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市供销合作联社的发展与改制

嘉峪关市供销合作联社的发展与改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3月,市供销社召开首届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供销社章程,更名为嘉峪关市供销合作联社,辖市农副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及新城乡、嘉峪关乡、文殊乡供销社。在三个乡供销社改制中,只置换职工身份,不置换产权,保存农村供销合作社。

嘉峪关市供销合作联社的发展与改制

一、体制改革

1982年10月,市供销联社成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派工作组到三乡供销社实施改革试点,改革的重点是把乡供销社由官办改为民办,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改革以清股扩股为突破口,逐村上门换(补)发社员股金证并付息分红。同时动员社员扩大股金数额、接纳非社员入社入股。清股扩股的股份为每股5元。1984年3月,市供销社召开首届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供销社章程,更名为嘉峪关市供销合作联社,辖市农副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及新城乡、嘉峪关乡、文殊乡供销社。

供销体制改革后,企业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主任负责制,采用人员定岗、岗位定责、按责定酬的办法,使销售任务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上下浮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实现了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

1985年1月,市供销合作联社与市农副公司分设。

1988年,撤销基层社,实行“一市一社”建制,各乡供销社改称“市供销社综合商店”。

1997年起,市供销社借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经验,引入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三项制度改革,进行调整、重组或改造。先实行抽资承包经营,后全面推行资产、人员“双置换”,发放经济补偿金,安置员工,鼓励员工自谋职业。在三个乡供销社改制中,只置换职工身份,不置换产权,保存农村供销合作社

2003年市供销联社对所辖的市工业品日杂公司、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采取“适当补偿、转换关系、承认工龄”的办法转换职工身份,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劳动用工关系。2005年12月对负债沉重的市农副公司实施破产,50名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交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7年5月,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新的董事会监事会,更名为市百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有32名职工置换身份,14名职工入股。(www.xing528.com)

至2010年,供销合作社辖雄关宾馆、百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资产管理发展中心、三镇基层供销商店6个社属企业,有经营网点30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8个。

二、市场运营

市供销社是嘉峪关市农副产品(粮油除外)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专营机构,1984年,为农村供应化肥1756吨,销售农药30吨,经营名牌自行车洗衣机彩电建筑材料等生产、生活资料千种以上。出口蚕豆400余吨,年销售额566万元。

1988年,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归口管理所属行业的合作商店。开展理发、餐饮、瓜果、租赁等业务;建庄稼医院10余处,向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服务;新建金属装璜、畜产品、铝合金等小型加工厂。1989年筹资建成雄关宾馆。1991年,成立嘉峪关市工业品日杂贸易公司,所辖企业由5个增加到7个,形成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日杂工业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旅游服务为框架的经营服务体系。1995年,是市供销社经营状况最好的一年,全系统完成总销售3475.8万元,比1978年增长371倍,占全市商业销售总额的21%;商品零售总额1897.8万元,比1978年增长2.94倍;实现利润77.2万元,比1978年增长6.72倍。是年,市农副公司筹资建成雄关商厦。1997年,供销系统推行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全系统社员股金总额165.9万元,比1978年增长96.5倍;固定资产2231.85万元,比1978年增长28.8倍;流动资金1009.7万元,比1978年增长4.48倍。

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间,向国家上缴利税799.9万元,年均40万元,社会贡献总额2778.7万元。

1998年年末,全系统亏损额达349万元,亏损面达85.7%,各类债务和经营性亏损3249.7万元,经济发展跌入低谷。2000年后,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逐年回升。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072.10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比1998年增加359.50万元;上缴税金40.10万元,比1998年减少54.80万元,企业全部实现扭亏为盈。至2010年年末,净资产总额452万元,比1998年减少166万元,经济运行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