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城镇居民消费变化及住房消费数据

嘉峪关市城镇居民消费变化及住房消费数据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83元,1990年增至1378元,年均增长119元。居民日常食用的主副食品多从市场和超市购买。1992年前,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50%~60%,1993—1999年,连续处在40%~49%,2000—2010年,降至30%~4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595元。1991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268元,2000年支出306元。

嘉峪关市城镇居民消费变化及住房消费数据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83元,1990年增至1378元,年均增长119元。1995年,人均消费增至4004元,年均增长452元。2000年,人均消费增至4920元,年均增长195元。2005年,人均消费增至8494元,年均增长703元。2010年,人均消费增至12075元,年均增长716元。198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15.4倍。(1985—2010年嘉峪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情况详见表18-2-1)

表18-2-1 1985—2010年嘉峪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统计表 单位:元、%

一、食品消费

1990年前,城镇居民大都有储存冬菜的习俗,品种主要是土豆白菜萝卜大葱。1993年,取消粮食凭票证供应,副食商品种类日渐丰富,供应充足,居民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面粉大米主食消费逐步减少,肉、禽、蛋、奶、油、蔬菜、水果等副食品消费大幅增加。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外地生产的新鲜蔬菜和当地日光温室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城镇居民储存冬菜的逐步减少。

2000年后,多家地方知名餐饮企业连锁店落户嘉峪关市,各类排档店遍布全市,为城镇居民就餐提供了多样化选择,饮食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到饭店宾馆用餐成为时尚。居民日常食用的主副食品多从市场和超市购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1992年前,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50%~60%,1993—1999年,连续处在40%~49%,2000—2010年,降至30%~40%。

二、衣着消费

1980年后,布票、棉花票等票证陆续取消,商品敞开供应,居民的衣着服饰结束了款式单一、色彩单调的状况,步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时代。至1990年,基本结束了服饰由家庭手工缝制的历史,各年龄段居民通过服装市场进行个性化选择。穿戴讲求时尚和品牌,服装鞋帽的材质、色彩和款式不断翻新,尤其是女性服饰年年都有新变化,城镇居民的服装淘汰率不断加快。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27元,2010年达到1508元。

三、居住消费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26平方米。1980年起,全市开始修建单元住宅楼,每套房屋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另每户配套修建几平方米的小平房,供放杂物。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26元,1990年增至46元。

1993年前,全市实行福利分房制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成家后才能分到住房。人多房少,供不应求,各单位按分房职工的职务、工龄学历、家庭人口等综合因素排队分配。有的单位把各因素折算成分数,按分数高低决定楼层和面积。政府机关对不同职级的干部、职工住房建筑面积做出了规定,一般干部、职工每户70平方米,科级干部90平方米,县处级干部120平方米,地厅级干部150平方米(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对照行政干部级别)。1990年后,修建的楼房多为四至六层,一般带地下室

1998年,全市实行住房制度改革,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全部实行货币分房,通过市场购买商品房。对所住福利房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干部和职工给予住房补贴。同时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干部职工个人缴纳一部分(按个人工资比例),单位缴纳一部分,开设专户储存,专供职工个人购买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后,一般职工和年轻职工、非公经济职工购买100平方米以上住房面积的人越来越多,住房装饰越来越讲究,房屋位置、环境优劣成了购买住房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城镇职工的住房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274元。2000年后,全市修建高层商品住宅楼,户型多为二室二厅、三室二厅,每套房屋建筑面积在70~130平方米之间,配套建设停车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748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595元。至2010年年末,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居民住宅楼水、电、暖、气(煤气、天然气)配套率均达100%。

酒钢公司在福利分房中,把职工的工龄、年龄、婚龄、职级作为分房的基本条件,同时适当考虑家庭人口情况。处级干部和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可享受三室一厅、带暖气、煤气、上下水的房屋;处级以上干部住房面积最高控制标准同党政机关一样,执行甘肃省规定。科级干部和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可享受二室一厅带暖气、煤气、上下水的房屋。一般干部、职工住平房或楼房。1991—1992年,酒钢公司实行职工住房保证金制度,提高福利房租金,有偿分配住房。1993—1994年,公司优惠出售公有住房,依据干部、职工级别、职称以优惠价出售。许多职工用三至五万元就购买到近百平方米的楼房。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后,酒钢公司职工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22平方米,2005年达到33.72平方米,2010年达到38.2平方米。(2002—2010年嘉峪关市城镇居民住房抽样调查情况详见表18-2-2)(www.xing528.com)

表18-2-2 2002—2010年嘉峪关市城镇居民住房抽样调查情况统计表

四、家庭设备用品消费

1980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家庭设备用品品种日渐丰富,供应充足,城镇居民改善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大衣柜、书柜、书桌、沙发、茶几等家具进入百姓家庭。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103元,1989年达到149元。在经济快速发展、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2000年后又发展到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逐渐提高。

1991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268元,2000年支出306元。2003年后,部分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成倍增加,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0台,移动电话93部,电动自行车2.5辆。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达到595元,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35台,移动电话147部,电动自行车22.5辆。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达到997元,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60台,移动电话175部,电动自行车60辆。至2010年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78台,移动电话192.5部,电动自行车72.5辆。

五、交通通信消费

1978年后,城镇居民家庭交通工具不断增多。1990年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城镇居民家庭的交通工具。2000年后,家用汽车逐渐进入居民家庭。2010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辆,家用汽车成为城镇居民继住房消费后的第二大消费。至2010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000.83元,其中交通工具支出515.63元,车用燃料及零售配件支出310元,交通工具服务支出278.62元,交通费支出275.35元;通信支出人均621.23元,其中上网费人均支出124.16元。

六、文教娱乐消费

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147元。1990年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逐年增加,1995年达到342元,2000年达到933元。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1440元,其中教育支出达到817.5元,义务教育学杂费53.43元,非义务教育学杂费285.33元。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1814元,其中教育支出1086.92元,文化娱乐支出727.37元。

七、医疗保健消费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元,1995年147元,2000年274元,2007年达到799元,其中保健品支出50.92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06元,其中保健品支出58.22元。

八、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杂项商品及服务类支出20元,1995年达198元,2000年481元,2006年407元,2007年达到681元,其中杂项商品支出464元,服务支出216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杂项商品及服务类支出565元,其中杂项商品支出419元,其他服务费支出146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