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像
盘古,据说是开天辟地人类始祖神。汉文史籍记载盘古神话,始见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其书云:天地开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身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五级四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髻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清浊,因风所感,化为黎民”。瑶族经书《救患神头唱》一书说:“盘古有三百六十化,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太阴,骨头化为石头,肉身化为泥土,红血化为江河水,头发胡子化为各种植物,心肝化为鲤鱼,手足化为山树木,指甲化为辰星,头化为天,脚化为地。”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所记与《三五历纪》大体相同,但是补述了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盘古国,其人皆以盘为姓。”任昉的《述异记》说:“盘古是天地万物之主,万物是由盘古开始的。瑶族《寻亲歌信》诗云:盘古开天又劈地,创造八卦立乾坤,先有盘古后天地,混沌之时盘古世。”无论是汉文古籍还是瑶族歌典,都把盘古视为人类与天地的创造者。
a.乐昌民间盘古神图
b.湖南江华盘王殿盘王
而盘瓠即盘王,则是瑶族盘瑶支系中众多分支的共同始祖。瑶族《评王券牒》(《过山榜》)多载:“瑶人根骨,即系‘龙犬’出身。”上述关于盘瓠盘王,瑶人不仅通过口头传诵,而且运用诸种书面形式来保存这一故事传说。瑶人把盘瓠(护)写上族谱、《过山榜》(《评王券牒》)和《开山公据》,并画有《祖图》长卷、《祖图》挂画,将《盘瓠传说》编成《盘王歌》或《盘王大歌》及《高皇歌》,流芳万代以示铭记。
瑶族民间既信仰盘古又崇拜盘瓠,盘古与盘瓠之间关系的论证,已经争辩了几十年。200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瑶族通史》,作者综合了各家论言,认为:“盘古神话产生于中国南方,即任昉所说的吴楚间,目前也主要在江南、华南地区民间流传。瑶族崇祀盘古,是把他当作开天辟地神和人类始祖神颂扬,与盘瓠之被当作民族始祖神崇祀,在神性上是有区别的,而且盘古见于载籍比盘瓠要早……瑶族尊盘古为人类远祖是事实。盘古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在瑶族等民族中传颂,反映的是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朦胧回忆。”而“盘瓠是瑶族中三十多个支系的共同‘根骨’”,民族的始祖。
瑶族支系众多,但并不是全部瑶族支系都有盘古传说流传和崇信,瑶族盘瑶支系中的盘瑶、八排瑶,布努瑶支系中的山子瑶、白裤瑶,平地瑶支系中的部分瑶族,有盘古神话流传。盘古,在瑶族中有多种称呼:盘古大帝、盘古皇、盘古郎、盘古王公、盘古王婆,并尊为开天辟地神,人类的始祖神。广西宜山县瑶区的《盘古王圣牒榜文书》载“当初原有盘古王,置天地置人民,先有瑶人后有朝廷”。盘瑶支系的部分瑶族把盘古视为民族始祖神,将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看成是本民族源起传说。湖南零陵地区(今永州市)瑶族流传的一首歌谣唱道:“盘古开天又辟地,又制青山又造田,先赐瑶人十二姓,后赐百姓造朝堂。”歌谣不仅把盘古看成是开天辟地的英雄,还是瑶族十二姓的始祖,亦称其为“盘王”。显然与瑶族自身流传的“盘瓠(盘王)传说”合二为一,并融入盘古传说之中。
在广东连南排瑶地区,盘古传说则与民间流传的“伏羲兄妹”传说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如《水淹天》,说的是古代洪水滔天,人类灭种,仅剩下房十六和莎方三一男一女(有说是两姑侄)坐在葫芦瓢上得救。洪水退后,在神鸟的帮助下,他俩成了夫妻,生下了一个肉团,夫妻俩把它剁成了13块,旋即变成13人,分为13姓,传出了瑶人。排瑶不仅讲盘古(盘王)故事,老人传承历史说盘古由来,生活时节歌谣也唱盘古。如排瑶三月三说古中有:“盘古皇开天辟地,二十四节令定下来,盘古岭下十八片山,我俩今天坐在坪地上……”又有歌唱道:“从前盘王开天地,生出人口传人丁,高山芒顶高州岭,处处长出人丁来,而今住下高岭山,山坳隔断路长……从前盘王开天地,造出人来得传种,爹娘原想你是男,哪知出世是女身。”还有妇女怨歌也唱道:“怨来恨去无穷尽,怨上比下也无期,恨盘古王公做作,生得莎方三女子,生得房十六是男,一代传来一代转,一世变来又一世……”
a.连南涡水盘古庙神位
b.油岭祭祖神坛
c.连南过山瑶祭祖圣坛
民俗界都知道广东花都有个盘古庙,每年农历八月十二,当地群众都会在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盘古的活动。其实花都的祭祀盘古活动以及盘古王庙的存在,都与瑶族息息相关。据《狮岭盘古文化》一书介绍,花都盘古庙源于花都梯面的盘古峒。“1500年前建立的盘古峒盘古庙是由中原迁来的瑶族所创,那时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古节’(至今瑶族依然以此日为盘王节),民俗活动相当活跃。到了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这里的瑶族被封建统治者镇压,盘古庙被毁。瑶胞逃亡时把庙中的一块石碑抢救出来,带到了狮岭炉山(今盘古王山),因碑太重,逃命要紧,只好把碑藏在半山草丛中。这么一藏就是300年。清嘉庆初年(1796年)农历八月十二这天,当地读书人邱毛松在半山拾到这块神碑,见上写着‘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于是便在半山搭起盘古圣坛祭拜。拾碑的这天就被当成(花都)盘古大王的诞日,炉山后来就改称‘盘古王山’。”查《广东通志》记载,明代花都确有瑶族分布,在那里留下民族的某些历史印记并不奇怪,况且瑶族至今依然信奉盘古王。盘古与盘瓠,虽然神质与形质上有所不同,盘古身似天地,而盘瓠龙犬出身,但都与瑶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排瑶语中盘古与盘瓠两称呼只是声调上有所区别。(古,第四声调;狗,第二声调)在不同区域,不同方言的瑶语唱词中,完全可以混淆。有的盘瑶支系认为自己源出于盘古,故自称为盘古瑶,所以盘古与盘瓠在瑶族中视为同一远祖神,在祠庙中供上神位共同祭拜。
南岗庙祭祀神坛
a.阳山秤架盘古庙
b.阳山秤架盘古王(www.xing528.com)
c.阳春横洞乡瑶族盘古庙
d.美国瑶族盘王祭祀台
盘王像
乳源瑶族盘王新像
在连南排瑶地区,不仅崇拜盘古王为始祖,而又敬奉自己的祖先王公王婆,真正把盘古、盘瓠合二为一祭拜,统称为盘王。排瑶目前民间尚未发现有《过山榜》,但保留有盘瓠传说的痕迹,据《排瑶历史文化》一书介绍:20世纪30年代末到连南排瑶地区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学者李智文,在油岭排记录了这个传说并写成英文论文在国外发表。其论文大意是:从前有一位母亲,与犬相配生下八个儿子,为了避免社会的指责,她给每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分别送往八大山头即现在的八大排。她在每个儿子脖子上系上一块红布,这以后演变成为瑶族系红布包头巾的习惯。这盘瓠传说的残余与《风俗通义》《搜神记》的记载相比,显得很简约,没了盘瓠之称,儿子不是12个而是8个,犬的变形过程和特权赏赐也省略,但还是承认为犬的后代。这听起来很荒诞,但从图腾崇拜的角度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老挝瑶族《过山榜》前图
排瑶的盘瓠传说所以变异,因为其迁徙定居较早,也许在迁徙的过程中丢失了文榜,抑或与其他民族共居一地,不想再保留“犬”图腾传说,这些已不得而知。千百年来,瑶族民间故事《盘瓠传说》流传不衰,集中反映出信奉盘瓠的瑶族社会童年时代的面貌。《过山榜》(《评王券牒》)一开始就交代了龙犬盘瓠的传说,把神化了的龙犬盘瓠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祖先,并流传后世,至少可以证明:持有《评王券牒》(《过山榜》)的瑶族先世经历原始社会人之初阶段。大家都知道,当传说变成了信仰之后,便产生相应的宗教习俗。瑶族祭盘王、唱《盘王歌》《还盘王愿》的习俗,正是这种图腾崇拜民间信仰的延续。
连南先生公
a.乳源瑶族师公在表演
b.曲江师公
c.法器盘王印
d.排瑶经书
准备祭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