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自然给世间人们带来不少的灾难,以致使他们无法抵御灾害的威胁,无法解释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现象,主观地认为世间万物有灵,无论是风、月、水、土、火、山、石、林等等,都认为有神在主宰故加以膜拜,凡事先祭神灵,这就是人们早期的信仰萌芽——“神灵膜拜”。这种思想意识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人们的头脑里,故在一些礼俗中仍保留了对大自然神灵的膜拜,如过山瑶、排瑶葬礼中的“买水洗尸”就体现了对水神的敬祀。当人溘然去世,其亲属子女要专程为其买水浴尸。女儿、媳妇们手持瓦缸,肩挑水桶来到井边、溪边,边哭边将铜钱、纸钱掷入水中,然后才汲水回家,这举动一是敬告水神买水慰灵,二是体现后辈对前辈的孝道。
除特殊情况外,瑶人一般死后两三天即出殡。出殡时间择时在上午九至十点钟,有的择时在中午或中午后。送葬的人,除死者配偶外,其余亲属及村寨的人都可以参加。排瑶人的葬礼很有特点:出殡前,要抬尸出殡,用以抬尸的一把公共太师椅,凡家有老人去世都可以使用。人初断气,便把逝者抬到床边端坐着,以方便坐椅(人僵直后不好坐)。出殡时,人们在“尸椅”上绑一把撑开的油纸伞,其意思是不要让死者头顶青天烈日。先生公手持法器神刀,口中念念有词,把一口酒喷洒在地面,挥刀将倒盖在灵堂门口的饭碗破成两半。随着,由死者的四个亲属将“尸椅”抬出门口(抬“尸椅”前面的必须由死者舅家的人,后面不论。三排、南岗、油岭一带则由侄辈抬)。尔后将“尸椅”抬至村边例定的地方停下,请先生公送死者“过州”。
“过州”仪式时在地上插九支竹子,先生公口念“九州经”,绕着竹子间隙穿行而过,其意是为死者灵魂通往阴间开辟一条道路。毕后,出殡队伍便开始起行。出殡的队列,由死者的亲生女儿(没有亲生女儿的,可以是孙女)擎一“招灵”竹幡引路,竹幡上挂着一条十几丈的白布,死者的女性亲属(三代内)肩搭白布成一字队列(表示为死者架天桥通往阴间)。死者的大女儿背着一个白布袋随后。布袋内装有祭奠死者的纸钱、香烛和供死者到阴间进行生产用的稻谷和黄豆等种子,以及死者生前用过的衣服、烟袋等随葬品。其后是死者三代内的男性亲属。“尸椅”由四个男性亲属抬头轮,累了则由女婿们轮换抬,其他参加送葬的男性也参抬。出殡的队伍缓步而行,沿途燃放鞭炮。经过三岔路口时,要停下进行“路祭”,鸣放铳炮,女性亲属一路唱“哭丧歌”,孙辈们则撒下纸钱,意为“买路钱”。
葬礼(www.xing528.com)
南岗石棺
走在最前头的,是做法事的先生公,一路诵经前行;送殡队伍到达墓地后停下,由孝女重新给死者卸冠梳头。墓坑日前已挖就,由孝子及女婿把棺材抬进墓坑(棺材在出殡前由挖墓坑的人抬至),在棺材内铺上色纸、白布,并用三只碗铺成枕头或用九块瓦片做枕头,然后由孝子将尸体背到墓坑(一般由长子背,没有儿子,由女婿背),仰身平放,尸体上覆盖亲属送的白布,烟袋、衣服等殉葬品放进棺内,然后盖上棺盖,殓毕。入殓后,死者的亲属每人都挟一点米饭和猪肉装进一个瓦罐,并放在棺材尾部,有的放在棺材的头部(据说是为了犒劳死者周围的鬼友,以期待得到关照),然后用泥土掩埋。掩埋完毕后,将纸伞插在坟上,以及死者生前“打道箓”时用“过州”的竹子也插在坟墓上,孝子女燃烧纸钱香烛祭奠一番,最后由先生公念一次“退公经”,送葬的人即可回家。当晚,丧宅要摆设酒宴款待送葬的人,以示谢意。整个丧葬也就结束。
瑶人谢世后立在神位上的名字称为“法名”,法名是人们生前参加宗族“担堂”或“奏堂”宗教仪式由先生公、色公给取的名字。在“担堂”“奏堂”之前,先生公、色公把预先写有祈福吉祥的词字如“福贵”“法宝”“法旺”等的字条或竹签准备好,待“担堂”“奏堂”仪式开始后,先生公、色公将这些竹签、纸条抛进参加“担堂”“奏堂”的人群中,让人们随意捡拾自己的法名,按“天官赐予”的“阴福”,死后有了法名即可顺利与先人相聚,并能按辈分排列于大庙的神位上。法名由姓氏、排行次序及法号组合而成,男加“郎”,女加“娘”或“姑”,如唐买胡二()所捡的法名为“法兴”,其谢世后的法名则为“唐法兴二郎”,其妻随其法号亦称“法兴二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