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五年(1372),征虏大将军冯胜平定河西后,在嘉峪山西麓修筑关城一座,周长二百二十丈。洪武二十七年(1394),设嘉峪关所,属肃州卫。
弘治初年(1488),西域吐鲁番王阿黑麻“屡抗天子命”,举兵吞并哈密,捉去朝廷所封哈密卫忠顺王陕巴,从此关外处于战乱之中。
弘治六年(1493),明朝廷派张海等抵甘肃处理战乱,次年“闭嘉峪关”,断绝贡道,即“闭关绝贡”。派巡抚许进等潜兵直捣哈密。阿黑麻畏惧,战事缓和,但战乱未止,明朝廷即增修外城,城外更添壕堑暗道等防御设施。
弘治八年(1495),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重建嘉峪关楼。
弘治十一年(1498)五月,鞑靼小王子犯甘肃边境,被肃州副将杨翥击败于黑山,驻镇肃州的甘肃参将彭清监筑嘉峪关(肃州)北长城,长35千米。这是嘉峪关、酒泉地域最早修筑的明边墙。
正德元年(1506),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又监修嘉峪关内城光化楼、柔远楼以及官厅、仓库和玄帝庙。
嘉靖八年(1529),在嘉峪关西添筑骟马城、上柏杨、下柏杨、回回墓、红泉等5座墩台。
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巡边后上书:“嘉峪关最临边境,为河西第一隘口,墙壕淤损,宜加修葺”,奏请在濠内凑立边墙,每五里设一墩台,以为保障。奏请获准,加高了关城,并添筑了长城。同年,巡抚杨博巡视时,又在嘉峪关外增筑榆树泉、三条沟、火烧沟、古墩儿等4座墩台。次年,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修成西长城,南起讨赖河墩,北到石关峡东口,长15千米。监筑修成石关峡口断壁长城,约0.75千米。
嘉靖十九年(1540),巡抚陈卿巡嘉峪关,又奏设守关官兵。次年,肃州参将崔麒监筑断山口墩。
嘉靖二十七年(1548),巡抚杨博监筑石关儿营(即石关峡堡)。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石关儿新添一营。
嘉靖年间,在石关峡外修建骟马营。巡抚杨博主持重修肃州北长城,西起新城堡,东至下古城,长15千米。肃州参将柳栋设卯来泉墩。
隆庆二年(1568),总督王崇古巡视嘉峪关后,改设嘉峪关守备。
隆庆六年(1572),从嘉峪关到镇夷千户所的边墙崖栅修筑完毕,长37.5千米。
万历元年(1573),肃州西长城修筑完成,从新城堡向西到嘉峪关北的新腰墩止,约35千米。
万历六年(1578),修嘉峪关关城内武安王庙。万历三十九年(1611),肃州兵备王显忠、参将柴国栋议呈巡抚周盘,修筑卯来泉堡。万历四十四年(1616),肃州兵备李应魁、参将祁秉忠议呈巡抚祁光宗修筑野麻湾堡。
清乾隆元年(1736),添设嘉峪关营,并将守备恢复为游击。乾隆三年(1738),嘉峪关改设游击兼辖都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大规模重修嘉峪关关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陕甘总督文绶上书朝廷,请准嘉峪关关城“辰开酉闭”。乾隆四十年(1775),又重修嘉峪关关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重修嘉峪关关城戏楼。
嘉庆十二年(1807)夏,重修关城关帝庙。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写下“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刻碑立于关西道路左侧。
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重修嘉峪关关城。
同治十年(1871),据中俄条约增开商埠,俄国在嘉峪关关城设立领事,商务重心在酒泉。
同治十二年(1873),陕甘总督左宗棠在酒泉设兵营期间,重修关城和楼阁,手书“天下第一雄关”并刻匾悬于嘉峪关楼。
光绪七年(1881),中俄改定条约,设常关于嘉峪关关城,专司外货进口税务。
民国21年(1932),马仲英部败退嘉峪关,关城部分建筑遭严重破坏。
民国31年(1942),嘉峪公馆被拆除。
民国31年(1942)八月,蒋介石登嘉峪关关城,手书“嘉峪关”三字,曾立碑于关南公路旁。随同蒋介石视察的水利部部长宋希濂手书“水利救国”四字,后刻碑立于鳖盖山北侧。当年秋,嘉峪关关城外城的庙宇大部被拆除,民房全部拆除。10月底,嘉峪关裁费存关,之后关城无人看管。
1950年,酒泉县人民政府派人看管嘉峪关城楼,并筹集资金对嘉峪关关城危楼进行抢修。
1958年,国家拨款22万元,从酒泉县建筑公司和农村抽调千人,对关城和城楼实行大规模维修,对修复的城楼油漆彩绘,至1959年冬基本完工。工匠中,不乏清末及民国时修过古建筑的能工巧匠。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嘉峪关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9年7月,嘉峪关关城由酒泉县文化馆移交嘉峪关市文化馆管理。
1970年,为了在关城内设电影放映点,嘉峪关市革命委员会派人将已有162年历史的关帝庙塑像推倒,壁画铲毁,大殿两厢屋顶拆除,并将清咸丰年间为关帝庙铸造的铁狮子香炉也当“四旧”砸毁。同时将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官井井亭拆毁。
1970—1982年,曾对游击将军府进行两次维修,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复二院三厅的游击将军府。
1984年秋至1989年秋,市政府对嘉峪关关城及其两翼长城等文物古迹进行大规模维修,维修费用近千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拨款400万元,省政府拨款200万元,市政府拨款220万元,单位、个人捐款28.4万元。主要维修项目有7项。
墙体维修加固。采用黄土夯筑方式,对2.66万平方米关城残损墙面作加固维修;用200#砼作成高1米、宽1米、外高内低的带型隐蔽基础,上加防水层,再砌五层机砖,防止城墙墙体下沉;用青砖和长城砖分别砌筑垛墙和宇墙,取代原破旧墙体;平整角道。
按照柔远楼结构样式,重建了嘉峪关楼。
修复了砖木结构、两院三厅、建筑面积805平方米的游击将军府。
采用关城墙体修复方式对西长城(关城两翼长城)短缺的3375米,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对被黄沙掩埋的2000米墙体进行了清理。
对长750米、现存一处残迹的悬壁长城按原样作了修复。
对顶部已严重剥落,底部被黄沙拥堵的讨赖河墩(长城第一墩),按原样进行修复,清理了壅沙,并采取了保护措施。
对关城敌楼、城台、前楼、门楼等建筑物做了维修;对官井做了维修,重建了井亭;整修关帝庙;复制了“天下雄关“碑等。
1992—1994年,在扩建312国道时,对位于市区内酒钢9号门东侧的十五里墩作了保护维修。
1997年,投资80万元,对讨赖河墩(长城第一墩)脚下的讨赖河崖壁实施了加固。
1998年,投资80万元,对关城朝宗门外的关帝庙作了修缮和彩绘。
2004年,投资170万元,完成了游击将军府内部设施的复原建设。
2010年3—5月,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长城第一墩保护加固、5A级嘉峪关文物景区提质整改工程项目分别开工建设。
二、有关嘉峪关的碑碣、匾额、楹联
嘉峪关建关后所立碑碣,现存于嘉峪关关城碑廊、长城博物馆、嘉峪关城市博物馆。
明正德二年(1507),嘉峪关关城内城东、西二楼及关内设施修建竣工,负责工程的承信校尉王镇刻镌此碑。碑高43厘米,宽28厘米,厚6厘米。用青石刻成。正面额刻《嘉峪关碣记》题名。正面、背面和右侧均刻文字,记载了重修玄帝庙、重建关城和东、西二楼暨官厅、夷厂、仓库的情况,是关于关城建筑的珍贵资料。1989年由酒泉市博物馆移交,现藏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国家二级文物。
正面碑文:
建修玄帝庙碣记
皇明肃州卫嘉峪山关内居中第,旧有玄帝庙,岁戍官军百余。西域往来使旅祈仰,无不感应。正德改元丙寅秋八月,钦差整饬肃州等处兵备副宪李公端澄,遵成命起盖关东西二楼,暨官厅、夷厂、仓库,推委镇董工,今年丁卯春二月落成。惕睹高真,祠居下隘,恭虔叩请,三卜俱吉,遂协心捐资,移建于关南城上,向北筑基,重建庙一所。中塑玄天上帝,两壁绘诸天神将,金饰辉煌,神威炫耀。凡有祷事必应。因立碣以记其颠末。
大明正德二年丁卯春二月望日。委修肃州嘉峪山关承信校尉王镇立碣撰书。
背面额刻“肃州卫”三字。下书:
西楼壹座伍间转柒,仓库玖间。
玄帝庙壹所,官厅壹所壹拾肆间,门楼壹座。
管人夫指挥佥事:丁玺
掌印指挥佥事:夏忠
管理人夫百户:邢来
领操把总都指挥:芮宁
董工总提督监造百户:王镇
领操把总都指挥:芮纲
管屯指挥同知:李杲
收执木瓦百户:孙刚
防守指挥同知:李玉
守关指挥佥事:卢清
东楼壹座叁间转伍,夷厂叁拾陆间。
关城周围贰百丈。
铁匠:王表 油匠:宗海 画工:冉惠 总作木匠:武得 赵升 高谦
石匠:李维玉 瓦匠:崔伏 石匠:柴宣 书写:司达
碣右侧刻七言律诗一首赞颂关城。
赞曰:
承委边关创立修,庙宇官厅可完周。
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
东通山海名威显,西阻羌戎第一州。
感蒙圣朝从此建,永镇诸夷几万秋。
明万历十年(1582),钦差分守肃州等处地方右参将毕景从等立。碑高0.96米,宽0.46米,厚0.11米,碑身周边为波浪翻卷花枝纹饰,碑头为祥云纹。碑题为《重修武安王庙碑记》,碑文竖写,楷书,全碑共五百余字。有石刻碑座。现存于嘉峪关关城碑廊内。
明万历四十年(1612),巡按御史徐养量巡视嘉峪关时写一首五言诗,题为《嘉峪关漫纪》,刻于碑上。碑为卧式,高0.59米,宽1.76米,厚0.15米,碑身右下角稍有残缺。碑文竖写,行草,全碑共232字。左题万历壬子六月朔御史楚城阳徐养量。现存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碑文:
揽辔酒泉西,纵横千□列。
朝旭丽飞旌,凯风□长戟。
行行招玉门,迢迢扼沙碛。
红泉襟其南,黑水障基北。
五月沟草黄,一带石烟白。
屹然华夷防,洵自鸿蒙辟。
右臂断匈奴,越裳献重译。
霜骏宴崐丘,天马来西极。
遐略侈前闻,雄图载往册。
神祖耀皇威,列圣扬武烈。
迩年事荡除,万里烽尘绝。
东疆拓大松,西堠斥邛僰。
端拱望垂衣,师边而臣力。
远人慕化来,款关无虚夕。
简阅对王庥,舞干有苗格。
王者守四夷,天险亦空设。
班生掷柔翰,所志在竹帛。
执讯俘尉犁,臣服尽姑墨。
从兹入版图,五十余属国。
穷黩罢轮台,无宁夸汉德。
惠中绥万方,文教广四讫。
咨诹嗟靡遑,聊为勒良石。
万历壬子六月朔御史楚城阳徐养量
《嘉峪关漫纪》碑
北漠尘清碑石刻
位于嘉峪关北约10千米处的石关峡内北侧黑山岩壁上。正中以双阴线刻“北漠尘清”四个大字,左旁题:“大明万历癸巳肃州兵备广陵郭师古书。”表达对边疆安定、社会太平的期盼。万历癸巳,即万历二十一年(1593)。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立,碑石为砂岩质,高1.2米,宽0.68米,厚0.1米。碑头为双龙祥云图案,碑面四周为祥云纹饰。碑文竖写,楷书,共22行,记述了当地居民祭拜关帝庙的缘由。现存嘉峪关关城碑廊内。碑文:
圣人之以神道设教治天下也,非治天下之必本于神道,亦神道为治天下之一端也。州里乡党宗族之所居,亲故之所聚,无情以联之则涣,无礼以导之则漓,甚至休戚不相关,死生不相顾,强胁弱,智诈愚,风俗败坏,盗窃滋兴,未尝不因是而起。积珍等虽处边陲,久沐/圣化,革薄从忠,循分守义。岁时伏腊,亦尝集同社,举古乡饮燕射之意,仿而行之。尤念关西夫子义胆光明,英姿卓荦,登斯堂者,其刚大之气,凛凛在目,尊崇之意自有勃然而不可遏者。丹雘之后,敬备銮舆仪仗及一切旗伞、彩簷、供器、天棚等项。伏冀/神圣默知积珍等拜献之诚,而声灵常在,保祐维持,俾得雨晹时若,年岁丰登,一方黎庶共庇神庥,不綦幸乎特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上以蹈怠慢之咎,而下以堕开创之功,是又司事者之不得其道也。因立/章程,可垂永久。每逢圣诞之辰,先期戒事,凡我同人,咸集行礼。三献礼毕,然后命庖人设酒醴。耆老扶杖,弟子执爵,尽一日之欢,笃数世之谊。凡所谓敦人伦,厚风俗,不咸寓于斯哉?醉饱之余,叙述盛事,以勒诸碑。使世世守之,相传勿替。虽欲舍神道/设教而不可得也。爰为之记云。
(捐资人姓名、金额及工匠姓名省略)
时乾隆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季夏谷旦 浙西后学嵇山盥手书丹 敬书副府房科稿房尹
清嘉庆十三年(1808)关帝庙修复后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1.66米,宽0.7米,厚0.1米。顶部为弧形,碑头为双龙腾云戏珠图案,碑额竖写“永垂万古”四个篆体大字,碑面周边为铜钱、荷花及回形纹饰。碑文竖写,楷书,共20行。现存关城仿古碑廊内。碑文:
酒泉迤西嘉峪关,边墙袤延,中外锁钥,洵天下第一雄胜处也。关内城垣巩固,设立游府,统率兵弁,静镇防守,士民、商贾比屋而居,因于其中建关圣庙。每逢朔望及庆祝之期,馨香恪荐,演剧献牲,神喜人欢,群推千古之盛事,讵非英明之感发哉!第圣像旧系装画五彩,历年久远,未免暗淡无色。天棚、马殿、山门、旗台、两廊彩壁并满堂神像均已剥蚀,有心者不能不触目而心感矣。予同乡熊公,蜀西人,职膺游府数载,于兹慨然,倡首营中官兵共捐俸饷,本关善士、往来宦商随缘乐助。爰于丁卯夏兴工,戊辰秋告竣,迄今圣像金身辉煌焜耀,凡一切应修理者,靡不焕然一新。其地路当孔道,冠盖驰驱入庙瞻仰,敬由心生。而此处军民士商等沐神庥而思报答香火之盛明,禋祀事当较倍于曩昔。盖圣帝之灵,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纬地。无弗照临浸溢,固宜遍集镇而崇祀维殷。抑知此关为边疆要隘,其赖威灵之震叠,尤为至切,重修整齐,更难稍缓耶。兹因工成,撰序勒石,以垂不朽云。
(捐资人姓名、金额及工匠姓名省略)
大清嘉庆拾叁年岁次戊辰菊月中榖旦敬立。
“天下雄关”碑
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书“天下雄关”四字,后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城西167米处,坐南向北,并建有四角仿古碑亭一座。现立于嘉峪关关城碑廊内。碑石为石灰岩质,碑首圆弧形,方座,碑高2.45米,宽1.04米,厚0.3米。碑身周边刻有祥云及藤枝花叶纹饰,碑面正中“天下雄关”四字,每字高0.59米,宽0.45米,刚劲有力。两侧阳刻楷体小字:嘉庆十四年孟肃□□□□镇总兵李廷臣书。嘉(峪)关巡检管绍裘、游击熊敏谦、千总柯芳、马兴信刊立。
清咸丰四年(1854),肃州直隶州知州王川李谆为嘉峪关维修工程竣工而撰书立碑。题为《重修嘉峪关记》。碑已佚,但碑文尚存。碑文:
盖闻伊古圣王,王为天下一家,中国为一人,判华夷,不分中外。域民不以封疆,固国不以山谿,在人和不在地利。况我朝自定鼎以来,列圣相承,招携怀远,即间有弗萃,挞伐之,绥抚之。二百余年,四海以内,九域之中,罔不来享来王,又何须乎天堑?又何籍乎地维?然《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又何取乎?盖取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思患预防之义也。肃郡以西七十里有嘉峪关,为回疆限,中外咽喉,边陲锁钥。南北十六城,西极数十国,献琛纳款,以及仕宦商旅往来,胥于是乎稽焉。以视汉之关塞、郑之虎牢为尤要。其关创修于前明洪武五年,其间重修不一而足。我朝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年又复重修,迄今八十余载,堞雉大半倾废,鸡关亦几废败。宵小者流,时或以从旁隙窃越,致疏稽查。矧当逆氛未靖,又恐漏网之虞乎!余忝莅兹郡,弗敢坐视,因禀陈各大宪详表奏,奉旨并肃郡城垣试院一律兴修。敬承之下,不禁勃然兴,又不禁戚然虑,谓余仅得以尽守土之责者以此役,余或不克胜鸠工之任,谈判此役也。乃何幸远籍士宦捐输,近获商绅集腋,并寅好士民襄赞之力,得以动众庀材,共成斯举。经始于咸丰癸丑中秋月,告成于甲寅闰七月。工即竣,环而视之,则崇墉屹屹绵亘,与祁连并峙,重关叠叠周密,较阳、玉尤严。达税贡,通商旅,卫善良,诘奸宄,乃益叹盛世之恩威无远弗届,而微臣之心力于是少抒矣。后之任斯郡者,岁时补葺,俾得如磐石聿安,沧桑永固,与我朝砺山带河,相延于亿万斯年,则余之厚望也夫!是为记。
大清咸丰甲寅四年秋八月,赐进士出身新选安徽太平府知肃州直隶州事王川李谆撰并书。
补修关圣帝君殿碑 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1.25米,宽0.61米,厚0.14米。碑额为祥云图案,正中楷书竖刻“永垂不朽”四字,碑面为回形纹饰,碑文竖写,楷书,共20行。现存嘉峪关关城碑廊内。碑文:(www.xing528.com)
且从来废者修之,缺者补之,凡事皆然,何况神圣宫殿乎!我嘉峪关设在酒泉迤西七十里之首要边关重地,新疆门户,通达西域二十四城锁钥。关城东侧旧有关圣帝君殿宇一所。上年承平时,人烟稠密,香火正盛。迨至同治四年二月内,逆回变乱,关城失陷,肃逆各处攻扑,焚毁庙宇,损缺金身,惟我本关关圣帝君大显威灵,在于西南城楼,红光出现,□□□□,抱头鼠窜,亡魂丧胆,再不敢目视关城,我官兵皆赖帝君之默佑,灵通西极,威震东京,永护军民,三军乐业,嗣后□□□乏蒸尝。光绪戊寅之岁冬月廿间,适逢大游戎郭公,湖南□□人也,迁居汉□□固,初莅斯土,目睹帝君宫殿诸多不齐,缺乏灯火,公不忍坐视,倡□大千侯颜公、大百宰王、郭、杨、陶、张、易公,副司苏、董营属旗队马步守兵,公同确议。郭公每岁慨施银六两,千把外委队目、兵丁等慷慨各助银两多寡不一。今郭公专派居士经理香火,燃长灯普照万方。暮鼓晨钟,以警善心,所收布施,照依向章,春秋大祭,献剧以符,□□□□向善,万善同归,任任移交,年年清算,不愆不忘,率有旧章,刊刻勒石,永远□□□以为志,永垂不朽矣。
(捐资人姓名、金额省略)
大清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冬腊月中浣榖旦立。嘉峪关□□肃州儒学增生赵浚敬书。
清光绪丙戌(1886)夏四月,陕西提督周达武登上嘉峪关头,眺望言怀,赋诗二章并写序,由太原太守黄觐虞(自元)书写,李琪锲刻石碑,题为《登嘉峪关并序》。碑由三块组成,各高0.33米,宽0.36米,厚0.06米。前两块碑文竖写,楷书,刻字十二行,197字,最后一块行草书写,前半部刻题诗及书写人、锲刻人姓名,后半部刻“丁亥春正月郭嵩焘继刻”。现存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碑文:
登嘉峪关并序
嘉峪关,中外咽喉,自来战守必争之地。圣清受命,奄壹寰宇。关西万里,胥衽席之,今二百余年矣。依汉如天罔有隔。闲登斯楼也,能无今昔之感欤!光绪丙戌夏四月,偕幕僚集此,赋诗二章,聊自写胸臆云尔。
山河襟带限西东,南挟黄流一径通。
塞上重楼空突兀,道旁古冢半英雄。
远开国祚推元盛,轻戳贤豪陋吕隆。
往事不堪听鼓角,苍崖白日浩冥濛。
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
万里胡天皆赤子,千秋颉利入清班。
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
报国孤怀挥老泪,愁看雕卷阵云间。
宁乡周达武题。
安化黄自元书。
湘中四如山人李琪镌石。
谓臣军门寄示嘉峪关诗,盖巡边所至,眺览言怀,寓兴一时。其诗宏深雅健,苍凉边塞之声,称其雄才大略。《寰宇记》:酒泉有鸿鹭山,引《穆天子传》,西循黑水至璧玉之山,即此。《明一统志》谓之嘉峪山,其西麓即今嘉峪关也。自汉通西域,皆出玉门关,其南曰阳关,谓之南道、北道。明初弃边外瓜沙地,乃建置嘉峪关,阔别中外,遂为河西边界之锁钥。今西域万余里尽隶版图,往时玉门阳关皆为内地。顾视嘉峪山雄扼戎羌之险要,犹衽席也。天下事变不常,控制中外,必先取胜。今时要害又不在雍凉,而在燕晋北边之藩卫京师。军门干济之才,必有以豫筹之数,十年之前而制其胜。此诗老将临边之慨,其为之先引乎!黄觐虞太守为书而勒之石,嵩焘因记其后以告来者。时丁亥春正月湘阴郭嵩焘谨记。
明、清时代的碑碣存放于关城仿古长廊的还有:《武安会众信官军赞序》碑、《嘉峪关遵示劝捐钱粮顾持营伍开销碑记》碑、《钦赐花翎代理嘉峪关游击府事守戎茂中公路大老爷林德政功行碑记》碑、《皇清诰封恭人徐母张太恭人之神道》碑、《嘉峪关募建同善堂碑记》碑等。
《登嘉峪关并序》碑
民国31年(1942)秋,蒋介石登上嘉峪关,手书“嘉峪关”三字,落款“民国三十一年秋蒋中正题”。后刻碑立于关城南兰新公路旁。碑身通高约2米,宽0.83米,直刀阴刻,两面刻字,深度1厘米左右。正面横刻“嘉峪关”三个大字,背面竖刻“嘉峪关”三字,右上角刻小字“民国三十一年秋”,落款“蒋中正题”。现残碑收藏于嘉峪关城市博物馆。
《长城第一墩》碑
20世纪80年代中期立。碑高1.22米,宽0.61米,厚0.26米。底座高0.3米,宽0.92米,厚0.51米。全国政协常委魏传统于1986年8月应邀参加中国嘉峪关长城研究会成立大会期间题写“长城第一墩”,后刻碑立于讨赖河畔的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墩)旁。
1992年12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2米,宽1.01米,厚0.22米。碑头为双龙戏珠图案,碑额横排篆刻“嘉峪关长城维修记”八字。碑身周边为祥云纹饰,由薛长年撰文,集体讨论修改,祁禄书丹,楷书书写,16行,457字。记述了嘉峪关城及两翼长城的概貌,维修历史背景,筹资及维修情况。现立于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内。碑文:
天下雄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迄今已历六百余载。其间虽迭经维修,盖因岁月悠久,更兼兵燹祸结,致使光化、柔远二楼倾斜,关楼仅遗平台,关城墙体剥蚀,明墙残断,暗壁羞容,多处建筑异格,古今参差,韵貌经变,名实相违。
公元一九八五年夏,为落实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等同志倡议全面维修嘉峪关长城,“使天下雄关放光彩”。倡议既出,四方盛赞。中共嘉峪关市委、市人民政府博采众议,精心制定方案,多方筹资七百余万元,万众一心,共襄斯举。遵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方针,于一九八六年夏拉开维修序幕。
工程历时三载,维修、重修凡二十余项,重建关楼,巍峨壮观;楼阁添彩,梁栋增辉;墙体帮夯,固若金汤;将军府第,旧址新颜;井亭碑亭,装点胜景;两翼长城,壁垒森严;黑山悬壁,势挑星汉;新建长城博物馆,集“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之长城历史形制于一馆;增建魏晋墓砖壁画博物馆,再添新葩。工程既竣,雄姿焕发,浑一观之,格调古雅,风韵复原,雄关胜迹,增辉九域。今援大事必记之例,为详其事而书之。爰书赞曰:
历明清,经民国,风雨无情,乱世损毁,忍看人间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山川有幸,今朝重建,争睹华夏春色。
碑铭方就,赞韵既成,谨勒此石,以志后人。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为嘉峪关维修工程竣工而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22米,宽1米,厚0.2米。两面刻,正面书“威震华夏”四字,壬申秋李子奇题写。背面碑额横书“嘉峪关维修简记”七字,篆书,碑文竖写,楷书,共14行。现存于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内。
背面碑文:
明长城始建于洪武间,关处长城之西极,亦长城之起点也。其地山高水险,雪暴风狂,而关楼巍然特立于山环水抱之中,以雄丽之姿与山海关遥相对应,如绝世双姝,为中华数千年来之伟大文化传神写照。惟以岁月既久,建筑多所废毁,与今之开拓气象颇难适应。公元一九八五年夏,中共甘肃省委李子奇书记倡议全面维修嘉峪关,——以保护丝路古道之名胜古迹,——以发展旅游事业,促进与世界各国之文化交流。此议一经提出,即为各方盛赞,蒙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中共甘肃省委及省政府特别关注,中共嘉峪关市委和市政府乃能顺利施工。其间公私协力,五载而就,计重修嘉峪关楼,重建游击将军府一所,井亭一所,修建碑亭一所,整补关墙如初,彩绘全部楼阁及各处建筑。因关城两翼墙体颓废过甚,于仅存遗址之上更施修复三公里许。修整既竟,复以今日国家之繁荣所需,不得不增添配套设施。乃增设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一所,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一所,及水电交通有关设施多种。庶几荜路蓝缕,不负先贤,铭之石碑,以励来者焉。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长城维修捐资纪念》碑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在长城维修竣工后为长城维修捐资单位和个人而立的纪念碑。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22米,宽1米,厚0.2米。两面刻,碑阴为单位团体及各界人士捐资名录数额,碑阳额刻“长城维修捐资纪念碑”九字,篆书。碑文竖刻,隶书,共11行。现存于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内。碑文:
长城以天神之姿纵横万里,忽于嘉峪山前探首苍旻者,明代所建之嘉峪关也。昔为边防重地,惟见烽烟滚滚,今为名胜古迹,致力于世界之文化流而六百余年。嘉峪关及其附丽建筑多已毁损,为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计,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决定维修嘉峪雄关及其附近长城,蒙社会各族各界有识之士群起响应,捐集人民币贰拾捌万肆仟零壹拾陆元伍角柒分,于国于民,于古于今,胥有功焉。工程既竣,理应镌名,用彰盛德。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为重修嘉峪关游击将军府而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02米,宽1米,厚0.2米。碑文竖写,共11行,分别为隶书、楷书。现立于嘉峪关关城游击将军府大门东侧。碑文:
重修游击将军府碑记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建于公元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间,时陕甘总督王崇古上书朝廷议于嘉峪关设守备。此奏获准乃建守备府。至清代设治未废,且升格游击,即改称为游击将军府。府宅广袤五千平方米,两院三厅,门外原有小型钟鼓二楼分立两侧,后倾圮不存。一九八五年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筹资维修嘉峪关时拟议一并恢复旧府,一仍原貌,不稍更饰。一九八六年动工,一九九二年完工,特勒良石以资纪念。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为维修长城捐资单位酒泉钢铁公司所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02米,宽0.99米,厚0.22米。碑文竖写,共6行,分别为隶书、楷书。现存于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内。碑文:
酒泉钢铁公司在维修嘉峪关长城活动中,捐资人民币壹拾万元,特立碑纪念。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立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为修复悬壁长城竣工而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14米,宽1米,厚0.22米。两面刻,碑阳为“悬壁长城”题字。碑阴额刻“悬壁长城铭”五个篆书大字,碑文竖写,共14行,楷书,由袁第锐撰文,何裕书丹。现立于悬壁长城景区内。碑铭:
大河之西,冰川之阳,有长城焉,名曰悬壁。削壁巉崖,备极险要。明嘉靖十八年肃州兵备道李涵所筑也。城以年久失修,仅留残迹。公元一九八七年,中共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因其颓圮之际,引而长之版筑六百二十米,建烽台三座,障城一座。既竣,市长孙一峰嘱为之铭曰:
祁连苍苍,弱水泱泱;长城迤逦,瀚海汪洋。冰川远引,石窟辉煌,烽烟既戢,关塞迷茫;是用备葺,雉堞橹樯,登高临远,极目禹疆。著文明兮迢递,揽胜迹兮徜徉;访黑山之石刻,沐雄关于朝阳;想瑶池兮西极,来天马兮远方;展澄湖之明滟,集鸥鹭而飞翔;啖浮瓜兮夏日,醉葡萄兮夜光;融春煦于鹤翅,凛秋肃于苇塘;啜南山之白雪,挹东篱之幽芳;谛驼铃之悠悠,谐气笛之昂昂;鞭虬龙于疏勒,夺天工于酒钢;出能源于砂碛,媲美玉于昆冈;遨九天兮射天狼,荫千里兮遍绿杨;扼丝路之要冲,当欧亚之津梁;夸鱼米之饶庶,作天下之厫仓;喜人文而蔚起,绍勋业于汉唐;既远来而近悦,卜古道以遐昌。
袁第锐撰文,聚川何裕书丹。
1993年6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立。碑石为石灰岩质,高2.43米,宽1.2米,厚0.25米。两面刻,碑阳为“嘉峪关记”题字。碑阴额刻“嘉峪关记”四字,篆书,碑文竖写,共23行,隶书。现存于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内。碑文:
依山筑防,临水设险。拒劲敌于边墙之外,固邦国于危难之秋。此古之当国者所以于边墙关塞之设,无不未雨绸缪,殚心竭力者也。溯自周秦以还,披荆榛,斩蒙茏,攀峭崿,越峥嵘;历时两千载,绵亘数万里;版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以空前之壮举,竟百代之伟业;如屏如障,为锁为钥,而长城之事备矣。故长城者,非徒木石杰构而已也。其东趋燕山渤海,起扶桑之朝日;西驰紫塞酒泉,驻雪山之夕阳;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于长河大泽之旁;月落星流,横绝大荒;故国情深,神驰千载;遥想汉唐之世,荒野无人,将军色沮;战马冲雪,风裂绣旌;望长城兮万里,阻弱水兮三千;班定远上皇帝书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公侯如此,他人何堪?兵书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以长城为备矣,乃不以战伐为功;此泱泱大国之风也,与日月争光可矣。长城起辽海,终于嘉峪关。自山海关而西而南,盘山越岭,犬牙交错,其间险关要隘,何啻千余?而岁月轮转,兵燹频仍,多已湮灭,几残迹之不留。唯祁连之阴、花海之阳,长城于此人迹罕至之极凶险处,戛然而止。前则雪山皑皑,飞鸟不度,巉岩壁立,石牙阴森;后则茫茫大漠,黄埃触天,疾风劲吹,孤蓬自转,沙惊石怨,鸷禽铩羽。旁有昆仑洞庭之峭跋,崆峒照壁之险阻。深沟大壑,山峙峰连;天沧云梦,波涌浪翻;红河白水,断岸千尺;荒湾野浦,寒光似刀。于此山环水抱之中,一叶孤悬者,嘉峪关也。关以雄丽著称,以其当山水至险至恶之处,弹压烟尘者,达六百余年之久。岿然特立,雄视八荒;以磊落之风标,拥天姿而凌人。或曰不险则不奇,不奇则壮而无神。危如坠卵,稳于磐石。其奇险壮丽,使人心折骨惊;壮思欲飞,几于化入混茫矣。呜乎,往者已矣,不可追也!今日何日,得登高临远来觅前代遗踪,奈流光逝水与有恨焉。所谓不恨古人我不见,恨古人不见此日之承平。自嘉峪关之建市也,日新而月异者,仅数十年而层楼耸峙,而踵事增华。昔日一关孤悬,今为一代名都;四围山色相映,一城烟树迤逦。巷陌参差,十万人家;惠风东来,川原绿遍;冬雪骤飞,冰清玉洁;夏雨金秋,四时宜人。关楼送目,见稚柳嫣红,落日橙黄;山泉湍急,溪浮碧玉;湖光滟澰,绿水拖云;酒名葡萄,杯泛夜光;闻驼铃之悠扬,思古道之塞草;弄琵琶之新声,怀天马之长嘶;缈缈海市,历历蜃楼。远山一线,似文君之眉黛,含一弯幽怨;红粉臙脂,使山下之妇女颜如舜华。访雪线,而百里之冰川在望;抚断垣,则千年之锋镝犹存。对茫茫大漠,登关城之画楼,凭栏独立,放怀长啸,觉天马行空之乐,不是过也。国人之言曰:不登嘉峪关,不足以语长城;不知长城,不足与语华夏,诚哉斯言。因念天地之悠悠,感一己之渺小。安得善善仁仁,是是非非,尽解世间困阨,使故国山河竟同天上梦幻;对秦月汉关,纵论古今得失,而后登雄关,与天地共语,庶不负此心乎!因为记。
孙艺秋撰文,聚川何裕书丹。
嘉峪关建关后的六百多年中,明、清两代巡边官员和过往名人题词悬匾和书写楹联者,为数颇多。保存下来的多为清朝中、后期的。主要有:
上款:嘉庆五年七月穀旦立
下款:弟子松筠敬撰
悬于游击将军府后堂。
(还有彖正乾坤、蒙正乾坤、篆正乾坤解读)
上款:嘉庆七年岁次壬戌桐月上浣穀旦
下款:赐进士出身署嘉峪关营游击肃州城守营都司麟州王勤民
悬于戏楼。
上款: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夷则月穀旦立
下款:南安信士弟子何凤鸣偕男鉴叩
悬于文昌阁南面。
“定远扶日”匾
“义正乾坤”匾
“神威远播”匾
上款:中华民国六年八月穀旦
下款:巡防四营管带周炳南敬叩
悬于关帝庙门楼。
1995年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悬挂于光化楼东侧。“天下第一雄关”匾之前有过两块,都曾悬挂于嘉峪关楼西侧。第一块何人所书,何时而立,何时被毁,史无记载。据1842年林则徐《荷戈纪程》记载:一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据此,此匾应是第一块。左宗棠维修关城时,重书“天下第一雄关”匾,悬挂于嘉峪关西城楼。该匾毁于何时,亦无记载。
上款:大清光绪辛巳年秋月吉日敬立
下款:二品顶戴甘肃遇缺尽先题奏道雷声远并书
悬挂于嘉峪关城光化楼。
“天地正气”匾
“天下第一雄关”匾
“气壮山河”匾
上款:光绪四年孟冬穀旦立
下款:钦赐花翎闽浙即补副将前署嘉峪关游击杨美胜
悬于关帝庙门口牌楼。
上款:光绪八年壬午秋八月吉日
下款:钦加提督衔甘肃陕西补用总兵 督华武威新从营士 署嘉峪关营游击勇巴图鲁邹冠群 李书正敬献
早年悬于关帝庙,现陈展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上款:光绪十年孟春月穀旦立
下款:分巡安肃使者雷声远敬献
早年悬于游击将军府。
“威宣中外”匾
“长城主宰”匾
“天地正气”匾
上款: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吉日立
下款:钦命头品顶戴总统伊犁等处地方将军哈半阿巴图鲁、马亮敬叩
悬于关帝庙大殿。
匾长2.37米、宽1.17米。
上款:道光十一年出关叩祷帝君神前保佑生入玉门敬献匾额
下款:五载轮台兵民安静实赖神祇敢历愚诚顿首敬献
长白双兴敬书
悬于游击将军府大堂。
“文武圣神”匾
“神威永护”匾
嘉峪关戏楼保存的古楹联有2副。戏楼内装木质屏风联:
二崤虎口夸天险 九折羊肠确地雄
另一副原刻于戏楼内装木质屏风,1998年修缮关帝庙时挂于立柱:
时雨助王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
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抚刀环
下款:光绪十年仲冬邵阳魏炳蔚敬仰
2004年4月28日,游击将军府原样陈列竣工后新镌刻楹联5副:
门厅联:
百营杀气风云阵 九地藏机虎豹韬
书堂联:
效忠社稷酬壮志 寄情书剑慨平生
武堂联:
烟尘剑戟驰沙场 风雨旌旗立雄关
中堂(议事厅)联:
金鼙动地战旗猎猎映大漠 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
后堂联:
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