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统计
1978—1993年,经济统计内容偏重于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从1993年开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向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渡。1995年起,对统计口径进行改革,统计内容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划分、城市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取代。
对统计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抽样调查为主、多种调查方法为辅,开展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主要形式的调查活动;建立以GDP为核心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工业统计报表以定期报表代替年报;对数据进行三级审核,数据统一对外提供;推行农村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开展农村经济核算试算工作,建立宽裕型小康监测、小城镇监测、农业价值量统计季报等专项制度;建立重点项目监测制度和65家重点企业直报制度;建立单位GDP能耗公报等制度。
二、统计调查
1994—1999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每年对农作物产量、农村住户、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进行抽样调查。2000年6月成立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展商品价格指数抽样调查,调查品种700余种,配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开展居民环境满意率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
1997年配合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开展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受教育情况、参政议政、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项目的数据调查。1998年开始对17家规模以上企业按季度进行景气调查。2003年,开展“‘非典’有关情况及对城镇居民生活影响”“‘非典’时期部分商品供应与价格状况”的调查。2006年对全市文化产业全行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2007年后,开展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洋葱病虫害情况调查和夏收作物产量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调查、物价调查、第三产业调查、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资源调查、农村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调查、批零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畜牧业调查、商品交易市场调查、限额以下工业调查、工业产品专项调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农村住户调查、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等专项调查。(www.xing528.com)
1978年后,市统计局先后进行全国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全国性大型普查。
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进行,普查标准时间为1996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范围和对象为市辖区内除农户和个体经济外的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结果,2001年年末,全市有各类法人单位1061个。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892个,占84.1%;多产业法人单位169个,占15.9%。拥有产业活动单位1715个,其中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823个,占48%。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相比,法人单位数增加490个,增长85.8%。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增加461个,增长107%;产业活动单位数增加626个,增长57.5%。在各类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最多,占70.6%;社团法人单位最少,占2.5%。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中,以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占74.2%。从区域分布情况看,全市每平方千米约有0.36个法人单位和0.58个产业活动单位,其半数以上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集中于五一街道办事处和建设街道办事处辖区内。2001年三镇辖区内有各类单位202个,占10.7%。
2006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查三个镇17个村5419家农户以及农业基本情况。
2004年年末,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掌握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社团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一、二、三次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等经济领域的基本情况。2009年进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2010年发布普查公报。
1990年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