铁100万吨。4月开工,6月竣工投产。

2000年,投资10.47亿元,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二号高炉进行扩容改造,炉容由750立方米扩至1000立方米,并再次采用炉体整装推移技术,推移39.6米、大修工期42天,创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大修全国纪录。设计年产生铁60万吨。9月开工,10月竣工投产。

2003年2月,投资8.2亿元,开工新建三、四、五、六号4座450立方米高炉及辅助设施(200万吨炼铁工程)。设计年生产铁200万吨。2005年6月建成投产。

2009年10月,投资6.6亿元,开工新建1800立方米七号高炉及辅助设施。设计年生产铁192.5万吨。2011年3月建成投产。

2009年11月,投资9800万元,实施高炉鼓风机建设工程。2010年12月建成投产。

五、炼钢项目

1984年后,新建或改扩建炼钢重点工程8项,总投资16.96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1.89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5项,投资5.67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2项,投资9.4亿元。

1984年,投资1.89亿元,开工建设两座30吨顶吹转炉炼钢工程,设计年产钢45万~50万吨。同时建设两台方坯连铸机,年产方坯45万吨。1985年12月建成投产,结束了酒钢有铁无钢的历史

1993年3月,投资9700万元,实施一、二、三号方坯连铸机改造工程。10月竣工投产。

1994年,投资9000万元,建设50吨三号转炉一座,顶底复吹,设计年生产能力50万吨。年初开工建设,年末建成投产。

1995年,投资7900万元,将一、二号两座转炉炉容由30吨扩至50吨。1996年竣工投产。

1995年6月,投资2.85亿元,实施板坯连铸工程。工程包括扩建炼钢厂厂房3.51万平方米,选用两台半径为7.5米的全弧型8点矫直板坯连铸机,采用大包加盖、称量、全封闭浇注、中间罐称量、液面控制等技术。1996年9月一号板坯连铸机投产,1997年10月二号板坯连铸机投产。

2000年,投资1600万元,实施三号连铸机高效改造工程。5月开工,10月竣工投产。

2003年9月,投资7.7亿元,开工新建两座120吨顶底复吹转炉、两座120吨精炼转炉及辅助设施(200万吨炼钢工程),设计年产钢293万吨。2007年1月建成投产。

2008年5月,投资1.7亿元,实施120TRH炉建设工程。2010年10月竣工投产。

六、轧材项目

1984年后,新建或改扩建轧钢重点工程10项,总投资100.09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4项,投资3.1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25.6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5项,投资71.39亿元。(www.xing528.com)

1984年6月,投资800万元,实施一轧厂改造工程,建设年产直径6.5毫米线棒10万吨项目。1985年8月投产。

1986年,投资1.89亿元,建设高速线材生产线(一高线),设计年生产高速线材30万吨。1988年12月建成投产。

1987年6月,投资7800万元,建设年产25万吨三轧厂普线生产线。1988年2月建成投产。

1987年8月,投资3500万元,建设年产30毫米×30毫米等边角钢6000吨的四轧厂普线棒材生产线。1988年2月建成投产。

1995年10月,投资25.6亿元,实施中板工程建设。工程采用20世纪90年代工艺技术,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装备水平。建设设计年产中厚板50万吨,实际年生产能力120万吨。1998年10月建成投产。

2001年,投资1.25亿元,对原一高线棒材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建具备线棒复合生产能力、可新增22个棒材品种的棒材生产线。当年建成投产。

2001年4月,投资10.36亿元,开工建设设计年产普碳钢带80万吨或不锈钢带60万吨生产线。2004年1月竣工投产。

2001年3月动工建设二高线工程。投资3.98亿元,设计年产直径5~25毫米无扭控冷热轧圆盘条40万吨。2003年1月建成投产。

2004年3月,投资22.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热轧薄板200万吨生产线。2006年7月建成投产。

2007年3月,投资33亿元,开工建设设计年产冷轧及热镀锌卷板150万吨生产线。2009年5月投产。

七、不锈钢项目

2002年起,实施不锈钢炼轧工程建设,至2010年年末,新建或改扩建重点工程9项,总投资72.8亿元。

2002年9月,投资8.46亿元,开工建设年产6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2006年1月投产。

2004年11月,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生产控制协调、能源及动力配套、总图运输、第五空压站及办公、生活福利设施等不锈钢配套公辅建设项目。2005年11月竣工投运。

2004年4月,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年产热轧酸洗带钢和冷轧退火酸洗带钢50万吨生产线。2007年11月投产。

2007年10月,投资1.9亿元,开工建设年产不锈钢热轧钢带100万吨生产线,其中包括热轧重卷横切机组项目年处理钢带能力50万吨生产线一条。2009年9月建成投产。

2007年11月,投资13.7亿元,开工建设年产60万吨不锈钢坯生产线,以生产400系列不锈钢坯为主,同时生产300和200系列钢种。2010年5月建成投产。

2007年10月,投资1.08亿元,实施不锈钢专项热轧分项预热炉工程。2010年9月竣工投产。

2007年开始,投资1.28亿元,分两期实施不锈钢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一期工程于2007年12月开工,2010年11月竣工。

2008年7月,投资4.36亿元,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不锈钢酸性中板生产线。2010年11月建成投产。

2010年,投资19.72亿元,建设冷轧钢带生产线。3月开工建设,8月建成投产。

八、有色金属项目

2006年后,实施有色金属重点项目2项,投资34.65亿元。

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投资4.55亿元,在嘉北工业园区建成6座25MVA硅铁炉,建成年产硅铁7.5万吨、硅锰6.5万吨生产线。

2010年,投资30.1亿元,对原年产电解铝27万吨、预焙阳极炭块4万吨、铝制轧卷1.5万吨、铝型材1万吨、再生铝合金2万吨的105千伏电解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年总产能100万吨的规模。

九、辅助配套设施项目

辅助配套项目分为运输配套项目、动力能源项目和其他辅助工程项目三类。1981—2010年,共建成辅助配套项目21项,总投资81.93亿元。

1985年起,先后实施运输配套项目5项,总投资32.54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4700万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4项,投资32.07亿元。

1985—1997年,先后投资4700万元,对厂区铁路运输网络进行19项配套建设。

2000年,投资1.44亿元,新建或扩建废钢站和200万吨铁、钢新区铁路。

2004年4月,投资19.6亿元,开工建设嘉峪关至内蒙古策克口岸铁路专用线,用于运输策克周边地区及蒙古国进口煤炭和矿产资源。线路全长458千米,设11个站,设计年运输能力初期380万吨、近期510万吨、远期780万吨。2006年4月建成投运。

2007年,投资10.6亿元,对铁路专用北线进行改建。3月开工,年末建成投运。

2008年9月,投资4300万元,开工建设运输信号楼、车辆库、4号解冻库等铁路辅助设施项目。2009年12月竣工投运。

1986年后,先后新建或改扩建动力能源重点工程11项,总投资43.32亿元。其中,1981—1990年(“六五”至“七五”时期)实施2项,投资3.36亿元;1991—2000年(“八五”至“九五”时期)实施1项,投资1.59亿元;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实施8项,投资38.37亿元。

1986—2003年,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站装机容量4500千瓦。一号机组投资654万元,1986年开工建设,1988年10月建成投产;二号机组投资2327万元,2002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8月建成投产。

1990年,投资3.06亿元,开工建设3台220吨/小时高温高压燃煤锅炉和2台50千瓦高温高压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千瓦。1996年建成投运。

1992年10月,投资1.59亿元,实施3×6000立方米/小时制氧工程。1995年5月竣工投产。

2001-2008年,总投资28.79亿元,实施宏晟电热工程。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6.06亿元,建设两台125千瓦燃煤供热发电机组,留有扩建1台125千瓦机组的余地,2001年6月开工建设,2003年并网发电;二期投资22.73亿元,建设两台300兆瓦机组,配套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年产蒸压砖3000万块及加气砼块5万立方米,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7年12月3号机组发电,2008年1月4号机组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

2003年9月,投资3.73亿元,实施200万吨碳钢薄板制氧工程。2005年12月竣工投产。

2006年6月,投资1.8亿元,实施装机容量为18兆瓦焦炉余热回收发电工程,不发电全供热时可供蒸汽70吨/小时。2009年10月建成投运。

2008年8月,投资1900万元,实施三总降变电所改造工程。2009年10月竣工。

2008年8月,投资9300万元,实施高、焦炉煤气管道改造及10万立方米焦炉煤气柜建设工程。2010年12月竣工。

2009年,投资3100万元,建设厂区热网改造工程。6月开工,10月竣工。

2009年11月,投资1.65亿元,在炼铁系统新建一套210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及配套辅助设施。2011年10月竣工。

2010年,投资9700万元,实施动力能源及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3月开工,12月投运。

2005年后,先后实施其他辅助工程项目5项,总投资6.07亿元。

2005—2009年,投资9000余万元,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2005年开工,2006年5月建成投运。2009年年末,计算机网络覆盖酒钢本部、翼钢、榆钢三地,拥有接入层以上交换机50台,光纤总长度150千米,实现销售、物料、生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质量等核心业务的集成和办公自动化

2007年4月,投资900万元,实施酒钢智能卡系统建设工程。2008年12月竣工。

2008年2月,投资6400万元,开工建设年处理粉煤灰12万吨生产线,实现煤粉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7月竣工。

2009年6月,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日处理污水21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2011年6月投入运营。

2010年,投资3.24亿元,对仓储料场进行改造升级。年初开工,年末联动试车,使仓储料储存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十、公共民用设施项目

20世纪90年代后期,酒钢投资数十亿元,先后建成民用煤气、镜铁山矿矿区北大河治理及防洪工程、酒钢职工游乐园、水上娱乐中心、绿景苑、种植养殖园、嘉峪关体育馆、诚信广场、夕阳红公寓、紫轩酒业、森林公园、嘉峪关大剧院、紫玉酒业等公共民用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